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命缩短的十大原因

2015-09-21 佚名 生命时报

一项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研究,通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2013年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后,给出了造成每个国家和地区健康损失的前10大因素。想知道在中国哪十大原因让人寿命缩短?《生命时报》采访了权威专家,针对这十大减寿因素各个击破给出指导。第一位:高血压入选理由:研究称,1990年~2013年,全球高血压死亡人数增长了49.1%,中国更为严峻,

一项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研究,通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2013年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后,给出了造成每个国家和地区健康损失的前10大因素。

想知道在中国哪十大原因让人寿命缩短?《生命时报》采访了权威专家,针对这十大减寿因素各个击破给出指导。

第一位:高血压

入选理由:研究称,1990年~2013年,全球高血压死亡人数增长了49.1%,中国更为严峻,增长了81.3%,成为致死第一危险因素。

高血压最大的危害是容易诱发冠心病、脑卒中这两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我国54%的心肌梗死死亡、71%的脑卒中死亡都和高血压有关。

原因:国人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与高盐饮食、超重和肥胖人群越来越多、高度紧张和疲劳的生活,以及大众对高血压认知程度低、控制率低、达标率低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都有关系。

专家支招:防控高血压应牢记三点:1.少吃盐,每人每日控制在6克内;2.坚持低脂饮食,控制动物食品和食用油的摄入量;3.保证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散步、慢跑、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为宜。儿童、青少年也要注意血压监测和预防。

第二位:吸烟

入选理由:研究指出,23年间,我国吸烟致死人数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7%,其中女性吸烟致死人数虽下降8%,但男性吸烟致死人数增加了55.2%。研究证实,吸烟和二手烟会伤害几乎所有器官,心脑血管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都与烟草有关。

原因:尽管控烟、戒烟一直备受关注,但我国传统的“烟文化”使得吸烟率这么多年并未明显下降。而且吸烟群体日趋低龄化、烟民烟龄过长等现状,都导致相关疾病不断增加。

专家支招:营造无烟环境,不仅要靠“戒烟令”,还需吸烟的人主动认识到危害,在家中回避老人和孩子,在公共场所决不吸烟,积极戒烟等。刘又宁建议提高烟草税,并普及戒烟门诊,在社会上形成吸烟可耻的舆论压力。

第三位:高盐饮食

入选理由:钠是人体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但研究发现,高钠饮食的致死风险正在中国逐年上升,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18岁以上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但我国居民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0.5克,差不多是推荐量的2倍。钠摄入过量成为血压升高、肾脏代谢功能变差的主因。

原因:国人高盐饮食和烹饪方式有很大关系。首先,国人烹饪喜欢加入味精、酱油等各种调料和酱料,这些都是含钠“大户”;其次,相比西方饮食,我国菜肴更喜欢爆炒煎炸等重口味做法,导致用盐超标;再次,香肠、腊肉、咸菜、加工食品等深受大众喜爱的美食也含很多盐。

专家支招:平时多用蒸煮等烹调方法,用醋来代替味精、酱油等调料,少吃腌制食物,减少在外就餐次数,多回家吃饭。

第四位:水果吃得太少

入选理由:研究指出,我国居民水果摄入量呈减少趋势,与2002年相比,2010年~2012年每人每日水果摄入量由每日45克下降到40.7克,新鲜蔬菜摄入量从每日276.2克下降到269.4克。

2013年因水果摄入不足导致104万人死亡,男性死亡风险比女性高35%。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果蔬摄入过少在全球造成约19%的胃肠道癌症,31%的缺血性心脏病和11%的中风。

原因:生活条件好了,果蔬摄入却不升反降。原因在于,首先,果蔬作为鲜食,在生产、保存、供应和食用方面比易储易携的加工食品成本高,很多季节不易获得;其次,儿童和男性更倾向于能量密度高的食物,而果蔬能量密度较低,导致他们食用量偏小;再次,全球范围内食物均向着快捷化、方便化发展,导致传统的果蔬摄入方式受冷落。

