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该怎么回复病人「我的病能治好吗」的疑问?

2014-09-23 佚名 知乎

知乎上有人提问“如果病人问,“我的病能治好吗?医生应该怎么回复病人。”小编整理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梁颖聪,专劝没病的人回家等死 于我经验,能问这个问题的绝不仅限于患绝症或者预后极差的病人,没有大病的焦虑患者、希望一劳永逸且依从性不一定好的患者照样很喜欢问这个问题。对每种人的回答都不一样,而对每一种里面要怎么说,还要根据病人和家属的性格来定。我不知道提问者的朋友要跟病人解释多久,

知乎上有人提问“如果病人问,“我的病能治好吗?医生应该怎么回复病人。”小编整理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梁颖聪,专劝没病的人回家等死

于我经验,能问这个问题的绝不仅限于患绝症或者预后极差的病人,没有大病的焦虑患者、希望一劳永逸且依从性不一定好的患者照样很喜欢问这个问题。对每种人的回答都不一样,而对每一种里面要怎么说,还要根据病人和家属的性格来定。我不知道提问者的朋友要跟病人解释多久,但每一个能问出这样问题的患者,都不会是三言两语就能保证打发得了的。

最难缠的肯定会是焦虑的病人。我曾遇到一个老干部,高血压快十年,收缩压到了142mmHg就会非常紧张地觉得全身不舒服,然后从急诊住院;也遇到过经常胸闷胸痛,能做的检查全做过的排除器质性病变的焦虑症患者。他们也会问“我的病能治好吗”,我很想像我个人说明里那样劝他们回家等死,但对于这种人显然不合适。对他们如果正面解答,要花极多的时间解释他们为什么没有严重的病,为什么他们应该放松,为什么不需要过分担心病没法治,简单的办法就是说你的病肯定不是最严重的情况,很可能病不在身体而在心理,需要请心理医生看。然后直接发精神科会诊。

希望一劳永逸的病人,例如放了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看到他们不是一脸焦虑而是嬉皮笑脸地问的时候,必须把后面的事往重了说,劝戒烟减肥绝对不用顾虑病人感受而含糊其辞,直接说不戒烟就是个死,以后不正经吃药就等着把退休金全用来买支架。这种病人以男性为主,数量不少,没见过玻璃心的,话说得不客气都很少会不爽,话不说绝反而会被当做耳边风。

可能提问者只关注患了重病、绝症的患者,可能还有患者家属。但要知道每一个人/一家人也都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一个问题背后可能是不同的话。

对于患者

有脑子很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诊断的、而且希望根据自己的预后决定剩下的日子怎么过的病人,虽少,但肯定有。直说吧,没必要打乱别人的计划。

有知道了诊断,也心里有数,希望医生安慰的。这种时候就挑好的方面说,典型的答复是“虽然不能好,但能治,能控制,运气好的话能差不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怕说得太轻的话就提一下也有失败的可能,但能尽量控制,甚至大概估算个几率告诉病人也行。有同事肯定是怕病情没往重了交待容易给病人过高期望出纠纷,但具体交待时是可以察言观色,在病人过分乐观时适当提醒的,最少我是不忍心为了谨慎而让患者一直情绪低落。此外,有个很重要的保险必须上,就是对患者可以说轻一点,但是对家属必须往重了说。

有些患者是知道或者不知道诊断,病可能可以治也可能失去治疗价值,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心里有放弃治疗来避免给家庭添麻烦的。像是有些主动脉夹层的病人因为担心手术费用的问题不想去做的,或者白血病刚明确诊断的,都可能会问。这一类的人需要从家境、家庭构成,还要从患者家属的谈话态度和患者的性格判断:家里穷,子女多尤其只有少数子女参加病人的陪护,病人以前已经接受过长时间治疗,患者家属和病人都不外向,尤其是态度比较客气的,都得考虑这情况。这种时候我会根据自己心里的判断,跟病人谈也会有一定倾向性,预后没有那么糟糕的我会说明治疗成功的前景,没太大治疗价值的我也会直说,两者之间的我会直接把费用和几率如实告知。谈错了或者谈歪了,可能就是坑了一条人命或者一个家庭。

