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晋升主治后,科室立马给了最高绩效!连续两次未晋升,就要离开原院区?45%医生表示再无法升副高就去开诊所

2023-12-20 梅斯头条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晋升主治之后,科室给开了最高绩效

晋升主治之后,科室给开了最高绩效

只比主任少几百

关于职称晋升的苦与乐真是永远都说不完!
近期,一名医生就和网友分享了令他感到震惊的事情,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晋升的力量!
他表示:“最近晋升了,在我们科室的绩效分配中,住院医师没有资格竞争一等绩效,必须是主治以上才有资格。在晋升主治之前,无论干多少活都是最低等绩效,说多了都是辛酸泪。晋升之后,我真真切切地第一次体会了一把终极绩效,科室中主任是开1.5倍的绩效,所以无论如何我都是不可能超过她的。晋升之后,那一次我只比主任少了几百块,如果不算主任,我的绩效科室第一!这就是职称晋升的力量,终于感受到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第一次觉得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下级医生的辛酸泪终于流完了,也算是调动工作积极性了。”
在这名医生分享了自己的喜悦之后,很多同行们给予了祝福,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湖南一名医生表示:“这才哪到哪呀,多劳多得确实是应该的,尤其是你从住院医晋升到主治医生,立刻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身为住院医时,你辛苦工作的绩效只会被别人分,升了主治,也能分别人的绩效了,哈哈。等你自己独立带组独立核算绩效后,到手的收入会更高,别人羡慕不来。但是别太乐观,升了主治后,可能也就是一辈子的职业终点了。
广东一名医生则表示:“事实上,如果遇到好的主任,不管职称是啥,都能分到比较公平的绩效。绩效高不高除了医院的分配方案外,科内的二次分配才是最重要的,无非就是看主任的为人了,这么多年来,见识过很多同行,只有深圳某区级医院的某外科主任是真的好,从医生到护士没有一个不夸的,为人大方,光明磊落,住院医活干的多跟副高的绩效差不多,累有所值!你能想象一个住院医和副主任拿的绩效工资一样多吗?所以,绩效水平怎么样,还得看科室主任的为人咋样,更何况国家数次发文,绩效工资不准和职称挂钩,未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刚升主治,拿到了科室最高绩效,算是给这名年轻勤奋的医生带来了一些激励,但同时他也表示,因为自己升了主治,别的同事没升,因此关系闹得很不愉快。

因为职称晋升

看到了同事间的另一面?

晋升是自己的事,少麻烦别人为好!

到了12月,正是一大波医生职称晋升评审的日子,通过晋升的心情自然很好,没通过晋升的,只有无穷的惆怅和牢骚。
江西一名护龄32年的护士近日发帖描述了她的晋升困惑。
她表示:“去年申报副高,没通过。这是因为前年我被医院安排去了机场,工作地点不在医院,很多资讯都不能收到,甚至错过了报考专业的时间。其实,之前我和同事打过招呼让她提醒我,她说忘了告诉我。”
今年,人事科通知申报,这名护士啥都没准备,她说:“于是,我打了电话求助同事,第一个电话打给头一年申报的同学,本想她能把申报的图片给我抄一抄的,人家说电脑坏了,资料全没了,发了张照片打发我,再问她其它问题,没有回复;第二个电话打给头几年申报的同事,她说要找一找,问题是一找就没有后续消息了,我好不容易忍了两天再问她要,人家说忘了;幸好有第三个同事,她也找不到文件,但她把申报的纸质材料全给了我,给我吃了个定心丸。当时我非常感动,眼泪几乎要落下。”
最后,这名护士发出疑问:“这些同事都是已经晋升成功的人,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平时大家关系都挺好的,也不存在竞争,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和我同年进医院的人都是各种防着,不过这能理解,毕竟大家存在竞争关系,但是需要那么直白吗?需要那么赤裸裸吗?
关于这名护士晋升副高的经历,很多网友给予了批评。
江西一名医生直言说道:“晋升的事应该自己多关注,自己不管不问,麻烦事依靠别人,换谁不生气,我自己辛辛苦苦,一点一点弄出来的东西,你倒好,动动嘴皮子捡现成的,人家也不会高兴的。”
江苏一名医生则表示:“职称晋升的事情,每个人条件会稍有不同,一定要自己好好看晋升要求文件,精算晋升条件和时间,各官网都有,不懂的地方好好请教人事科。说句不好听的,每个人的材料都有粉饰美化的情况,尤其是报工作量的大背景下,楼主随便向别人伸手,对方怎么想?吃瘪真不奇怪。”
四川另一名医生则认为:“我一路晋升到正高,都是我自己紧盯着官网,提前一年按照文件准备材料,都是宁多勿少,这些都是自己的事,自己不上心还指望别人吗?也别说同事们自私冷漠,别人不帮你才是正常的。不过我是一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人,所以我还是会毫无保留地帮助我的同事们,虽然我的同事们不会这样帮助我。”

