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发教授:肥胖作为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的驱动因素 | 2024 北大糖尿病论坛

2024-05-2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王友发教授以《肥胖作为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的驱动因素》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本文整理了重点,以飨读者。

2024年5月17~19日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届“2024北大糖尿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心肾代谢”为核心议题,聚焦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策略。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王友发教授以《肥胖作为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的驱动因素》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本文整理了重点,以飨读者。

王友发教授

一、肥胖疾病负担及流行趋势

肥胖流行已成为全球和中国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2024年3月世界肥胖联盟发布的《世界肥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展示了全球超重和肥胖的最新数据和趋势,呼吁通过部门间的协作来应对肥胖问题。这项《报告》表明:高身体质量指数(BMI≥25kg/㎡)的全球估算结果表明,2020年有22亿成年人受到影响,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近33亿。这表明受影响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54%。对于5-19岁的青少年来说,超重比例将从22%(4.3亿人)上升到2035年的超过39%(7.7亿人)。

另外,这项《报告》聚焦全球超重与肥胖问题对经济造成的日益加重的负担,特别分析了2020年至2060年间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经济成本趋势。在未来数十年内,全球因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经济成本将呈爆炸性增长。具体而言,从2019年至2060年,高收入国家的总经济成本预计将增加4倍,中等收入国家则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成本将激增25倍,而低收入国家的成本增长也将达到惊人的12倍。这表明,无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肥胖问题对全球经济都是一个重大威胁。至2030年,全球因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经济成本预计将达到3万亿美元以上,这一数字在2060年将进一步上升至18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肥胖问题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阻碍。

近30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率快速上升!2016年6月《柳叶刀》杂志史无前例地发表了三篇配中文版本的论文——“关注肥胖,中国该采取行动了”。研究显示,预测到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将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610亿美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

我国肥胖疾病负担研究主要发现。2022年发表于《Obesity》的题为“Health consequences of obesity and projected future obesity health burden in China”研究,系统分析了我国肥胖疾病负担,包括其对死亡率和相关慢性病风险的影响,及未来趋势预测。研究发现2018-2019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51.2%、27.5%和12.4%,而预计到 2030 年,将分别达到 70.5%、35.4% 和 18.5%。

中国50 项队列研究结果表明,BMI与死亡率之间存在U形关系,且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存在差异。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将持续增加。

2021年发表于《JAMA》期刊的“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in China,2013-2018”研究主要探讨的为题是中国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糖尿病治疗率情况。

结果显示,通过对2018-2019年采集到的来自173,642名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人群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2.4%,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8.1%,糖尿病知晓率为36.7%,治疗率为32.9%,治疗控制率为50.1%。对2013年采集到的170,287名研究对象的数据分析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从2013年至2018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而治疗率等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成年人肥胖超重率增加;不合理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和饮酒等危险因素总体上升。

二、肥胖与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

1.肥胖症的并发症

肥胖症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并发症广泛且严重,涉及多个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代谢性疾病,消化系统及骨骼等等,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构成重大威胁。

2.什么是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

CKM综合征(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是一种以代谢风险因素、慢性肾脏疾病(CKD)和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病理生理相互作用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较高的不良心血管结局发生率。这种综合征强调了这些疾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促进了疾病进展和不良健康后果。CKM综合征的提出,反映了医学界对这些慢性疾病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综合管理策略的需求。

CKM综合征的临床分期从0期到4期,每期代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0期:无CKM危险因素或疾病表现,此阶段主要集中在原发性预防,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早期干预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1期:存在CKM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前期、糖耐量受损等,但尚无明确的疾病诊断。这一阶段的管理侧重于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以防止疾病进展。

2期:开始出现代谢综合征特征或轻度疾病表现,如2型糖尿病、轻度肾功能损害或早期心血管疾病迹象。此阶段需更积极的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3期: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或严重的代谢异常较为明显,但未达到最严重的阶段。管理策略旨在减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

4期:已确诊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已发生肾功能衰竭,代表疾病发展的最高风险阶段。此期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3.CKM综合征在美国的流行情况

