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当医生

2015-09-29 佚名 中国青年报

爸爸当年为我起名的时候,显然没有预见到我有一天会在美国当医生。“秀实”这个名字用英语说,听起来极像日本“寿司”。这让我有点尴尬,美国人却觉得很酷。我在美国洛杉矶圣盖博地区做心脏内科医生(兼顾心脏影像学),这里是巴顿将军的故乡,也是冯小刚的贺岁片《不见不散》的舞台。电影中葛优戏言:“巴顿连欧洲都打下来了,他老家却被中国人占了。”这里华裔人口比例相当高,当地的华人社区是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我们



爸爸当年为我起名的时候,显然没有预见到我有一天会在美国当医生。“秀实”这个名字用英语说,听起来极像日本“寿司”。这让我有点尴尬,美国人却觉得很酷。

我在美国洛杉矶圣盖博地区做心脏内科医生(兼顾心脏影像学),这里是巴顿将军的故乡,也是冯小刚的贺岁片《不见不散》的舞台。电影中葛优戏言:“巴顿连欧洲都打下来了,他老家却被中国人占了。”这里华裔人口比例相当高,当地的华人社区是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我们接诊的病人中40%是华人。

我是祖国培养的医学生,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 (现附属于吉林大学)六年制英语医学专业,之后到北京阜外医院麻醉科工作,期间也在阜外心脏内科轮转了一年。3年后来美国念研究生,在哈佛读完博士后,我通过了美国医生执照考试。来美7年后我重拾本行,一转眼已经是第13个年头。 



我服务于6家医院。在美国,医生和医院是平行关系。医生不是医院的雇员,而是跟着患者走,医院则想办法吸引我们带病人过去做手术和住院治疗。我所在的团队里有7名心脏科医生,并设有4个诊所。不包括住院病人,我们诊所一周接诊近800人。这800人当中包括来做检查的病人,例如心脏超声、血管超声、运动负荷试验、核医学检查、 动态心电图等。

我每周看两天(其中两个半天)门诊,剩下的两个半天和两个全天要做手术,每天都要对住院病人进行查房会诊,工作强度大,节奏快。作为私人执业者,我们不需要带教住院医和专科训练医生,但是大事小情就得事必躬亲。在美国,百姓就医不迷信大医院,99%的医疗需求都是就近解决。除了换心脏,心血管方面其他问题都可以在我们这得到治疗。

美国医院只设急诊,处理需要立即救治的病人。 急诊医生稳定病情后,病人多数回家,一周内去看家庭医生,少数严重的收治入院。病人回家后,由家庭医生负责。如果不舒服,病人不需要自己判断要去看哪一科的医生,家庭医生会做推荐和转诊,比如心悸气短、胸痛就来看心脏专科。一个好家庭医生的作用说再大也不为过。 



因为不设门诊,美国的医院里总是安安静静的。美国人平时看病都在医生的诊所,采用预约制,也有小量临时无需预约的看诊名额。这种制度造就了另一种形式的“看病难”——你需要看医生,但有可能预约到却要等到一个月之后。新病人常常会担心,等待就诊这么长时间,真要真不舒服怎么办。作为医生,我们尽力让病人获得全天候的关心。比如,我们告诉病人有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医生会通过电话答疑;药吃完了,护士就会帮患者把药续上。当然,即使有了这些解决办法,诊所仍然要尽力缩短患者预约后的等待时间。

今年8月,我回北京,阜外医院挂号厅的人山人海让我惊讶不已。我想,来挂号的一定不是病人本人,否则盛夏里如此拥挤,心脏病就算稳定了也会复发。

2010年的时候,我回国,赶上了姑姑胸痛,检查身体,我这美国大夫正好目睹了她的就医经历。去的是一家省会城市的小医院,挂号并不难。医生没有多问病史,听病人主诉胸痛后就让去检查。经过上上下下地缴费、抽血、做心电图之后,姑姑终于再次坐在医生面前。病人被告知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建议住院输液通血管。还好我在场,坚持说没有看见心肌缺血,姑姑才幸免住院。看诊结束后,我总觉着这病看得不明不白的。于是我为她解释每项检查都查了什么,结果如何,应该用什么药,注意什么,详细说完也不过5到10分钟。而这几分钟,或许就是就医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吧。

美国医生和病人之间有种“拥有感”——你是我的病人,我是你的医生,这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医生再高明,药再好,病人这个主体不配合也不行。所以作为医生,我们不仅为病人推荐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还会解答为什么建议手术,什么时候是最好时机,手术的好处和危险,不做有何后果,手术是怎么做的,病人会有怎样的体验,术后恢复预期,诸如此类。每一次看诊,双方满意了才算完,医患之间建立了信任,病人也因此能更好地听取医生意见,遵循医嘱。这种关系能让病人及时防病治病,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医患沟通时,懂得倾听的医生可以让整个治疗过程事半功倍。医生这个职业像侦探,从蛛丝马迹中探知病情,而病史就是一扇门,聪明的大夫可以从病人神态和肢体语言中找到开门的钥匙。可惜现在很多医生没有耐心(也可能是没有兴趣)去听。其实了解详细的病史并不花费太多时间,关键是要学会问和听。今年89岁的英国著名编舞师吉莉安·林恩小时候坐不住,被学校当作问题少年,按现在的诊断就是有多动症。学校老师意见一箩筐,她妈妈没有办法,只能求助心理医生。医生听完妈妈的诉说和抱怨,没有说话,请妈妈出去,打开桌上的收音机,孩子立刻翩翩起舞。之后,医生请妈妈进来说:“你的女儿什么毛病也没有,她是个天生的舞者,送她去学舞蹈吧。”后来,Gillian先是成了皇家芭蕾的明星演员,后来成了著名编舞师,并受封女爵士。那个心理医生如果不愿意主动了解这个孩子,仅仅开点药,试图让她安静下来,那样就会抹杀一个舞蹈天才。

