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 2023:口腔菌群与心血管疾病

2023-09-0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次大会,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段胜仲教授为大家讲述《口腔菌群与心血管疾病》。小编整理重点分享给各位。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循环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三方联合主办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23 暨第届中国血管大会(CVC)暨第三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于2023年8月1日-9月3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

本次大会,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段胜仲教授为大家讲述《口腔菌群与心血管疾病》。小编整理重点分享给各位。

口腔是仅次于肠道的第二大微生物群落的栖息地,龈上菌斑有1300多种,颊黏膜有800多种。

牙周炎症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炎症,而且跟全身系统性疾病尤其跟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口腔菌群失衡与动脉粥样硬化

在很早之前的研究就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测出常见的口腔细菌——牙龈小咻单胞菌。

而且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栓中也能检测到口腔微生物DNA。

2020年Circulation Research期刊一项研究发现,牙龈小咻单胞菌通过内皮细胞产生炎症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2023年Circulation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口腔常见链球菌种类丰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

但是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牙周炎跟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是不是直接的促进作用,机制是什么?

通过小鼠模型研究发现,牙周炎显著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继续研究结果发现,牙周炎会显著升高AS小鼠血脂。

牙周炎促进AS小鼠肝脏脂质合成基因表达,相关的Hmgcr、Fasn、Acaca等酶显著升高,这就让我们想到是不是由于肝脏脂质代谢的变化影响动脉粥样硬化。

分析口腔与肝脏菌群的交集和通过随机神经分析发现,聚合梭杆菌丰度最高,牙周炎促进口腔细菌向AS小鼠的肝脏转移。

进一步研究,通过红色荧光标记聚合梭杆菌给予小鼠口腔后可以在肝脏细胞和巨噬细胞检测到聚合梭杆菌。

最后发现聚合梭杆菌可以直接加重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聚合梭杆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具体机制是聚合梭杆菌可以通过PI3K→Akt→mTORC通路促进糖酵解进而促进肝脏脂肪合成,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二、口腔菌群失衡与高血压

高血压与牙周炎呈正相关,研究发现牙周炎病人的血压更高。

2019年《欧洲心脏杂志》一篇文章报道,对患者牙周炎进行强化治疗后可以降低血压。可以看到通过强化牙周炎治疗两个月时间,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都有明显下降。

口腔是消化道的组成部分,成人每天约有1.5L唾液被吞咽进入肠道,而且口腔和肠道微生物交流在肠炎的加重和恶化里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而需要研究牙周炎在口肠交流过程中对高血压有什么作用。

一项小规模临床试验对有无高血压和牙周炎的四组人群进行口腔和肠道菌群测序,并对临床的指标进行一些相关性的分析。

在随访追踪的6个月发现牙周炎患人群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要显著高于无牙周炎人群。

通过16s测序观察菌群改变发现,在高血压人群中的口腔和肠道中厚壁菌门明显下降。

研究也发现了16种口肠交流菌。

将上述发现输出到动物实验验证,用ABX清除小鼠自身口腔肠道菌群并分为加水、加有高血压唾液、加无高血压人的唾液的三组,用血管经张素造高血压模型。发现加有高血压唾液的小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要显著高于加水和加无高血压人的唾液的两组小鼠。

通过16s测序发现高血压病人唾液促进韦荣氏球菌在小鼠肠道富集。

以上就是通过临床研究鉴定出韦荣氏球菌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发现韦荣氏球菌通过口腔交流促进和加重高血压。

口腔局部治疗能否缓解高血压?继续试验,尝试利用复合水凝胶放入小鼠牙周袋治疗牙周炎和高血压合并小鼠。

通过牙周炎小鼠模型发现牙槽骨吸收明显,加入复合水凝胶治疗后牙槽骨吸收被抑制。

通过复合水凝胶治疗牙周炎后,小鼠血压下降低于基线值。这说明将小鼠口腔局部炎症环境改善,纠正口腔菌群,小鼠血压也会下降。

小结

在真实世界中,约有30%的成年人合并有牙周炎和高血压。治疗牙周炎可能成为高血压患者的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手段。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55759, encodeId=9a712155e594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e1d3833ee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口腔菌群#</a>与<a href='/topic/show?id=07f2518304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血管疾病#</a>,其实<a href='/topic/show?id=e31a38299e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口腔微生物#</a>不仅与<a href='/topic/show?id=5cc96e515a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牙周炎#</a>有关,还与各种疾病都可能有关,值得临床重视,如<a href='/topic/show?id=f52a105656f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结直肠炎#</a>,<a href='/topic/show?id=493ae86920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结直肠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8337, encryptionId=fe1d3833ee9, topicName=口腔菌群), TopicDto(id=51830, encryptionId=07f25183043, topicName=心血管疾病), TopicDto(id=38299, encryptionId=e31a38299ef, topicName=口腔微生物), TopicDto(id=67515, encryptionId=5cc96e515a9, topicName=牙周炎), TopicDto(id=105656, encryptionId=f52a105656fb, topicName=结直肠炎), TopicDto(id=78692, encryptionId=493ae869206, topicName=结直肠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Random/55971dc507c93968175ce7cc1e177b372a83869f.jpg, createdBy=f63e4754896, createdName=侠胆医心, createdTime=Sat Sep 02 14:21:01 CST 2023, time=2023-09-0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3-09-02 侠胆医心 来自上海

    #口腔菌群##心血管疾病#,其实#口腔微生物#不仅与#牙周炎#有关,还与各种疾病都可能有关,值得临床重视,如#结直肠炎##结直肠癌#

    0

相关资讯

CHC 2023:SGLT2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实践和获益

本次大会,来自于北京协和医院的严晓伟教授为我们讲述《SGLT2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实践和获益》。小编整理重点分享给各位。

NEJM超150万人研究:5个主要危险因素,致超50%的心血管疾病发生

该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和男性中分别有57.2%和52.6%的心血管疾病病例、22.2%和19.1%的全因死亡病例可归因于5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NEJM:匹伐他汀可预防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

在平均5.1年的随访中,接受匹伐他汀治疗的HIV感染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低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

“好胆固醇”过高也增加死亡风险?近340万人研究:这个范围水平更合适!

低HDL-C和高HDL-C均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该研究推荐50 mg/dL~79 mg/dL作为中国成人HDL-C的最佳范围。正确管理低HDL-C和高HDL-C,可给血脂异常患者带来获益。

糖心共病时代,如何进行共病精细化管理?

如何有效降低糖心共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如何有效提升糖心共病精细化治疗与管理,迫在眉睫。

JAHA:伴有妊娠相关危险因素的妇女心血管疾病预防策略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男女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妊娠相关疾病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妇女在妇女心脏诊所就诊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显著改善,可能改善长期心血管疾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