美国约90%成年人有CKM综合征,25.9%的人处于1期,49.0%处于2期,5.4%处于3期,2011~2020年期间,基本没变化。随着年龄增长,处于CKM综合征晚期(3期或4期)的人越多,男性比女性更可能处于CKM综合征晚期(16.9%vs.12.4%)。

4. BMI与CKM综合征关联

王友发教授及其团队公布了一项荟萃分析研究成果,该研究汇总分析了来自中国的50项队列研究,旨在探讨了BMI与中国人群CKM综合征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BMI与CKM综合征的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剂量效应关系。这意味着随着BMI的升高,CKM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脂质代谢紊乱)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肥胖作为CKM综合征重要危险因素的角色,强化了体重管理在预防慢性疾病中的核心地位。

5.BMI与CKM关联-其他研究

一项研究发现,近1/2肥胖患者10年内会发生代谢综合征,且发生CVD的风险相比正常体重或代谢健康的人增加1.6倍(OR 1.60, 95% CI 1.14-2.25)。另外,有研究发现,研究发现严重肥胖患者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倍,心衰的风险增加4倍。

另外,16项队列,平均随访10.7年,发现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患者发生心脏代谢共发病的风险高出2倍,1级肥胖患者(BMI30.0-34.9 kg/m2)的风险高出近5倍,2和3级肥胖患者(BMI>35.0 kg/m2)的风险高出近15倍。

三、肥胖对CKM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

1.内脏脂肪积累和异位脂肪沉积是导致不良健康结果的关键因素;其促炎因子分泌过多及其氧化产物对动脉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肾脏的损伤是CKM发生发展的最主要机制。

2.社区、人际交流和个体行为等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health,SDOH)影响CKM综合征及其不良结果的发生发展。

3.西太区慢性病增加的主要原因和驱动因素

4.肥胖的影响因素,也影响CKM综合征

四、肥胖管理与CKM综合征防控

1.CKM综合征全生命周期防控

CKM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是渐进性的,生命早期和围产期暴露风险评估和干预非常重要。

2.CKM综合征及危险因素的筛查及多科健康管理

AHA针对CKM临床轨迹防控概念框架:基于年龄,重点是识别超重肥胖、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的早期标志物;在患有2期CKM及以上的高危成人中,应对蛋白尿、肾功能受损、冠状动脉钙沉积、血清学心脏生物标志物和超声心动图进行分级筛查。

3. CKM综合征风险预测

A.PREVENT模型可以良好预测CVD及其亚型风险:

数据来源:46 队列研究和电子医疗记录数据

研究对象:6,612,004名30-79岁美国成年人

目前亟需构建基于中国人数据的预测模型。

B.面临很多挑战,例如:

①个体和环境SDOH在预测模型的作用如何体现?

②识别的危险环境SDOH如何解决?

③如何将PREVENT整合到电子医疗记录中,支持风险评估的广泛使用?

4.CKM防控:“健康中国2030”战略3项重点内容

①“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促进资源下沉,实现可负担、可持续的发展。

②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在强基层基础上,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三早干预”)

③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享,人人自主自律,实现全民健康。

5.CKM综合征跨学科临床管理

CKM预防和管理需要遵循跨学科管理模式

6.肥胖治疗方式效果比较

7.中国肥胖防治系统框架

肥胖是一个复杂系统问题,肥胖问题是由多层次、多方面的政策、环境、经济、社会和行为因素共同驱动的。肥胖防控应针对肥胖问题的所有层面,系统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肥胖预防。

完善我国肥胖防治工作的政策体系

针对中国未来肥胖防控的国家政策和工作的建议:

  • 建立全面的肥胖防控法律法规体系
  • 加强政府责任,强化跨机构合作,采取综合措施,开展肥胖防控
  • 改善致胖环境
  • 建立肥胖防控的财政政策
  • 支持建立健康的家庭、学校、社区和工作场所
  • 完善肥胖防控卫生服务体系
  • 减少肥胖率分布的不均衡性

促进儿童健康饮食习惯的干预方法和政策建议:

