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外科治疗:R0切除

2013-08-10 杨尹默 MedSci原创

  胰腺癌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工业国家癌症死亡率中其居第5位,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加之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预后极差。   胰腺癌好发于胰头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 hipple手术)是唯一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式。近20年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及麻醉、监护等相关学科的发 展,胰腺癌手术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一些大的医疗中心报告手术死亡率低于5%

  胰腺癌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工业国家癌症死亡率中其居第5位,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加之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预后极差。

  胰腺癌好发于胰头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 hipple手术)是唯一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式。近20年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及麻醉、监护等相关学科的发 展,胰腺癌手术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一些大的医疗中心报告手术死亡率低于5%,但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5%~25%。由于胰头癌病人术后多死于 局部复发或远位转移,因而在尝试扩大切除范围以达到R0切除(无肿瘤细胞残存)和降低复发率,国内外已有较多经验总结,但结论多有相悖之处。

  R(resection)表示切除,R0为切除后显微镜下无残留,R1为显微镜下有残留,R2为肉眼可见有肿瘤残留。手术切除越彻底,患者越有可能长期存活。

  切除标本的标准化检测:R0?R1?

  由于非标准化的传统经验,文献报告R1切除率范围差异较大,为16~85%,一般文献为30~40%,但局部复发率高达67~85%。低R1率文献与高R1率文献在术后生存方面无显著差异。R0切除与R1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外科手术的目的:

  1. 早期诊断仍是制约之瓶颈

  2. 手术切除率与安全性显著提高

  3. 外科技术层面日臻极致,难有突破——对预后的改善有限

  4. 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诸多尝试

  5. 晚期生存尚无显著改善

  6. 基于生物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仍是热点

  R0切除,由于术前及术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以R1甚或R2结束手术;但如术前即明确不能做到R0或R1切除,则应放弃切除手术的计划,更不能那个以姑息性切除为手术的目的。

  R0切缘如何判断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行为决定预后,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行为较恶劣,预后也较差。术后一个月就可能发现有多发转移,究之原因就是手术中可能已经存在转移灶,只是很微小,肉眼无法发现。

  胰腺癌具有嗜神经性,容易侵蚀肠系膜上动脉神经,即使切除血管也很难完全清除肿瘤,这就导致术后容易复发。做到R0的比例较小,远期生存普遍较低。

  作为医生,术前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在评估的基础上决定治疗方案。能手术的外科第一,一部分病人还要借助新辅助治疗。

  用R1 R0评估胰腺癌手术结局是否准确?

  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越来越理性。因为过于保守,局限性肠系膜上静脉浸润,无法做到根治,手术后肿瘤很快发生转移。而过于激进,肉眼都做不到切除,很难让患者获益。因此要非常注重术前评估,评价肿瘤切除的效果,用国际标准R0R1R2来判断手术的效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SCO 2013:S-1联合吉西他滨可用于胰腺癌术后化疗

  日本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S-1和吉西他滨(GS)作为胰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药物,显示出和GEM相似的有效性。根据该结果,S-1联合GS辅助化疗对于胰腺癌(PC)患者术后有效。   目前,虽然对于PC手术后患者使用GEM辅助化疗已经作为标准方案,但预后依然欠佳。最近的研究显示S-1的非劣效性,GS对于GEM的优势在于延长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该研究纳入经历过根

美研究发现苦瓜可抑制胰腺癌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网站3月20日报道,中国产的苦瓜可抑制癌细胞获取葡萄糖的能力,使其失去能量支持而死去。 美国科学家在对实验鼠进行研究后得出了上述结论。研究人员给实验鼠喂苦瓜汁,结果它们体内胰腺恶性肿瘤发展的几率降低了60%。 此前的研究显示,苦瓜果实可帮助治愈Ⅱ型糖尿病。这一蔬菜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能激活机体里一种叫AM PK的酶,这种酶有助于肌肉和脂肪细胞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

卡培他滨化放疗用于局部胰腺癌疗效佳

  旧金山——一项纳入74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随机试验显示,在诱导化疗之后给予放疗加卡培他滨,似乎与诱导化疗序贯放疗加吉西他滨具有同等疗效,而毒性更低。   英国牛津大学的Somnath Mukherjee博士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ASCO GI)研讨会上指出,关于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最佳治疗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既往试验结果提示,单纯化疗或化放疗的中位生存期约为10个月。一项Meta分析显示,

Oncogene:胰腺癌转移机制解析

    胰腺癌是恶性度高、预后差的一种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一般不到5%。由于胰腺的位置隐蔽,早期胰腺癌很难被发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加之病死率极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  近日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证实,存在于胰腺癌周围细胞中的一种蛋白,在癌症扩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3月25日的《Oncogene》杂志上。  在这篇文章中,

JNCI :低脂联素与胰腺癌风险升高相关

为确定诊断前血浆脂联素水平是否与胰腺癌风险升高相关,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Channing实验室Ying Bao博士和同事们汇集美国五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评估了条件logistic回归下脂联素水平和胰腺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公布于12月14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Cancer Institute),诊断前低水平循环脂联素与胰腺癌风险升高相

AJG:降糖药与胰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尚不明确

图1. Meta分析流程图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5年存活率约5%左右。因胰腺癌诊断时大多已处于晚期,即使可以采用手术方法切除癌肿,但5年存活率仍只有10-20%。引起胰腺癌的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明确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慢性胰腺炎、肥胖以及具有胰腺癌家族史等,都可增加胰腺癌的患病风险。因目前仍缺乏影响胰腺癌预后及成本效益的相关研究,所以鉴定胰腺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