专家支招:果蔬的每日摄入量可概括为“半斤水果一斤菜”。“一斤菜”是指烹饪前的重量,经烹饪后也就两小碗,可分到三餐吃完。香蕉、奇异果等吃两三个就够半斤了;梨、苹果等大一点的水果一个就够。

还可以家庭为单位,保障各成员摄入量,比如一家三口一天购买约3斤蔬菜、1斤半水果,一天内吃完。平时最好把水果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方便拿取;不同颜色的果蔬要吃,颜色越多,摄入的营养成分越丰富;优先选择本地、应季果蔬。

第五位:大气颗粒物污染

入选理由:研究显示,23年间,我国因大气颗粒物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59.3%,仅2013年就约有91万人因此死亡。

原因: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餐馆油烟等。研究发现,这些颗粒物会吸附空气中有毒成分,危害健康,增加肺癌风险。“我国人口基数大、密度高,森林覆盖率又小,这些都使我们更多地暴露在有害环境中。”

专家支招:雾霾天建议大家减少出行,出行时佩戴N95口罩,但戴的时间别超30分钟。室外空气质量不好时,早晨、傍晚别开窗通风,同时避免室内吸烟。张金良说,减少大气污染是每个人的责任,呼吁大家低碳出行。

第六位:室内空气污染

入选理由:来自固体燃料的室内空气污染仍是致死的一大因素,但可喜的是,这是23年来,十大因素中唯一呈下降趋势的一个。数据显示,因它致死的人数减少了24.7%。固体燃料的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指煤、木材、秸秆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颗粒物和有害有机物。

原因:不完全燃烧释放的烟雾可能诱发哮喘、慢阻肺,甚至致癌。目前,家庭燃煤烧柴的情况有所减少,但在农村地区依然存在。此外,烹调油烟、家装、家具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增加呼吸疾病、血液疾病甚至肿瘤风险。

专家支招: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改炉改灶、城市引进清洁能源的行动。王培玉提醒,室内燃料应选用清洁能源,选购环保家装、家具。

第七位:高体质指数

入选理由:体质指数(身高除以体重的平方)的大小,意味着是否超重或肥胖。1990年~2013年间,肥胖一跃进入国人健康损失因素前十名,死亡人数上升114%。仅在2013年,就有约64万人因肥胖而死,尤以男性为主。

原因:“吃得油、动得少”是肥胖率居高不下的主因,尤其近些年,国人饮食习惯越来越西方化、快餐化,高油高脂再加上久坐少动,导致脂肪在体内慢慢堆积。此外,压力大、睡眠不足会改变人体荷尔蒙分泌,诱发肥胖。

专家支招:牢记四点有助于控制体重:少吃或不吃高热量食物,比如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等;注意三餐规律,避免饥一顿饱一顿和暴饮暴食;避免久坐;注意进食顺序,饭前喝汤,接着吃菜,再吃饭,用热量低的食物填饱肚子。

第八位:高空腹血糖

入选理由:研究显示,23年间,我国因空腹血糖高死亡的人数增加了95.2%,仅2013年,这一数字就达62万。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正常值分别应控制在5.6毫摩尔/升、7.8毫摩尔/升以内,血糖高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引发致命并发症。

原因:导致我国高血糖人群激增的主因有3点:一是高脂饮食,加重身体代谢负担,导致次日早上空腹血糖高;二是国人饮食结构中,白米饭、白馒头等精制谷物摄入过多,粗粮摄入较少;三是肥胖导致肝脏胰岛素抵抗强,影响胰岛素降糖作用。

专家支招:控制体重、加强运动非常关键。每一顿吃七八分饱即可,每天应坚持运动半小时,并努力让自己保持好心情。他还提醒,大家要定期监测血糖,血糖高及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就诊并遵医嘱。

