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谵妄的原因、分型以及预防

2024-05-16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术后谵妄是65岁以上患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且预后不良,是以注意力不能集中、意识水平下降、精神活动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随着麻醉和手术安全性的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比例在逐年增长,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也随之不断出现。在临床观察中,我们碰到好多老年人术后出现一些神经功能异常的情况,术后访视有些家属会反映相关情形:

“我老爸手术后变得脾气、性格很暴躁,不配合护理和治疗......”

“不疼也没有别的不舒服,就是变得不爱说话,不爱搭理人,手术前不这样儿......”“就是晚上不睡觉,白天总是睡,黑白颠倒了......”

“老爷子总说看见窗户上有虫子在爬......”

“她不知道自己在医院,就说自己现在在家呢,还有好多活儿没干,总吵着要去干活儿......”

每当看到这样的患者,我们就知道是发生术后谵妄了,连续访视会发现多数患者在一周内就逐渐恢复了。

术后谵妄(POD)是65岁以上患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且预后不良,是以注意力不能集中、意识水平下降、精神活动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分为三个类型:高活动型(躁动型)、活动减少型(安静型)和混合型。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对环境认识清晰度降低,伴随注意力减退);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语言障碍、知觉障碍和痴呆综合症);睡眠障碍(睡眠-觉醒周期的改变);情感障碍(间断恐惧、妄想、焦虑、抑郁、躁动、淡漠、愤怒、欣快无规律转换)。

这种意识和认知的紊乱,在短时间内呈现,并且具有波动的过程。重症患者会导致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延长,并且诱发长期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增加住院费用、痴呆和死亡的风险。

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9%-87%,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很多因素可促使其发生。包括:年龄大于65岁、术前抑郁状态及痴呆状态、术前使用精神药物、心肺疾病、酗酒、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术中长时间低血压、高血压、低体温、高血糖、低血糖、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术后疼痛、感染等等。

最常报告的风险因素包括基线认知功能障碍、高龄和多种医学并发症,其中高龄是独立的高危因素。

减少谵妄及其相关并发症最好的方法是预防。

1. 术前应改善全身并存疾病情况,针对高龄、认知功能基线水平低的患者做好术前抗焦虑,给予足够安全感,获得充分的信任。

2. 术中尽可能减少易引起谵妄的药物的使用,预防性应用可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的药物,或者术后镇痛药物中配伍应用。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可有效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发生了术后谵妄,我们可以这样做:

1. 推荐药物:氟哌啶醇、奥氮平、利培酮、右美托咪定。(遵医嘱应用)

2. 积极治疗疼痛及术后其他并存疾病。

3. 术后休息的环境保持安静,光线适宜。加强护理,避免尿潴留及感染。

4. 多给予陪伴,鼓励由患者熟悉的家属照料,尽量避免身体强制约束。

充分了解、认识术后谵妄才会减少不必要的恐惧,积极应对、处理伴随症状,大多数患者在一周内会逐渐痊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5064, encodeId=b4872205064b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b91912229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认知功能障碍#</a> <a href='/topic/show?id=2fbb61104e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术后谵妄#</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1104, encryptionId=2fbb61104e6, topicName=术后谵妄), TopicDto(id=91222, encryptionId=eb919122299, topicName=认知功能障碍)],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16 17:50:40 CST 2024, time=2024-05-1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academic radiology:静息态功能MRI在冠心病患者区域自发脑活动和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心脏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既定标志,同时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与普通人群的认知能力差独立相关,而且CHD与认知能力的加速下降有关。

J Rehabil Med:65岁以上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糖尿病的关系

这些发现表明糖尿病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认知障碍与ADL水平之间存在关联。

Neurology: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认知测试分数的纵向变化:Decision数据集的分析

该研究发现表明,符号数字模式测试和起搏听觉序列相加测试不能准确反映RRMS患者经历的认知能力稳步下降。这两种结果都显示基线后评分增加,这使得临床试验中对这些结果测量的解释变得复杂。

Circulation-Heart Failure:微血管功能障碍可能与心力衰竭和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该研究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是冠状动脉和脑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子,其定义为对血管扩张呼吸操作的反应降低。这种反应受损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Anesthesia & Analgesia:术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接受心脏手术的 术后结局:一项系统综述与 Meta 分析

在接受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中,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接受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常规神经认知

好文推荐 | 神经血管耦联受损是2型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

神经血管耦联功能受损是T2DM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

CGP论著|不同性别老年人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

本文对老年人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进行研究,对老年人群健康危险因素识别、认知功能受损的预防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认知功能障碍:从主观到客观如何识别?

认知功能衰退有不同的阶段,严重程度不同,从轻微到极端。科学文献告诉我们,有两种类型的认知衰退:主观和客观。理解这两者很重要。

画钟测验(认知功能障碍筛查)

画钟测验(认知功能障碍筛查)

Mol Psychiatry:性别二态性在 COMT 的作用下控制小鼠和人类中与 Dysbindin 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

雄性小鼠的认知障碍与遗传变异有关,其特征是 Dys 蛋白表达降低,仅在男性中,背外侧PFC活性与较低的工作记忆表现相关,男性在成年期背外侧PFC中表现出Dys表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