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让他从神坛跌为众矢之的,《CRISPR的英雄们》背后的始末

2017-04-06 雨曦 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完全能理解我们为何把Lander称为神坛上的人物了。那么,Lander到底为何走下了神坛成了众科学家言语攻击的对象呢?难道是因为学术剽窃造假?挪用公款?私生活混乱?

Eric Steven Lander (以下简称Lander),是一名数学家、著名基因组学家,曾担任哈佛商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和白头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成员,现在在MIT的Broad Institute (没错,就是最近沸沸扬扬的CRISPR专利之争赢家张锋所在的研究所)担任主席,曾是跟Craig Venter互怼过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头羊之一,更是奥巴马政府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会长之一。

Lander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

17岁证明完美数的存在并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

21岁获得数学系学士学位并进入牛津大学继续深造,三年后又获得数学专业PhD学位。

24岁那年,也就是他博士毕业那年,Lander回了美国并在哈佛商学院担任经济学助理教授(此时的他对经济学几乎一无所知),通过自学得到经济学学生和同行的肯定。

八年后在他30岁那年拿到了副教授的头衔。没错,人家就是牛就是那么有出息。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这位半路出家已经成为哈佛商学院经济学老师的先生感觉经济学也并不是他的真爱,于是他又双叒叕想转专业了。

1984年,也就是他27岁那年(注意:此时的他仍然是哈佛商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他又想法子加入了MIT,并于次年成为白头研究所的一名员工,与遗传学家 David Botstein 开始进行遗传学上的研究,并试图将统计学更好地应用到生物学研究中去。

此后,他更是领导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工作的1/3,并随后带走了当时白头研究所3/4的研究经费,创建了现在的Broad Institute。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完全能理解我们为何把Lander称为神坛上的人物了。那么,Lander到底为何走下了神坛成了众科学家言语攻击的对象呢?难道是因为学术剽窃造假?挪用公款?私生活混乱?

错,都不是。是因为他一年前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CRISPR的英雄们》。

这篇观点文章旨在系统地描述CRISPR系统从发现到开发成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历史。注意,此时CRISPR专利之争正在火热进行中(划重点)。

撰写这种具有历史记录意义的文章难度是很大的,也是很容易引发争议的,尤其是这种发表在Cell这样的极具影响力的杂志的文章。

作者想要做到足够的公允,必须与所涉及的科学家进行足够的交流,并以第三方的态度客观地结合现存学术证据对科学家们的贡献进行公证的评价。

可惜的是,这两点Lander都没有做到。

首先,Lander没有与所涉及的科学家进行足够的交流。根据Cell杂志网站上的留言,Lander先生在文章发表一个月后发表了一则更正声明,指出了自己原文中多达五点谬误。

更过分的是,他之所以作出这篇更正,是因为来自他隔壁哈佛大学的生物学教授George Church的吐槽。而这位Church教授更是曾与Broad Institute的张锋进行过合作,算是Lander的半个同事。

小编只能说,发文章前连隔壁家教授的意思都没有问清楚,其他教授是什么想法,他是否真正去客观了解,就真真是不得而知了。

而且这则更正声明只是出现在Cell网站该文章的评论区,并没有正式在杂志上进行刊登,所有到底有多少读者看到了这篇声明还真的有待考究。反正根据官网上的数据,一年后的今天给Lander这则评论(更正声明)点赞的仍然只有两个人。

不出所料,当时正在跟Broad Institute的张锋打官司的Jannifer Doudna教授也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发声了:“(这篇文章)对于我实验室的研究和我们与其他研究者的交流互动的描述有着事实性的错误,作者(指Eric Lander)没有进行检查,也没有在文章发表前得到我的认可。”

此言一出很多科学界甚至非科学界的网友就开始不淡定了。

不过Doudna教授当时并未明确文章中到底哪些是她所称的“事实性错误”,也没有阐明她口中的事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Lander对此的回应是他的确向Cell杂志揭示了“真实且被认同的矛盾”。

Lander同时还指出他在15年12月中旬还发邮件请求Doudna进行该文章材料的事实检查。

“她确认了文中关于她个人背景的信息,但是她说她不想以任何方式作出关于CRISPR技术发展的历史性的陈述。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收到了一打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的关于CRISPR发展的反馈。很不幸,Doudna博士是唯一一个拒绝的。不仅如此,我完全尊重她不想分享她的观点的决定。同时我也理解(关于CRISPR的发展)不同的科学家会有不同的观点。”

而根据科学家杂志,Doudna教授的说法,Lander确实在15年12月18日联系了她,但是他“拒绝分享(这篇文章中)很多关于我实验室研究的部分。我在他的文章发表之前从来没有看过完整的文章,并且我有电子邮件作为证据。Lander博士应该告知到底哪些科学家给他进行了反馈。”

