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EUROSURG-SPINE 润色咨询

JOURNAL OF NEUROSURGERY-SPINE

出版年份:2004 年文章数:3781 投稿命中率: 开通期刊会员,数据随心看

出版周期:Monthly 自引率:7.6% 审稿周期: 开通期刊会员,数据随心看

前往期刊查询

期刊阅读

J Neurosurg Spine:哪些因素会影响腰椎椎间盘切除术后工作的恢复

Mechront 译 99 7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腰椎间盘摘除术后3个月的工作状态,术前的工作状态、其次是年轻的年龄,是强烈的预测因素。 研究人员对127例行腰椎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性、前瞻性研究。手术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岁。 研究者评估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BMI、SF-36躯体功能评分、奥斯沃斯特里残疾指数(ODI)评分、糖尿病、吸烟状况、全身疾病、工伤情况和术前的工作状态。 手术后3个月

J Neurosurg Spine: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在后路减压融合术后仍旧进展并增大

王海强 266 1

后纵韧带骨化为脊柱韧带的异位骨化,压迫脊髓而可引起脊髓病变。尽管文献中关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进展报道很多,关于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进展的情况,尚不明确。目前,对于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引起压迫症状的首选治疗为后路减压和固定融合,短期疗效好。前路减压技术要求高,并发症也高。 一般认为,脊柱内固定可减少脊髓压迫,进而通过消除动力效应和减少机械应力而抑制骨化。尽管后纵韧带骨化长期进展可抵消手术效果,但胸椎后纵韧

JNS:机器人引导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安全有效

lining117826 218 0

椎弓根螺钉植入是后路胸腰椎手术的根本,然而,其和并发症多相关,如螺钉定位错误。近年来,改善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成为努力的方向。导航和术中成像应运而生。大多数辅助技术的目的为协助外科医生可视化大多数看不见的解剖学结构,以方便椎弓根螺钉植入。最近,有文献报道,机器人引导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会增加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 为了评估机器人引导椎弓根螺钉植入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瑞士学者Bawar

JNS:PLIF术后复发邻椎退变(Case report)

hzh209 251 0

后侧椎间融合(PLIF)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是脊柱外科的常用术式,往往会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然而,坚强固定同时也被认为是相邻节段退变退变(ASD)的危险因素之一。PLIF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是影响手术长期疗效的重要后遗症。虽然目前有较多关于邻椎退变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的报道,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文献报道PLIF术后反复发作的ASD。 日本Osaka Rosai 医院骨科的 Shinya Okuda医生报道

JNS:前后联合治疗胸腰段粉碎骨折长期效果好

佚名 265 1

胸腰段骨折现代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提供足够的稳定,以防止复位丢失和促进愈合。尽管关于初期稳定的重要性观点一致,但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的最佳手术选择,即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仍存在争论。很多学者主张前后联合手术。【原文下载】 前后联合手术的优点在于提高了初期稳定性,复位效果好及术后复位丢失减少。为重建前柱而使用可延伸钛网,可避免取自体髂骨的相关并发症,生物力学上更优越。目前尚无使用可延伸钛网前

JNS:最上端融合椎的节段决定交界性后凸的类型

phdyhm 312 1

临床对于各类复杂脊柱畸形实施矫形手术时,常需行跨腰骶椎长节段固定融合。脊柱长节段固定融合对于脊柱畸形具有良好的三维矫形效果,但由于脊柱腰骶部及骶髂关节局部独特的解剖结构和复杂的生物力学特征,使得腰-骶-骨盆区域的手术内固定治疗成为脊柱外科的难题。 脊柱长节段固定至骶椎的临床患者,远端固定融合区域常由于骶骨螺钉松动或拔出而导致内固定失败。由于融合节段的正确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选择不当会引起术后效