医生也有非升即走

晋升无望后

45%医生表示再无法升副高就去开诊所

每个医生都想晋升副高,可名额就这么多,本来还想着戴一个万年老主治的帽子咬咬牙坚持下去,维持维持现状,可最近网传浙江某大三甲发出的一份新规让医生开始担忧,这年头连躺平都没法躺了。

图片

这份新规中有一条表示:已到晋升年限,但未按时晋升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如两年内不申请晋升或连续二次未晋升成功者,考虑该类人员轮到杭城外的院区工作。
众所周知,医院的内卷是出了名的,医疗敢称第二,其他行业就不可能敢称第一,大家在学校时就开始卷绩点,招聘时卷学历,晋升卷文章,如此种种,层出不穷。
本来,晋升无望的老主治躺平后也就不和大家争了,可现在非升即走的苗头渐渐出现,四五十岁的老主治想躺都不能安心躺了。
看到这份新规后,嘉兴一名主治医生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希望网传的这份新规不是真的,因为真的好残酷。由于每年相应的职称名额固定,因此大医院每年的职称晋升对于医务人员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大三甲,我们会发现很多主治医师年龄都超过了 40+,这些人常戏谑自己为医院里的‘老主治’。他们也不是能力不行,可就是晋升不上去,那没办法,难道以后就只能非升即走吗?”
在一份1500名医生参与投票的话题中,有很多上了40岁还未能晋升副高的医生,其中45%的医生都表示“再无法晋升副高就单干,就去开诊所”。
在另一份有关“医生是否有打算开办诊所”的投票调研中,有2302 人参与了投票,其中 65.3% 的医生同行表示想从医院离职自己开办诊所,也有近三成医生认为风险太大,不准备尝试。

图片

其实关于医生开诊所,条件已经是相当宽松了,甚至连主治职称都不需要!
2022年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

图片

《通知》第二章第四条表示,单位或者个人设置诊所应当报拟设置诊所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取得诊所备案凭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通知》第二章第五条表示,个人设置诊所的,须经注册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单位设置诊所的,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当符合上述要求。
从以上通知中我们可以看出开诊所的门槛大大降低了
第一,“取得诊所备案凭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这表明,医生开诊所已经由审批制变为备案制,不再需要繁琐复杂且等待时间过久的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批,也不会因为布局不符合要求而被否决,对医生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
第二,这也是重要的一点。早在2019年,印发的诊所改革试点地区诊所基本标准(2019 年修订版)明确规定,临床医师需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后在医疗机构中执业满 5 年,且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才具有开办诊所的资格。现如今,新印发的《通知》将“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这句话删除了,这代表无需主治职称,只要想开办诊所,符合条件,都可以尽情去做,这是国家鼓励并支持的。
但其实细细想来,医生自己开办诊所也面临一些问题。
医生有想要开诊所的打算,但医院不同意,医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想要自己开诊所,就要辞掉自己的工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即使医院同意了,如何做好医院和个人诊所之间的平衡?如何两头兼顾?如何分配时间?
不少医生身在体制内,目前的工作已十分繁重,哪还有多余的精力脱出身来办诊所呢?即使能有空余时间,但出来开诊所要考虑的综合管理太多太多,千头万绪都需打理,在医院搞业务的时间就会被占用。
最重要的是,拿着单位的工资,医院交着社保,自己又在外面揽活干,时间和福利协调不好,就会引起两者之间的矛盾,这想想都不知该如何解决。除了离职办诊所,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再例如,开办诊所的前期投资如何解决?
首先就是土地或房租,无论在哪个城市,好地段价格肯定都不菲,再进行装修设计等,这在成本支出中就占有一定比例;其次是基本医疗设备、药品以及医用耗材等硬性支出,这是“大头”,尤其是现在不少疾病的诊断都需进行对应的检查,相关的设备必不可少;再者是其他人员的费用,比如护士等,如果家底不厚,各种费用加在一起也真是吃不消。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开诊所,单打独斗,如何应对医患纠纷呢?
医患纠纷不可避免,在单位工作时,发生纠纷一般会有强大的后盾支持,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协调,各种沟通进展也相对顺畅,如果自己出来开诊所,面对难缠的患者,发生纠纷后如何保证自身安全、如何化解医患矛盾等,这些都是相当棘手的问题。
唉,一个“晋升无望”的问题,竟然可以让很多医生产生想要自己开诊所的想法,面对万年老主治无法晋升副高的困扰,这个职称制度到底是医生的福还是祸呀?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