其次,作为价值百万的CRISPR专利之争双方之一的Broad Institute的领头人,他对于CRISPR的发展的评价的公证性显然是有待考证的。然而,他并未向Cell的读者明确写明其中的利益冲突。这是引发很多读者对他的行为产生不满的另一个原因。

甚至有网友公然作出评价:“Lander has discredited himself from what we strive to achieve as scientists: unbiased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即“Lander在让我们崛起成为科学家的品质方面让自己丢了脸面:公正的观察和分析。”

除以上两点原因外,Lander这篇文章让网友觉得不爽的还有以下几点:

1. Lander笔下的CRISPR英雄全部都是PI而没有提到学生们。

2. 过分强调张锋的贡献,而在CRISPR火起来之前那些拿的funding不多而仍然坚持做CRISPR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们才更显得可敬。

3. Lander低估了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两位女性科学家的贡献,有性别歧视之嫌。当然啦,小编倒是觉得事情没上升到性别歧视的地步,毕竟专利之争这么大的利益冲突摆在那儿呢。

总之,Eric Lander写的这篇文章确实有失公允,对他的名誉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平心而论,科学家们之间的利益争夺也是情有可原。科研毕竟还是富人的游戏,没有funding很难做出设计严密的科研成果。尤其是现在Trump Budget出台,未来美国政府很可能对NIH直接砍掉20%的经费支持,心怀梦想的研究者们可能更得挤破头去争取那有限的经费资源。

而Lander教授对生物信息学和基因遗传学方面的贡献也是巨大而不容忽视的。不可否认的是,Lander教授确实是一位优秀而值得尊敬的科学家。

除此之外小编还是想吐槽啊:现在生物学PI位置那么难找,生物专业就业竞争压力已经很大了,各位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大大们能不能别来掺和了,让我们继续幸福快乐地玩耍,好吗!当然像Eric Lander这种直接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的转专业大大还是越多越好哒!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76013, encodeId=337412e6013d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55d5211a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RISPR#</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211, encryptionId=755d5211a0, topicName=CRISPR)],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583c133, createdName=yuandd, createdTime=Sat Apr 08 02:42:00 CST 2017, time=2017-04-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4-08 yuandd

相关资讯

CRISPR专利故事跌宕起伏,这一次张锋输了……

欧洲专利局EPO 3月23日宣布他们将会把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广义专利(专利号为EP13793997B1)授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病研究中心。这一专利内容包括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生物机体中使用CRISPR技术。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因其巨大的商业价值而引发了专利大战。今年2月15日,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就CRISPR基因编辑的专

eLife:挑战常规!利用CRISPR-Cas9突变证实癌基因MELK其实并不致癌

MELK抑制剂正在接受测试的多种癌症之一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图片来自James Grellier/Wikimedia。 2017年3月29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一种被认为是癌细胞必需的蛋白,即母系胚胎亮氨酸拉链蛋白激酶(maternal embryonic leucine zipper kinase, MELK),可能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必需的。来自

一波新的CRISPR工具浮出水面

2017年3月28日/生物谷BIOON/---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又一波CRISPR工具将会浮出水面。它们将需要接受测试和优化。不过,如果你询问开发者你在开展概念验证研究时是否应当试用它们时,你将仅获得鼓励。毕竟,迄今为止它们还不能从Addgene公司获得,但是将会很快上市了。 最新发布的一系列CRISPR工具包括新的谱系追踪方法,该方法能够提供一种窗口来研究发育的最早阶段。如

Nat Methods:利用CRISPR–Cas9组合筛选发现癌症弱点

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也会削弱癌细胞,从而使得人们有机会开发选择性地杀死它们同时不影响正常细胞的药物。这一概念被称作“合成致死性(synthetic lethality)”,这是因为这些药物仅对发生突变的(或者说合成的)细胞是致命性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利用Perturb-Seq和CRISP-Seq大规模平行分析数以万计基因扰动

单细胞筛选:一种向导RNA(gRNA)文库---每个gRNA靶向一个独特的基因用于CRISPR干扰,并且携带一种独特的条形码序列---被导入一个细胞群体中,这个细胞群体的密度确保一个gRNA平均进入一个细胞中。单个细胞随后被分选到携带添加着独特条形码的polyT引物的液滴中,这些引物被用来提取细胞的mRNA。随后,对这些mRNA进行测序揭示出引入的基因突变(所引入的突变是由gRNA决

Cell:揭示抗CRISPR蛋白阻断CRISPR系统机制

想象一下细菌和病毒一直处于军备竞赛之中。对很多细菌而言,一种抵抗病毒感染的防御线是一种复杂的RNA引导的“免疫系统”,即CRISPR-Cas。这个免疫系统的核心是一种识别病毒DNA和触发它破坏的监视复合物。然而,病毒能够反击,利用抗CRISPR蛋白让这种监视复合物不能够发挥功能。但是,在此之前,没有人准确地知道这些抗CRISPR蛋白如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