对于不知道诊断,家人要求隐瞒,自己又有所怀疑的那部分病人,没办法,中国的知情同意权是赋予家属而非患者的,所以只能协助隐瞒。往好了说,安慰,忽悠,让病人放宽心,如李松蔚的答复里所教那样去做。但如果看到这帖的人家里不幸出了这样的事,真心希望没特殊原因不要瞒着患者本人。

对于家属

家属是有知情同意权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患者在未来去世以后有可能会来打官司的只会是家属,或者是病人就医期间从来没出现过而在半年后突然冒出来的家属。所以,如实告知,巨细靡遗,一切决策只要觉得是重要的一律记在病程而且签字。家属的承受能力一般还是不需要去考虑的,尤其当他们选择隐瞒患者时。医院被告的教训应该到处都有,对文书必须谨慎。

生死是大事,要答好这一个问题是建立在对临床知识、患者病情以及患者的性格和家庭环境有足够掌握的基础上的。对于他每次都要谈好久,我只能这么回答:做得对,这是应该的。


对了,借贵宝地抱怨,还有对于那些说手指甲的月牙太少然后问“我的病能治好吗”的朋友,请果断地请他们回家等死!

=========================================

@李松蔚,普通的心理学工作者

这个问题我和不少医护人员交流过,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给出怎样的信息,而在于传递怎样的情感,情感的背后则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医患关系基础上,即便只是拍一下肩膀,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不说任何话都可以。但是今天的医患关系是越来越糟了,要让双方都满意就很难。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其实只是希望病人老老实实地执行医嘱,不要问那么多。话说得太满了就怕以后承担责任,说得保守又怕病人绝望,要大费口舌解释,又怕影响了治疗态度。这几个怕字背后,其实都是当成了麻烦。麻烦的原因,其实大家在不生病时都能理解,跟医生的道德水平仁爱之心什么的都没关系。每个医生在治疗上都是会尽心尽力的,但是治疗之外,实在也不希望再和病人有更多互动,真的麻烦。

从病人的角度看当然就是另一回事,他们恐慌,疑虑,茫然,无助,而且越是重症,越有一种被排挤出正常生活之外的孤独。那时候哪怕有个普通人跟他聊聊病情,分享一下老家的二表婶得过这个病后来是怎么好的,病人都会感到莫大的安慰。你就可以想象他们对医生会有怎样的依赖了。那绝不只是治疗方面的。

所以你看,在这个关系中除了治疗的施与和接受之外,医生和病人是错位的,一个想走,一个不放,一个拒绝,一个恐慌,几乎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讽刺的是,这种情形既是医患对立的结果,也会是进一步加剧医患对立的原因。假如——我是说假如——医生意识到这一点,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站到病人的同一方,他们的互动就会顺畅很多。一个例子是,亲戚或领导介绍来的病人,沟通起来总会感觉容易不少。因为这时双方是互相信任的,对于彼此都没有太多疑虑,更容易把聚焦的中心放到病情本身上。就算问医生能不能治好,回答也自然会带着一些正性情感,病人也就放心了。这种良性的态度还会循环。

但是每次讨论到这里,医护人员就笑:道理谁不明白?可是真的不可能对每个病人都这样。因为社会大背景如此,你一个人的力量太难扭转。而且说实话,医生太累了,累到回了家对自己的小孩都没有耐心,光是治病就已经耗竭了全部的心血,你实在不能指望他们再承担心理抚慰那部分的任务……

是的,在理想的状态下,后面那部分工作可以有专人承担。在国外的大型医院里,包括香港,都会有医疗社工这种角色,专门为那些身患重症的病人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方面的服务,所以也很少遇到医护人员头疼这种「要费很多精力处理病人的焦虑感」的问题。但是大陆确实把这些都压给了可怜的医护人员……

所以说到最后,就看那位医生到底还能承担多少了。
如果他状态还好,愿意体惜病人,希望传递出一种安慰和支持的态度,那么对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的回答是:「交给我吧,我会尽力。」可以对着镜子练习说这句话,盯着自己的眼睛,找到一种适当的眼神,表情,语调和语速,肢体动作,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安心和可靠的感觉。但是这很不容易。大部分的时候他可能也不想承担这些,那么就用最简单的方式,把基本的预后信息告诉病人也可以,这没什么可指责的。