第九位:饮酒

入选理由:研究指出,23年来,国人饮酒死亡人数上升30.2%,以男性居多。2013年饮酒致死59万人,男性占到83%。

原因:“劝酒”让国人很难管住“酒瓶子”,许多人一上桌就过量。另外,很多人只知酗酒有害,但对量和具体危害的认知不足。

专家支招:适当喝点葡萄酒、啤酒等有益健康,但白酒等高浓度酒没任何营养,要少喝或不喝。女性每日酒精摄入应控制在15克,男性别超25克。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出台政策,禁止向青少年售酒。

第十位:粗粮吃得太少

入选理由:研究显示,1990年~2013年,国人谷物摄入越来越少,2013年因此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46万,这是“最新入榜”的死亡危险因素。全谷物是指加工过程中保留一部分麸皮的食物,富含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可降低患心血管病和结肠癌等病的风险。

原因:上世纪90年代,我国物质匮乏,饮食主要以粗粮为主,但富裕后,好的饮食习惯却被丢掉了。“大鱼大肉吃白米”损害健康,“粗粮细作”则破坏了它本身的营养价值。

专家支招:国人应回归传统饮食习惯,主食摄入中要有意识地添加玉米、小米、糙米、荞麦、燕麦、高粱、红薯等,粗粮每天摄入量最好占主食总量的1/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营养补充剂仅会增加大部分老年人体重而不会延长其寿命

据来自圣路易斯大学的老年学家的一项研究综述表明,营养补充剂或可增加普通老年人的体重而并非增加其寿命或改善其身体机能,该综述发表于今年的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Care。然而,对于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来说,营养补充剂则可帮助他们改善身体机能并可延长其寿命。营养补充剂是一些饮品,如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以及热量的

Bipolar Disord:双相感情障碍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已有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预期寿命相对会减少11到20年。这些数据是基于年龄在25岁个体计算得出。然而,这一结论可能具有误导性,因为大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病时间比较晚。本研究的目的是计算在不同年龄阶段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剩余的语气寿命。 收纳了来自丹麦国家数据登记中心1970-2012年间的所有精神科医院有过接触的所有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我们计算了年龄在15、25、35……75岁的患者(包括

Sci Rep:温度变化影响人死亡率和寿命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发现,温度变化会对人的死亡率和寿命产生影响。在较为极端的温度下,人们必须加强防护措施。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报告》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李湉湉团队利用预测的气候变化日平均气温增高程度,估算了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疾病可能引发的潜在死亡数字。分析显示,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RCP4.5情景,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在本世纪2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北京

Int J Epidemiol:聪明的人更长寿——基因说的,不是我说的

目前已可明显地观察到越聪明的人活得越久,本研究首次从基因方面探讨这个现象的原因,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流行病学杂志。通过分析来自双胞胎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基因在智力与寿命关联中起到了95%的作用。他们发现,双胞胎中较聪明的那位活的更久一些,而且这种差异在异卵双胞胎较同卵双胞胎更为明显。研究人员发现,将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的基因对比有助于辨别基因以及其他共同环境因素(如住宿,教育以及儿童时期的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养生噩耗——低热量饮食无法令人类长寿,只能让人健康老化

据一项最大的关于成年人减少卡路里摄入量的研究,大量降低卡路里摄入量能降低人们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让人们对胰岛素更加敏感。然而,该研究结果并未显示出其它卡路里摄入量减少研究中所表明的,动物减少卡路里摄入量会影响与长寿相关的代谢功能。在过去两年内,减少卡路里摄入量带来的长期影响综合评估(英文简写CALERIE)尝试追踪218名体重正常或者略微超重的年轻人和中年健康男女性数据。减少百分之二十五的卡路

Gerontologist:甘菊茶可能延长女性寿命

研究发现甘菊茶有助于女性活的更长久,早逝的风险降低29%,但这一影响并不适用于男性。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PESE Total Sample and Stratified by Gender at Wave 4 (2000–2001) (n = 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