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logy:介入新利器! --X线透视联合核成像

2019-06-02 shaosai MedSci原创

本研究旨在研发和评价双层探测器进行实时X线透视联合核成像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初步应用。

本研究旨在研发和评价双层探测器进行实时X线透视联合核成像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初步应用。

本研究所采用的双侧探测器包括X线平板探测器并置于γ线摄像机前方,其锥束准直器聚焦于X线射线范围内。该设计依赖于X线探测器能够吸收大量X线,同时并不影响高能量γ光子。此外,利用该模型进行评价空间分辨率和系统敏感性。对系统平板成分的改变所致系统的改善进行蒙特卡洛模拟来评价潜在空间分辨率和系统敏感性。

结果为,利用双侧探测器模型试验表明核成像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并未受X线平板探测器的影响。然而,联合平板探测器由于非优选传输导致了系统敏感性减低45%-60%。模拟现实γ射线的27%-35%密度能够达到平板的晶体厚度和主体密度。

本研究表明,双层探测器能够实时采集混合图像,这能有助于在介入手术中获取收益。

原始出处:

van der Velden S, Kunnen B, Koppert WJC,et al.A Dual-layer Detector for Simultaneous Fluoroscopic and Nuclear Imaging.Radiology.DOI:10.1148/radiol.2018180796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98038, encodeId=7e8e12980381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42d18892a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X线#</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8892, encryptionId=c42d18892ad, topicName=X线)],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5c64275, createdName=piaojinhua, createdTime=Tue Jun 04 08:56:00 CST 2019, time=2019-06-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6-04 piaojinhua

相关资讯

JACC: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冠脉搭桥远期死亡率低于介入治疗

FREEDOM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伴有多支冠脉病变(MVD)的糖尿病患者, 随访3.8年后,冠脉搭桥手术(CABG)在减少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方面要优于药物洗脱支架的介入治疗(PCI-DES)。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较FREEDOM临床研究中伴MVD糖尿病患者的远期预后。FREEDOM临床研究将1900例患者随机分成PCI-DES组和CABG组,研究结束后又邀请参与者进行随访研究。最终,共有来自25个

NEJM:非STEM:I心脏骤停患者急诊介入无获益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提示,在心脏停搏后复苏的患者中,如果没有证据提示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并不能提高90天生存率。

介入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一例

患者,女性,28岁,于2018年3月10日以“肝豆状核变性确诊11年余,血小板减少9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1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呛咳、言语含糊、四肢运动失调,至上级医院就诊,完善检查发现铜代谢异常、角膜色素(Kayser-Fleischerring,K-F)环(+),进一步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予以青霉胺口服,症状好转。9月余前自觉症状加重,超声检查示肝硬化、脾大,血常规示血细胞三系降低。为求进

JACC:冠脉搭桥和经皮介入治疗的10年预后比较

既往已有研究报道了冠脉搭桥(CABG)和经皮导管介入术(PCI)在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LMCA)预后疗效中的差异,但其超远期的预后比较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和比较CABG和PCI在治疗LMCA十年后的疗效。本研究纳入分析了MAIN-COMPARE临床研究中的2240名LMCA患者 ,其中1102名接受了PCI治疗,1138名接受了CABG治疗,经过10年随访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死亡风

严重气管狭窄介入治疗麻醉一例

患者,男,68岁,身髙172 cm,体质量60kg,因进行性呼吸困难4个月入院,拟在麻醉下行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患者4个月前因胸闷、气短、心跳骤停,于乌海市人民医院ICU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经抢救病情好转,成功脱机。4个月来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患者既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史20余年。支气管镜检查示:声带未见异常,声门下及气管开口处狭窄明显,可见瘢痕。

JACC:FREEDOM研究8年随访:糖尿病多支病变搭桥优于介入,年轻患者获益显著

FREEDOM研究后续随访近8年的数据显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多血管血管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