  • 妇幼保健院、家庭、儿童保育中心、学校、社区和医院多方面共同努力,帮助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保持健康的体重。

改善致胖环境:

  • 改善食品环境:制定从食品生产到销售,食品标签和营养教育的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食品储存、监管法规等;
  • 建立健康的建筑环境:如通过步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共运动场所和设施的建设促进体育活动等;
  • 建立支持性的社会信息环境:如提高公众对肥胖健康风险的认知等。

促进建立健康的家庭、学校、社区和工作场所的行为选择:

  • 家庭:如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妇幼保健医院提供妇女其子女的体重管理教育等;
  • 学校:如健康、营养和体育活动的相关教育纳入课程中,校园禁止出售零食和含糖饮料,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力活动等;
  • 社区:建立配备健康教育和自助服务设施的社区中心等;
  • 工作场所:鼓励向员工提供定期体检、健康咨询、营养食堂、健身设施等。

总结

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是当下慢性病的“三座大山”,其病理生理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肥胖是CKM综合征的主要驱动因素;脂肪组织所导致的促炎因子分泌过多和其氧化产物是CKM综合征发生发展的最主要机制。另外,政策、经济和环境因素对生活方式和卫生保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强化了CKM综合征及其不良后果。“多管齐下”,对肥胖等代谢异常多重危险因素进行同时管理,是预防和管理CKM有效手段;建立肥胖管理综合体系至关重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5977, encodeId=f4e622059e79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ad9818917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肥胖#</a> <a href='/topic/show?id=3717114e156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北大糖尿病论坛专题会#</a> <a href='/topic/show?id=6aaf114e162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4715, encryptionId=3717114e1561, topicName=北大糖尿病论坛专题会), TopicDto(id=114716, encryptionId=6aaf114e162a, topicName=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 TopicDto(id=81891, encryptionId=3ad9818917c, topicName=肥胖)],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y 22 11:06:54 CST 2024, time=2024-05-2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IBD:司美格鲁肽用于炎症性肠病合并肥胖患者减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司美格鲁肽对IBD合并肥胖患者的疗效与无IBD患者相似,平均体重下降超过5%。并且司美格鲁肽没有增加IBD特异性不良事件的风险。

不仅减肥,还降低癌症风险!JAMA子刊:减重手术后,更不易得这3种癌

近期,JAMA Surgery发表一项关于减重和癌症之间关联的综述,阐述了当下减重手术与纵向癌症风险的研究证据,以及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减重手术可能对临床实践产生的影响。

Circ Heart Fail:通过保留射血分数发现肥胖和呼吸困难患者中未被识别的心力衰竭

在肥胖和呼吸困难的成年人中,通过侵入性心肺运动试验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患有临床未识别的HFpEF,提示了在该人群中HFpEF的临床诊断不足,非侵入性测试存在局限性。

减重高达25.5%!JAMA子刊:3大策略,助力减肥更显著、更持久

《医学新视点》对主要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抗肥胖药物治疗、代谢和减肥手术)进行了介绍。

【热点分享】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医学营养治疗:EASO和EFAD联合立场声明的解读

文章就该联合立场声明中的最佳证据总结(证据声明)、推荐内容以及国内现状进行解读。点击即可下载查看!

Medicina:牙周病与肥胖的关系

本文目的通过总括性综述确定牙周病(PD)与肥胖之间的关系。

Mayo Clin Proc:减肥手术可提高肾衰竭和肥胖患者的肾移植率

胃袖切除术对于肥胖的肾移植候选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减重并提高肾移植成功率。

Obes Rev: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肥胖对新生儿结局影响的系统综述

产妇肥胖增加了严重的新生儿不良风险,并因GDM的存在而加重病情。需要有效的策略来预防与孕产妇肥胖相关的新生儿并发症,无论GDM状态如何。

14+10限食法跌落“神坛”?《柳叶刀》子刊:搭配少吃或更好

2型糖尿病高风险的中老年人采用TRE饮食(间隔10小时),体重并未有明显的临床改变。但尚不明确其是否有益于肥胖增加和代谢功能障碍,有待进一步研究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