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教授:夜间高血压管理有章可循丨《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2023-08-15 刘靖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发表于上海

共识的发表将为高血压精准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夜间高血压管理从此“有章可循”。

近日,中国高血压联盟《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华高血压杂志》正式发表。

《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刘靖教授与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牵头发起,刘靖教授与瑞金医院李燕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新军教授执笔撰写,国内56位高血压、老年、肾脏病等领域知名专家经多轮讨论完成。

夜间高血压通常指在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中发现的夜间血压升高的一种临床情况,其危害巨大,但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被漏诊。夜间高血压是全球高血压管理的“盲区”,是否需要管理?如何选择降压治疗?目标水平如何?这些问题一直没有清晰的答案。共识的发表将为高血压精准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夜间高血压管理从此“有章可循”。

现将共识要点介绍如下:

一、定义及临床表型

按照2018年中国和欧洲高血压指南,夜间平均收缩压≥12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70 mmHg即可定义为夜间高血压,不论其血压节律为杓型或非杓型,以及白天血压如何。

图片

夜间高血压通常有三种临床表型,即日-夜持续高血压,单纯夜间高血压及未控制的夜间高血压。其中单纯夜间高血压是指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但白天血压<135/85 mmHg的一种特殊类型,更加隐匿、不易识别。对于已接受降压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如夜间血压≥120/70 mmHg,但白天血压正常,可定义为“未控制的夜间高血压”。

二、易患人群

高盐膳食、睡眠障碍或频繁起夜者易发生夜间高血压。此外,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或外周动脉疾病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以及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者,也是夜间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三、诊断与测量

24 h ABPM是夜间高血压诊断的标准方法。根据《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与诊室1级(140/90 mmHg)和2级(160/100 mmHg)高血压诊断阈值相对应的夜间血压参考值分别为120/70 mmHg和130/80 mmHg。

推荐将ABPM当天患者记录的睡眠时段定义为夜间时段。若无作息时间记录,也可以使用短时钟定义的方法,如将23:00~5:00作为夜间时段。夜间时段每30 min测量1次血压,最少有7个有效读数是ABPM夜间血压测量质量合格的标准。

四、治疗

1.治疗原则

(1)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2)生活方式改变与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并举。

(3)采用足剂量长效降压药或联合治疗控制夜间高血压。

(4)结合个体情况选择能有效降低夜间血压的治疗策略。

2.降压目标

原则上,应将夜间平均血压控制在120/70 mmHg以下。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虚弱老年的高血压患者等尤应注意。

3.生活方式干预

包括限盐、合理膳食、戒除烟酒嗜好、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改善睡眠、减轻精神压力等。

我国居民膳食普遍存在钠摄入过多和钾摄入不足,是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钠摄入过多及盐敏感性特征与夜间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适度限钠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此外,还可适当增加富钾食物,如新鲜蔬果和豆类等。

此外,改善睡眠、压力管理、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及心理调适等可能有助于夜间血压控制。

4.药物与器械治疗

首先,建议尽量选择降压峰谷比大约50%、半衰期8小时或更长的“真正”长效降压药物来加强夜间高血压的控制。如指南中推荐的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替米沙坦等长半衰期降压药,以及硝苯地平,美托洛尔,多沙唑嗪等控释制剂,足量或联合用药,有助于实现白天以及夜间血压控制。

其次,一些创新降压药物如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阿利沙坦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新型的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Esaxerenone、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双重内皮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procitentan等也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相当幅度的夜间血压下降作用,有的甚至超越白天降压幅度,可以用于夜间高血压治疗。

再次,一些器械治疗也显示出一定幅度的夜间血压下降效应,如持续正压通气(CPAP,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肾去神经术(RDN)等有望用于适宜患者的夜间高血压治疗。

五、管理建议

1.24 h ABPM夜间平均收缩压≥120 mmHg和/或舒张压≥70 mmHg,诊断为夜间高血压。

2.推荐初诊及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ABPM,以筛查有无夜间高血压;高盐膳食者、老年人、肥胖、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障碍及继发性高血压等夜间高血压易患人群,应重点筛查。

3.经认证的具有夜间血压测量功能的家庭血压监测设备,可以用于夜间高血压日常随访管理。

4.原则上,应将夜间平均血压控制在120/70 mmHg以下。

5.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伴发的临床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6.生活方式干预,如低钠富钾膳食、改善睡眠、减重等,有助于夜间血压控制。

7.推荐长效降压药足量使用或两种及多种药物联合,以控制夜间高血压。

8.在可及前提下,优先采用具有控制夜间血压优势的降压药。

此外,共识还对夜间高血压尚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阐述。

作为专业领域的首部诊疗规范,共识将为推动我国夜间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发挥积极作用,并为全球高血压管理贡献“中国智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可降低24小时血压

对盐敏感的糖尿病和不受控制的夜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很高。SACRA 研究(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 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联合疗法用于糖尿病和不受控制的夜间高血压)评估了依帕列净(empagliflozin)联合现有降压药对血压(BP)的影响。本研究是在日本开展的多中心、双盲的平行实验,招募2型糖尿病和进行稳定的抗高血压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

Hypertension:家用与动态血压监测确定的夜间高血压在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比较

这是第一项比较性前瞻性研究,表明HBPM(独立于诊室SBP)定义的无法控制的夜间高血压是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Diabetes Care: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夜间血压升高有关

一项来自意大利的小规模研究显示,有痛性糖尿病多发神经病变(PDPN)的患者夜间收缩压水平较高。因此,研究者认为,PDPN应被视作心血管高危因素。(Diabetes Care. 2014年6月26日在线版)该研究纳入113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4例有PDPN,33例伴无痛DPN,46例无DPN。研究者发现,伴PDPN的患者夜间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受试者,而日间和夜间收缩压差较小,舒张压水平较低。

夜间高血压,危害最大!Lancet杂志近6万人研究

该指南建议,对于诊室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患者,或已出现明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需警惕是否合并隐蔽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应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来筛查隐蔽性高血压,以免漏诊。

GW-ICC 2022:清晨与夜间高血压,哪个更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