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冷眼”看BMJ质疑达比加群

2014-08-05 伊文 医师报

最近一期《英国医学杂志》(BMJ)以“十分罕见”的方式在同期登载了四篇有关达比加群酯的文章,还发表了一篇社论和评论。这些文章报道方式与我们熟悉的学术讨论不同。两篇实质性内容的文章采用的是罗列事实,带有叙事性质的笔法。其中一篇的栏目是“Feature”。这一名词,在英文中可以译为”故事片”。文章中列举了很多有关RE-LY试验中的不足,个别事件的错报,另外就是关于血药浓度测定亚组分析的结果。所提到

最近一期《英国医学杂志》(BMJ)以“十分罕见”的方式在同期登载了四篇有关达比加群酯的文章,还发表了一篇社论和评论。这些文章报道方式与我们熟悉的学术讨论不同。两篇实质性内容的文章采用的是罗列事实,带有叙事性质的笔法。其中一篇的栏目是“Feature”。这一名词,在英文中可以译为”故事片”。文章中列举了很多有关RE-LY试验中的不足,个别事件的错报,另外就是关于血药浓度测定亚组分析的结果。所提到的事情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文章提出了学术问题,但因其中不乏如“透明度”,“隐瞒”等用语,使读者不得不想到其中有无政治或商业的背景。对此我们不能妄加推测。事实是怎么回事,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自有公论。我们已经有不少的这方面的经历,最近的一次就是罗格列酮事件。经过了那样一种疾风暴雨的争论,几年过去,美国FDA最终还是说了公道话。但受伤的就不止是药品厂家了。

证据让问题明晰

经过近20年的循证医学的洗礼,我们手上已经有了一个十分强悍的尚方宝剑,这就是证据。有了这一手段,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我们从文章所报道的各种“事件”中,是否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00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所报道的RE-LY试验的整体结果被现在所“披露的事实”动摇了,或被推翻了?

不错,这样一个涉及44个国家951个中心的大规模试验,发生一些失误在所难免。试验结束后发现了一些事件的分类错误,应给予纠正,并按照纠正后的事件重新进行分析。对RE-LY试验,这已经做过一次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分析,即使有个把这样的失误,在上万例的样本量中,有没有足够的力度逆转原来的结论。应该说迄今为止,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出现。

血药浓度亚组分析

无论所谓“隐瞒”是否真实,我们需要的是回归学术本身。血药浓度测定是否可以做到像INR于华法林那样准确预测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并指导治疗?建议大家去仔细读一读这一亚组分析的学术原文(J Am Coll Cardiol.2014,63:321)。那篇文章在发现了血药浓度与事件的一些关联后,提出人口学方面的临床特征具有更强的作用(如年龄和肾功能)。

并且认为该亚组分析的结果只能为将来更多的研究提供一种鼓励。我们还远没有达到有了一个达比加群血药浓度的所谓“疗效-安全性范围”的目标。因此,没有证据鼓励进行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从学术角度审视

我们应该鼓励的是进行科学的研究,以便掌握更多的证据。我们需要的还有上市后的随访观察。这方面,美国已经做了两次,其中第二次涉及到了13万人。达比加群酯的疗效安全性得到了确认。这一药物在我国上市刚刚1年,中国患者应用后将是什么情况,亟需我们去观察。正在开展的注册研究将为我们提供有力的证据。

医生和患者角度解析

从医生和患者角度来讲,同样没有证据说明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卒中的预防中出现了问题。这一药物的应用,是经过了所有上市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仔细审阅后批准的,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具有可信性。因此,不应根据这几篇文章的意见就改变治疗或停药。事实上,不主张进行常规凝血方面的监测不等于不监测。

鉴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特点,我们更强调的是整体临床观察,尤其是肾功能的变化。这不仅对于达比加群酯,对其他即将上市的几个新药也必须要这样做。

对媒体导向的期待

我们十分欣喜的看到,经过一件又一件的学术事件,我们的媒体已经成熟多了。那种以吸引眼球,夸张事实的方法报道学术界的争论已经越来越少了。科学客观的报道逐渐成了主流。我们十分希望媒体的朋友能与学术界和临床医生共同携手,在学术研究,成果推广和临床指导方面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相关阅读:BMJ:达比加群安全性信息或被隐瞒

相关论文:

Moore TJ1, Cohen MR2, Mattison DR3.Dabigatran, bleeding, and the regulators.BMJ. 2014 Jul 23;349:g4517. doi: 10.1136/bmj.g4517.

