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应更多借力科普

2016-12-05 唐其柱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

“健康促进”应更多借力科普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构建全程健康促进体系,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他同时对“健康促进”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这意味着,未来,“健康促进”作为国家应对健康问题的核心策略,在关注层次以及实现途径方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健康促进”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各自履行对健康的责任。其中,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依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让公众尽可能了解一些重大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尽量不得病;如何真正落实防治结合,让医务工作者尽可能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及服务,这些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推进与创新。

健康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人人享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的目标,既是对于全体国民的一个更高承诺,又是全体国民应该共同完成的一项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和人民的健康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四川农村平均只有21.45)提高到1996年70.8岁,35年时间使人均寿命延长了1倍多。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情况又发生了变化。2005 年,我国人均寿命提高到72.6岁,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到2015年达到76.34岁,较之前10年又有明显增加。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1996年前的35年,急性传染病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1996年以后,可能是由于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病率上升较快,导致增速放缓,而最近10年回升,则可能与我国加强了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有关。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下降到20.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8.1‰。这些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点,健康影响因素众多。但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健康与长寿取决于下列因素:自我保健占 60%,遗传因素占 15%, 社会因素占 10%,医疗条件占 8%,气候因素占 7%。报告强调了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保护以及健康促进的重要作用,而“自我保健”无疑是一项最日常而有效的策略。这种新观念要求人们把注意力由偏重于治疗转向积极地预防和保健。为此,加强健康知识的科学普及、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已显得尤为迫切了。

健康科普的首要任务是牢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今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其中特别是大健康的理念,强调不应仅追求个体身体健康,还应关注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科普的第二项任务就是让全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60年研究表明,改善生活方式使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了10年,而用医疗方法延长1年往往需数百亿至上千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也显示,改善生活方式使高血压减少了55%,脑卒中减少了75%,糖尿病减少了50%,肿瘤减少了1/3,总之,几乎可使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慢性非传染疾病减少一半以上,并使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费用不及医疗费用的1/10。由此可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于健康促进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

健康科普还可以帮众公众了解疾病知识,特别是许多危害健康或重大疾病的危险因素。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2.7亿。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发布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肿瘤死亡病例。心血管病是一个全球性疾病,许多研究发现,除了采取医疗措施外,积极防控在有效降低发病率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过去50年,美国和欧洲根据这些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了分级预防,取得了成功经验,可使脑卒中和冠心病死亡率降低20%。

健康科普的关键在于,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反对、抵制不科学和伪科学的信息。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48%,即我国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的人口比例为9.48%。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各种慢性疾病高发。这些事实也使得健康科普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有效传播科学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的任务依然严峻。(作者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锻炼可以延长生命,但哪种锻炼理想你知道吗?

过去几十年的一系列研究清楚的表面体育活动有益健康。本周发表于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着手探讨运动和死亡率(包括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从1994-2008年这11年英格兰和苏格兰每年的健康调查中获取数据,该团队使用的数据来自平均52岁的80306名成年人。询问每位参与者在过去4周参加的运动,以及是否足够强度能让他们大汗淋漓并气喘吁吁。收集的活动类型包括家务,如DIY和园艺。他们还整理了参与的

别老是吃肉了!素食饮食健康还环保

素食饮食是一种不食肉、家禽、海鲜等动物产品的饮食方式,现代社会中,素食者越来越多,素食人群也趋年轻化。既往大量研究证明了素食的健康益处,包括降低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等,然后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素食饮食的弊处大于益处。 近日,来自美国责任医疗医师委员会回顾分析了既往研究结果,发现与非素食饮食相比,素食饮食可降低肥胖、心脏病、糖尿病和一些癌症的发病风险,此外素食饮食还有益于环境健康。该研究结果已

Cell rep:胖子有可能比瘦子更健康吗?

肥胖和代谢问题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仍有待探索。 一个最新的研究发现,来自肥胖人群和健康人群的脂肪细胞在代谢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尽管这一差异对于健康有怎样的影响现在还不明确。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 肥胖与糖尿病和心脏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过去的15年里,有证据表明,一部分肥胖人群的代谢是正常的,这意味着他们这种肥胖没有伴随着胰岛素抵抗(即正常胰岛素浓度无法让细胞产生足

JCEM:GH/IGF-I轴与长寿有什么关系?

多种疾病可以解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r-I (GH/IGF-I)轴与长寿之间的联系。 研究目的是调查循环GH/IGF-I系统蛋白水平和主要健康事件之间的联系。研究纳入2268名≥65岁、没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 我们评估了参与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1)水平、空腹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的胃饥饿素水平,以及空腹IGF-I和IGFBP-3水

健康晴雨表,屎君有话讲

所谓一叶知秋,就是通过细微的现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的意思,人体同样也通过细微的变化来昭示着健康的走势。这次小编就跟大家聊一聊便便那点事。可以将我们的身体内部比喻为便便工厂。食物吃进肚子,消化,被吸收,最后从肛门排出,这样便便就制成啦。一般来说2—3天大便1次,或每天排2—3次大便,大便柔软成形,都属正常范围。如果在原有排便习惯的基础上,排便次数增加,大便较稀,不成形,称之为腹泻。

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开幕 李克强作开幕主旨演讲

今天上午,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指出,科技创新是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各国应大力推动健康科技研发,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务实合作,加强前沿性、原创性联合攻关,集合力量攻克人类健康面临的共同难题。要围绕抗生素耐药防控、先进医疗技术、药物研制、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拓展交流合作网络、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科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