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丹尼索瓦人 点击跳转

我们人类从哪里来?为何独一无二?系统解读新科诺奖得主斯万特·帕博的研究成果

我们人类从哪里来?为何独一无二?系统解读新科诺奖得主斯万特·帕博的研究成果

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通过他的开创性研究,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对已灭绝数万年的人类近亲安德特进行基因测序。他还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古人类物种——

“生物世界”公众号 - 基因测序,斯万特·帕博 - 2022-10-06

Chem Scenses:研究人员揭示了嗅觉是如何进化的 包括洞穴<font color="red">人</font>

Chem Scenses:研究人员揭示了嗅觉是如何进化的 包括洞穴

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校区的卡拉 胡佛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和曼彻斯特大学的马修 科布教授一道研究了我们的嗅觉是如何演变的,而且重建了一个早已灭绝的人类近亲是如何闻出味道的。在人类社会中嗅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与我们品尝食物的味道有关联,而且也与我们识别有益和有害的物质有关。我们的鼻子里有大约4百万个嗅觉细胞,分为400种不同的类型。我们识别气味的能力在种群内部和种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遗传变异性

中国科技网 - 嗅觉,进化 - 2015-07-06

Science:2018年十大科学突破,六项与医学相关

Science:2018年十大科学突破,六项与医学相关

美国《科学》杂志20日公布了其评选的2018年十大科学突破。单细胞基因活性分析技术当选头号突破,有望在未来10年改变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格局。 从测定分子结构到宇宙探索,从发现远古动物到揭示细胞的秘密,《科学》杂志评选的十大科学突破,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拓宽着人类认知的边界,也反映了近年来科学发展的动向。 01单细胞基因活性分析 意义:有望未来10年改变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格局 当选今年头号

MedSci原创 - 科学,十大 - 2019-01-05

Science:单一基因的改变将现代人类与<font color="red">尼</font>安德特<font color="red">人</font>区分开来?

Science:单一基因的改变将现代人类与安德特区分开来?

安德特变体基因构建现代人脑类器官可以一窥该基因中的替代对我们物种演化的影响方式。

MedSci原创 - 基因 - 2021-02-18

生物为什么会演化出有性繁殖?性似乎是新物种形成催化剂

生物为什么会演化出有性繁殖?性似乎是新物种形成催化剂

为什么某些生物类群包含了大量物种,而另一些类群的物种则屈指可数?比如现在世界上有超过2400种螳螂,而最早的螳螂化石可以追溯到约1.35亿年前。 有人认为更古老的生物类群多样性更高,因为它们拥有更多的时间积累更多的物种数。然而,实际情况是一些相对年轻的类群也具有非常多样的物种,而像甲烷火菌纲等类群虽然非常古老,但物种数却异常稀少。  有人认为更古老的生物类群多样性更高,因为它们拥

环球科学 - 有性繁殖,催化剂 - 2016-11-03

Science:大脑类器官研究,或揭示人类灭绝<font color="red">尼</font>安德特<font color="red">人</font>之谜

Science:大脑类器官研究,或揭示人类灭绝安德特之谜

该研究通过通过重新引入在安德特人和人中发现的 NOVA1 基因的古老版本,并使用人类大脑类器官来评估该古人类基因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生物世界 - 尼安德特人 - 2022-10-05

<font color="red">尼</font>安德特<font color="red">人</font>基因仍影响现代人

安德特基因仍影响现代人

近日,研究人员在《细胞》杂志上报告称,安德特的DNA仍影响着现代人一些基因的“开关”。而研究这些古老基因对现代基因表达的影响,有助于理解精神分裂症和狼疮等疾病的风险。4万年前,最后一个安德特人去世,但他们的很多基因依然存在,零星地“藏身于”现代人身上。不过,这种古老人类基因对现代人产生的影响尚不清楚。这些片段会影响人们的基因功能吗,或仅仅是“无声的旅客”?

中国科学报 - 基因表达,尼安德特人,精神分裂 - 2017-03-07

CASC5基因对人类大脑变化发挥重要作用

CASC5基因对人类大脑变化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实验室在人类大脑进化遗传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人类遗传学》上。人类起源过程中大脑容量的急剧扩增一直是灵长类脑进化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以前的研究主要是比较人类与非人灵长类脑容量的差异及其遗传调控机制,对近期人类进化过程中群体水平脑容量变化的遗传分析少有涉及。昆明动物所宿兵实验室的助理研究员石磊、硕士研究生虎恩志等在近期的研究中发现,脑容量调控基因

科学网 郭爽 - CASC5基因,人类大脑 - 2016-12-13

Cell:古人类的 DNA 仍影响着现代人的基因表达

Cell:古人类的 DNA 仍影响着现代人的基因表达

当时,除了非洲智人,地球上还存在着其他人种,例如,12 万年前出现在欧洲大陆的安德特(Homo neanderthalensis)。安德特是现代欧洲祖先的近亲,因其化石发现于德国安德特山洞而得名。他们曾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 4

生物 360 - 基因表达 - 2017-02-25

现代人曾与多个灭绝人种大范围杂交

  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发现的洞穴   图片来源:RIA NOVOSTI/SPL   本报讯 研究人员对两个已经绝灭的人类近亲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这些古老的人种与现代人以及彼此之间曾经发生过更为广泛的杂交行为  这两个古基因组一个来自安德特,一个来自另一个古代人种——。研究人员在皇 家学

MedSci原创 - 人种 - 2013-12-09

Nature:藏族人群适应高原因气候的关键基因EPAS1

由华大基因研究院(BGI)和加州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布了他们最新的重大研究发现,表明藏族人能够适应高原气候有可能是由于来自灭绝(Denisovans)或与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的

MedSci原创 - 藏族,高原 - 2014-07-04

Current Biology:癌症患者独有的古老DNA

一种改变了安德特(Neanderthal)和(Denisovan)的古老逆转录病毒,现在被发现同样也在现代人类——某些癌症患者的DNA中留下了一些改变。

生物通 - 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古老逆转录病毒,现代人癌症 - 2013-11-22

《自然》网站评出2013年最受欢迎十大故事

科学家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洞穴中首次挖掘出的遗骸。

MedSci原创 - 自然,故事 - 2013-12-19

Science: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

Science最新一期公布了2012年度10大科学突破,科学家在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亚原子粒子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被评为2012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其中五项与生命科学和医学有关,其它几项与物理学等有关。分别如下: 1.希格斯玻色子 7月4日,科学家宣布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证据,从而完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该模型解释了粒子如何通过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相互作用以组成宇宙中的物质。然而,在今年

生物谷 - 2012,十大,科学 - 2012-12-21

Nature:德国科学家成功提取40万年前人类的线粒体DNA

本周《自然》杂志报道了一项出乎意料的人类进化学研究。据报道描述,科学家分析了人类已知最古老遗传物质,而分析结果将为人类进化史写下新的一页。   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Matthias Meyer教授与其科研团队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埃卡的“白骨之坑”(La Sima de los Huesos)中发现了一副距今约40万年的人类股骨,并从中提取出线粒体DNA(mitochondr

MedSci原创 - 线粒体,DNA - 2013-12-09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