Cohen D.Concerns over data in key dabigatran trial.BMJ. 2014 Jul 23;349:g4747. doi: 10.1136/bmj.g4747.

Charlton B1, Redberg R2.The trouble with dabigatran.BMJ. 2014 Jul 23;349:g4681. doi: 10.1136/bmj.g4681.

Cohen D.Dabigatran: how the drug company withheld important analyses.BMJ. 2014 Jul 23;349:g4670. doi: 10.1136/bmj.g467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47607, encodeId=3d46184e607c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77356ed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BMJ#</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567, encryptionId=2977356edc, topicName=BMJ)],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48754, createdName=gaoxiaoe, createdTime=Fri Apr 24 01:20:00 CST 2015, time=2015-04-2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35048, encodeId=86061e350486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aa5923e17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质疑#</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2371, encryptionId=9aa5923e176, topicName=质疑)],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d3033872914, createdName=saikp, createdTime=Sun Jul 19 07:20:00 CST 2015, time=2015-07-19,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4-24 gaoxiaoe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47607, encodeId=3d46184e607c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77356ed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BMJ#</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567, encryptionId=2977356edc, topicName=BMJ)],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48754, createdName=gaoxiaoe, createdTime=Fri Apr 24 01:20:00 CST 2015, time=2015-04-2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35048, encodeId=86061e350486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aa5923e17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质疑#</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2371, encryptionId=9aa5923e176, topicName=质疑)],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d3033872914, createdName=saikp, createdTime=Sun Jul 19 07:20:00 CST 2015, time=2015-07-19,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7-19 saikp

相关资讯

FDA将对达比加群实施新安全性评估

FDA正在对一项涉及达比加群酯安全性的计划研究展开公共评论。此项研究将在近期启用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的成人房颤患者中评估其安全性转归。 由于达比加群在临床试验和特定人群之外的安全性转归尚存在疑问,此项研究计划利用MSDD数据库对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应用相关性出血和血栓栓塞转归发生率进行系统评估。计划纳入人群为年龄大于21岁且新应用上述药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FDA和研究设计者均强调指出,上述计

BMJ:达比加群安全性信息或被隐瞒

导语 7月23日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篇文章称,由于监管机构未能得到监测血药浓度可改善安全性的信息,因此有关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推荐可能存在瑕疵。 英美及加拿大指南均推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预防卒中,部分原因在于其不需要监测血浆浓度。然而,达比加群生产商勃林格殷格翰未披露监测抗凝活性及调整剂量具有潜在获益的信息,并且隐瞒了药物剂量调整预防大出血的估算分析。对此,

FDA公布新研究结果:达比加群不增心梗风险

5月13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公布了关于医保患者继发于心房颤动(AF)的卒中风险大型研究结果——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不增加心肌梗死(MI)风险。 该研究是FDA正在审查达比加群安全性的一部分,纳入了超过134 000例年龄≥65岁的美国医保患者。分析显示,与华法林相比,尽管更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严重胃肠道出血风险较高,但达比加群新启用者与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减少

Eur J Heart Fail:无论是否合并心衰达比加群较华法林的总体获益均一致存在

心衰常与房颤同时存在,房颤可使心衰加重并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在这类患者中,治疗目标是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近期Ferreira 等在入组RE-LY试验的心衰病史患者中,比较了达比加群和华法林的疗效和安全性。RE-LY试验共入组了4904例心衰患者,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华法林组的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为1.92%/年,达比加群110mg bid 组为1.90%/年(HR=0.99,95% CI

Circulation:达比加群用于合并肾损害房颤患者的安全性研究

欧洲一项研究表明,在肾小球滤过率(GFR)≥80 ml/min的房颤患者中,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可显著降低大出血发生率。论文12月9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 此项研究从达比加群RE-LY试验中纳入17951例具有基线肌酐数据的房颤患者,并利用Cockcroft-Gault、CKD-EPI和MDRD公式计算GFR。在6190例亚组人群中基于GFR计算胱蛋白酶抑制剂C。

在房颤或左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术患者中,华法林与达比加群在围手术期预防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疗效相当

新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在房颤或左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术患者中,比较了达比加群和华法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研究为一项回顾性分析,纳入了于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在美国范得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接受左心房导管消融术且至少随访3个月的患者254例。基于围术期间使用的抗凝药物将患者分为两组(无论患者是否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达比加群组122例,消融术前24-30小时停用,在止血后4-6小时重新启用;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