在微信上,我听说过很多关于国内医患关系紧张的事。我很庆幸患者爱我们。有患者来随诊,送来白玉兰,我别在白大褂上,果然心情也跟着芬芳了一天。在美国没有红包,患者送礼物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我的原则就是从患者利益而不是我的利益出发考虑。 比如,我肾内科同事的妈妈是个护士,有心律不整的问题,这个症状困扰她3年,是合适的消融对象,转诊过来让我做射频消融。从心电图形态判断,病灶定位在心脏的心室间隔,位置很深,我来做有85%的把握。我就将病人介绍给了其他更有把握的医生,结果手术成功,皆大欢喜。想想做个医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局限有多么重要又不容易;虽然失去了满足自我的小虚荣,但病人是明白的。年底时收到了病人送来的感谢贺卡,我心里暖暖的。



在美国当医生也是了解社会的窗口,能看到一些社会问题。 医生在美国是个高收入又受人尊敬的职业, 所以山姆大叔在收税的时候对我们毫不手软。美国对穷人的福利好,本意是希望给需要帮助的人保障,可是也就因此养了一批懒人。那天有一个患者,拿着穷人保险,却穿着入时,用着iPhone 6 Plus,比我的手机还好。还有一位前来看病的42岁的单亲母亲,生了7个孩子,最小的才3岁;那边她21岁的女儿又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我担心再多的税也不够养她们。

做医生是件荣耀的事情,我每天就像只忙碌的小蜜蜂,很累但很快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7571, encodeId=2cfa3e571b9, content=祖国培养了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身在何处,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5491649274, createdName=spring-flower, createdTime=Wed Sep 30 06:50:00 CST 2015, time=2015-09-3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9-30 spring-flower

    祖国培养了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身在何处

    0

相关资讯

在美国感受不一样的科研

打开这篇文章的读者,不知道是喜欢还是厌恶科研?不管是哪一种,肯定都有难以言说的痛。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科研主要是指医学研究。作为一名医生,我没法评论美国物理化学界的研究状况;对于临床类研究,因为参与的少,所以我主要谈论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我曾在美国几所大学的实验室里工作学习过,也参观访问了不少实验室。所观所感万千,一时无法评断高下,只能说国内国外真有许多不一样。首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科学研究是

美国护士第一年薪超55万,我仿佛听到中国护士叹息的声音

对于那些想在医疗领域工作的人,其实除了医生,护士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说到择业就绕不开银子的问题,美国的护校学费多少?护士的工资又有多少?下面我们就扒一扒护士的投入和报酬。 在美国,学护理要花多少银子? 如今,谈什么都要谈到钱。当然这也是谈到择校绕不开的话题。我们选择的学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兜里有多少钱,这在美国尤为突出,好的教育总是贵的离谱。预算紧张的话,就需要做出艰难的让步。 在美国,如果

在美国治病贵么?贵,非常贵!

今年三月份,来自上海的舒先生和妻子王女士在美国加州遭遇车祸,随后他们被警方用直升机送至医院。幸运的是,王女士伤势并不算太严重,经一段时间治疗即出院了。然而不幸的是,舒先生可能受到严重撞击以至于经历了长时间昏迷,醒来后出现失忆和神智不清。根据美国《侨报》4月9日报道,两人在美国治疗的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美金,这对于这二人和其家庭来说,无疑是非常巨大的负担。这件事情经报道并在国内新闻媒体大量转载,

JAMA:美国群众在院外心脏停博急救中的作用

卡罗琳娜·马尔他·汉森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市杜克临床研究所等指出虽然院外心脏停搏与生存率低相关,但是,如果更广泛地采用早期心肺复苏术(CPR)和除颤,则可以改善转归。目的调查在2010-2013年期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增强旁观者和第一反应者复苏工作全州倡议提出后,旁观者和第一反应者在紧急医疗服务(EMS)到达之前进行复苏工作的时间变化,并且对旁观者和第一反应者复苏工作与生存率以及神经学转归

美国为什么没有“医闹”?

一家从事赴美看病的中介机构不久前感叹道:国内患者将对医生不尊重带入了国外,对医生缺乏信任,充满猜疑,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使得国外医生拒绝接受一些中国患者的预约申请。有网友调侃道,中国医闹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其实,中国医闹们是很难在国外流行的:因为国外的文化根本就不支持这种对医生极不尊重的行为。让我们来听听在美国华人医生的讲述:1、尊医文化不同:美国有着悠久的尊重医生文化。比如,大多数患者上午来

美众议院欲阻止标记转基因食物

2013年发生在美国加州的一次支持标记转基因食品的游行  图片来源:Steve Rhodes近日,美国众议院批准了一项阻止各州和地方当局要求强制标记由转基因生物制成的食品的法案。它还将成立一个自愿参加的联邦项目,让生产商为不包含转基因生物的食品进行认证。该法案的支持者——共和党人与一些民主党人和食品行业——将其称为一项基于科学的努力,以平衡消费者对知情权的担忧和设立统一的全国性政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