=========================================
   
@知乎用户

请看清楚病人的核心诉求。

不确定性令人恐惧,甚至要甚于对“确定的无法治愈”的恐惧。

病人去医院治疗,如果连自己治好治不好都不能确定,那心里一定悬着一块石头。有心病,治疗效果也不会太好。医生的模糊化描述真的会让病人内心充满恐惧,这个时候的病人都是很敏感的,细微的“顾左右而言他”都瞒不过他们。

医生大可以告诉病人这类疾病目前的有效治愈率是多少,都有哪些方法,本医院和本医师都掌握了什么治疗手段。如果想要治好,需要病人做什么样的配合。治愈率确实很低的,就需要把最坏的结果以及一定尽力治疗告诉病人。

病人在不知道病情的时候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同时在知道病情后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

=========================================

@匿名用户

病人:“医生,我的病能治好吗?”
医生:“不治,肯定不行。要治好,需要医生病人一起努力。”
病人家属:“医生,我家某某的病可以治好吗?”
医生:“很难,尽力吧!”
学生:“老师,某某床的病人,可以治好吗?”
医生:“大概还可以活三个月吧。”

========================================

@张祖铭,口腔医师

视病情而定。 病重的应该通过比较委婉的方式或者是经过病人亲属进行转达大概意思,然后医生详细告知具体情况。 能通过药物或者手术达到痊愈的都可以跟病患沟通。

=========================================

@罗思铭

亲身经历过,直接说实话,不确定就说不确定,然后再想尽办法让你不要再问第二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爱你的工作:60后医生谈职业发展

也许有些年轻人会说60后们虽然历尽艰辛,但早已功成名就,或者是既得利益者,他们说话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甚至认为这些都是忽悠年轻人的。但小编觉得:观点的价值与发言者的身份无关,周教授的发言充满了真正的干货,对任何行业的年轻人都有极大的价值。这些道理超越医疗领域,实为最接地气的人生指南,放之四海而皆准,值得收藏,并时时研读之。 1962年出生的周彩存医生,认为自己是中国医生中最幸运的一批人,大

美国医生都在吐槽什么?

什么事情会让医生不开心?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不满意。美国长岛犹太医学中心(LongIsland Jewish Medical  Center)心脏病学专家Dr.Jauhar在他的新书Doctored:The Disillusionment of an American Physician,即《一位美国医生的醒悟》中说到当今美国医生所面临的挑战及感受。 Dr.Jauhar说到,即便他人到中

同一张图:不同科室医生的精彩解读

这是网上被疯狂转载的一张图: 于是路过的众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普通路人:我们花那么多钱把自己吃这么胖干嘛要折磨自己呢? 整形科医生:找我们啊!专业人员,一流技术,XX医院上二楼…… 心血管科医生:慢着,水肿也不是不可能,水肿有很多种原因,比如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blablablabla~ 嗯,楼上我们需要会诊一下。 内分泌科医生:肥胖查因?这不是我们

医生幽默语录

1.当年我生孩子,做侧切,以下是两个医生的对话:“你瞧给我们这个破剪子,真是不好用”“不是给我们俩呢么,换一个吧,用那个”“……算了吧,那个还不如这个呢……” 2.话说当年整牙齿的时候,医生对着我的牙看了N9,才冒出一句:你这牙...畸形的也太PL了吧... 3.切阑尾,可能是麻药没够,手术中的时候我醒了一下~~听到有医生在说:“昨天晚上手气太差,整晚上输了3K多。”然后有个女医生说:“我昨天

评论:中国医生的薪酬困境

决定工资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成本。这种成本在当一个医生之前就发生了。现在三甲医院,一般只招收研究生,这至少要经过8年苦读,比一般学科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金钱。另一个成本则是医生的劳动,当下医生高强度的脑力与体力劳动,这自不必多说。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除了做医生,还要当老师,搞科研,工作强度很大。还有一个成本则是潜在的,即风险,医生的失误,不但造成病人的损失,对自己而言,小则影响前途,大则断送职业

中年医生如何突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中年是医生职业生涯的分水岭!中年医生经过一番努力,大都成为了医院的骨干,但同时也会时常感到自己就这样了,难以进一步发展,遭遇职业“天花板”。这时候只有认真盘点自己的职业人生,慎重选择一件自认为值得下半辈子干的事情,才有可能“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么,中年医生都有哪些自身独特的优势,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劣势?又需要盘点什么,来让自己突破职业“天花板”呢? 中年医生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