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的工作:60后医生谈职业发展

2014-09-17 刘颖慧 健康界

也许有些年轻人会说60后们虽然历尽艰辛,但早已功成名就,或者是既得利益者,他们说话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甚至认为这些都是忽悠年轻人的。但小编觉得:观点的价值与发言者的身份无关,周教授的发言充满了真正的干货,对任何行业的年轻人都有极大的价值。这些道理超越医疗领域,实为最接地气的人生指南,放之四海而皆准,值得收藏,并时时研读之。 1962年出生的周彩存医生,认为自己是中国医生中最幸运的一批人,大

也许有些年轻人会说60后们虽然历尽艰辛,但早已功成名就,或者是既得利益者,他们说话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甚至认为这些都是忽悠年轻人的。但小编觉得:观点的价值与发言者的身份无关,周教授的发言充满了真正的干货,对任何行业的年轻人都有极大的价值。这些道理超越医疗领域,实为最接地气的人生指南,放之四海而皆准,值得收藏,并时时研读之。

1962年出生的周彩存医生,认为自己是中国医生中最幸运的一批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一路晋升顺风顺水,其中90和94年两次获得世川医学奖学金在日本国立东京病院研修。2001年加盟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并出任科出任。现任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癌免疫研究室主任,也是同济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所所长,肿瘤学系主任。

除了临床工作和科室管理,他还承担多项重大课题,在IASLC(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教育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等担任要职,现为Lungcancer副主编;Translationallungcancerresearch主编;ThoracicCancer常务编委;JournalofThoracicDisease及一些列学术杂志的编委。

他2008年在国内牵头了国际上第一项对比特罗凯单药与化疗用于EGFR突变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研究,其主要临床数据在国际权威杂志《LancetOncology》上发表,这是中国肺癌领域专家临床研究成果首次被该杂志刊登,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专家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肺癌临床研究论文。

面对如此辉煌的人生履历,谈起医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周彩存教授的第一句话就是:“爱上你的工作。”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把自己在做的工作都变成喜欢的事,首先要改变心态。在教学医院医生通常除了临床工作任务,还有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每件事情都很重要,但你不能把他们视为负担。教学虽然很辛苦,你教给学生东西,学生也会反馈给你很多,这是一种“win-win”(双赢)。科研其实也很有趣,对临床工作是有促进作用的。

现在做医生的确不容易,因为时代变化了,但是我们要体谅病人,他们更痛苦,病人们很迷茫,他们缺乏医学知识,即使是从网上查询到一些,也是不知道要怎么办。假如你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病人,很容易得到病人的理解,这样工作起来也很有成就感。
总之一句话,先调整好心态,一样的工作,会做出来不一样的效果。

抓住一切机会学习

我一开始在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这个医院不大也没有名气,能够从这里走出来到日本学习,在于能够抓住机会学习。年轻医生工作的头几年很关键,得学会主动学习。在我国,即使是教学医院,很多老师的教学意识并不强,老师似乎总是很忙,没有时间专门指导学生。我就随时准备好要问的东西,老师有空的时候随时凑上去,老师自然会教,这样提高也很快。

其实现在医生的学习条件更好,更容易获得信息,现在很多年轻医生英文好,计算机好,他们会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但是这个“知道”其实是浮在表面的,不能深入下去,问三个问题就哑住了,这是很危险的。

学问学问,有学有问,把原先不懂的搞懂,要吸取知识,还不能盲从,要会质疑。如果连问问题都不会,那也是很难提高的。

情商比智商重要

我们有很多年轻医生不知道如何去和别人相处,其实做医生情商比智商还重要。和病人相处的时候,你要学会共情,试着去理解病人。比如我们的肺癌病人,很多来的时候就是晚期,而中国特色是治不治疗的话语权掌握在家属手里,你就要学会和病人和家属交流。尽管国外要求一定要把病情告诉病人,但国内情况比较特殊,你先要弄明白家属是不是非常介意患者本人知道,告知的时候也要有技巧。有些医生上来就硬邦邦地告诉人家:“你现在是肺癌晚期,没治了,大概还能活几个月。”说的都是实话,但是让病人和家属很难受,我们可以缓和地跟人家说:“你得了肺癌,虽然已经是晚期,但也不是只能听天由命了,现在我们有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可以选择,还有不断研发的新药,虽然目前的医疗手段还不能治愈,但我们有很多减轻痛苦的方法。”这样病人和家属就易于接受。患者和家属舒服了,他们对你的态度自然就好,你也少去很多纠纷或者不必要的麻烦,很多医生搞不清楚这个道理。

其实跟每一个人相处都是相互的,学生教好了,学生们会很开心,就主动地去学习、工作,这样你也会很开心。为合作伙伴考虑,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你一起合作,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才能够进行,人家会觉得我不是在为你做事,而是在为自己的前程做事。为别人考虑,其实就是为自己考虑。

说白了,就是要让别人感到舒服,让病人舒服,让学生舒服,让合作者舒服,那你自然也会舒服。

眼界比做事重要

说到做科研,Vision(视野)很重要,使命感也很重要,假如一个医生的视野很低,是很难做一个好医生的,如果你没有一个很好的使命感,仅仅把看病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也很难有动力去做科研。

很多人觉得做科研很难,其实科研的方法并不是很难,难就难在选择做什么。看别人在做什么,盯着世界的前沿,我只要有时间就会看文献,每年发表的肺癌论文几乎每篇都要过目,感兴趣的下载仔细研究。在科学界很残酷,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如果你落在别人后面,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

其实临床工作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发现现象以后,比对已有的研究,就可以计研究寻求解决方法。临床医生也应该注重转化研究,把临床和基础结合起来,试试看如何从基础方面解决临床问题,如何把新技术应用到临床上面去。转化医学其实一点都不高大上,挺接地气的。

凡事想开一点儿

现在很多年轻医生动不动就说要转行,其实这是很不划算的。80年代以后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吃过苦,受的挫折少,遇到点事就很容易想不开。生活到哪儿都很辛苦,离开这个行业,到其他的行业还会有其他的困难和痛苦,有人说医生被杀的概率高,其实跟警察比好多了。想一想,花了那么多精力和心血,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投入到这个领域中了,冒然离开太划不来。要知道医患关系紧张是这个特殊时代造就的,总会有改善,相对人生几十年而言这个时期或许并不漫长。凡事想开点儿,忍耐是一种智慧。当然,如果是没有兴趣,就另当别论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76248, encodeId=88171e762488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a0a805841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职业发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0584, encryptionId=0a0a8058410, topicName=职业发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d13238890448, createdName=cooco, createdTime=Sun Aug 09 18:36:00 CST 2015, time=2015-08-0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杨进刚:“医生该不该做科研?”是个愚蠢的问题

不做研究,无以造就好医生 王辰教授表示,临床上经过摸爬滚打获取的临床经验往往模糊、肤浅和有限,难于科学验证,这种临床经验是狭隘的。而大部分医生其实忽略了,临床研究也是一种直接经验,医生应该着眼于这种更高层次的临床经验。 王辰把医生分为三类,首先是临床行医者(医匠,Clinician),其次是科学行医者(医师,Scientific physician),最高的层次则是医学科学家(Physician

医史:医生大战文胸

十七世纪以前的西方女性肖像一点儿也不好看,没胸。(不要笑,严肃点!这可是我从医生的职业视角作出的结论) 为什么没胸?因为胸被压平了。 十六世纪肖像           十八世纪肖像,算是有点儿看头了 中世纪的大部分时候,乳房审美推崇“玲珑小巧”。她们怎么做到的呢?是人类服装史上的重要发明

急诊室,一个无法安静的地方

夜深人静时,急诊室医生护士们依然在忙着抢救病人。 小的外科手术就在急诊室完成。 给小孩子打针考验的不光是技术。 急诊室一张张病床推出又推进。 急诊科医生护士只能轮流吃饭。 一阵急促的救护车声由远及近,匆忙的脚步声混着担架的车轮滚动声,夹杂着病人痛苦的呻吟声以及家人焦急的催促声,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秀英急诊科蔓延开来。 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无论白

同一张图:不同科室医生的精彩解读

这是网上被疯狂转载的一张图: 于是路过的众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普通路人:我们花那么多钱把自己吃这么胖干嘛要折磨自己呢? 整形科医生:找我们啊!专业人员,一流技术,XX医院上二楼…… 心血管科医生:慢着,水肿也不是不可能,水肿有很多种原因,比如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blablablabla~ 嗯,楼上我们需要会诊一下。 内分泌科医生:肥胖查因?这不是我们

医生不是“包治百病的板蓝根”

《古剑奇谭》里有句令人笑喷的台词,“我原本是山中一棵包治百病的板蓝根。”其实板蓝根也好,西瓜霜也罢,哪怕和花仙子、蓝精灵是小伙伴,硬要包治百病,难免力不从心。 前两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在谈及医患关系时,就严肃指出,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也不是神。不要盲目把疾病引发的不良后果,简单归咎于医护人员的责任和技术水平。 “医生不是神”,这是句正确的废话。或者说,这是无

评论:中国医生的薪酬困境

决定工资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成本。这种成本在当一个医生之前就发生了。现在三甲医院,一般只招收研究生,这至少要经过8年苦读,比一般学科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金钱。另一个成本则是医生的劳动,当下医生高强度的脑力与体力劳动,这自不必多说。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除了做医生,还要当老师,搞科研,工作强度很大。还有一个成本则是潜在的,即风险,医生的失误,不但造成病人的损失,对自己而言,小则影响前途,大则断送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