JNS:Coflex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效果良好

phdyhm 249 0

自1991年Herkowitz与Kurz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融合对退行性脊柱滑脱的疗效显著优于减压”以来,脊柱后外侧融合(PSF) 已经成为退行性脊柱滑脱治疗中的一项标准技术。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融合后存在脊柱活动的限制,脊柱运动力学的改变,和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等缺陷,可导致脊柱不稳和椎管狭窄的复发。 在此背景下,探索一种更符合生理需要的手术方法,即非融合技术开始受到大家的重视。与

JNS:颈2经椎板螺钉的长度与椎动脉损伤密切相关

phdyhm 219 0

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是一种临床常见且严重的疾病,随着工伤及交通事故的增多发病率逐年攀升。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的寰齿间距增大,齿状突相对于寰椎前弓向上、向后移位,产生延髓颈髓压迫、失稳及严重的继发性损伤,导致四肢瘫痪或终身残疾,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因此,对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患者应行寰枢关节融合术,以恢复颈椎的稳定性,避免发生高位颈脊髓损伤。 寰枢关节融合术包括内固定和植骨融合两项内容。内固定器械

JNS:脊柱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刮匙安全有效

phdyhm 229 0

脊柱外科手术常常导致硬脊膜发生医源性损伤,如处理不当,术后可发生脑脊液漏、伤口不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及手术器械的进步,高速磨钻在脊柱外科与神经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即使结合显微手术器械,仍有损伤邻近组织如神经根、脊髓、血管及硬脊膜的危险,造成术后神经功能的缺失。 近年来,超声骨刮匙(ultrasonic bone  curette)逐渐兴起

JNS: 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可增加损伤关节突关节的风险

phdyhm 294 0

随着腰椎微创治疗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经皮微创技术的采用使得脊柱标志性解剖结构不再直接可视,但通过借助2D影像学成像技术如透视,仍可让椎弓根螺钉平稳地置入。 近来有研究报道,通过经皮微创手术置入椎弓根螺钉可能会增加上关节突关节面破坏的发生率。而螺钉等内固定物置入后,关节突关节的继续活动可能会加速关节突关节面的退变并导致临近节段的椎间关节出现永

JNS:胸腰椎骨折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疗效良好

JNS 259 1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典型的骨折部位主要包括髋关节周围及椎体。未行治疗的椎体骨质疏松骨折可造成严重的后果,严重者可至截瘫。 自1985年骨水泥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椎体骨折的治疗后,其应用已经日渐发展。目前PVP已经作为老龄人群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一个标准治疗术式,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PVP术后患者疼痛改善,功能恢复等较传统开放手术均有

JNS:BMP脊柱融合术后炎症反应可致邻近血管粘连

紫川秀第二 364 1

脊柱融合术中使用rhBMP-2蛋白可以促进骨诱导生长,提高融合节段的成功率。研究报道显示,BMP使用和髂骨植骨效果相当,甚至更好[3,4],其应用可以减少髂骨取骨部位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降低术后住院周期等。目前BMP的主流产品是美敦力公司开发的infuse,FDA批准其应用的适应症是ALIF,但在临床上,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前路及后路手术中。 尽管BMP存在较多优点,但其也存在

J Neurosurg Spine:CT测量证实颈椎侧块螺钉技术可用于大部分儿童患者

J Neurosurg Spine 444 0

自Roy-Camille首先介绍了颈椎侧块螺钉后,Roy-Camille、Magerl、Louis等通过努力逐渐推广了这一技术。以往的研究表明:此技术可用于椎弓根螺钉等其它技术不适用的部分病例,而与侧块螺钉技术相关的并发症主要是对颈神经和椎动脉的损伤或激惹。在成年人群中的研究表明,颈椎侧块螺钉技术安全有效,但其在儿童患者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尚不多见。12月的J Neurosurg : Spine杂志上

JNS:一种双切口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固定技术

282 0

颈椎前路的多节段融合固定手术需要进行较大范围的切开分离颈前组织,以显露病变节段,进而放置较长的钢板。这种大范围的手术暴露方式会导致吞咽、发音困难以及血管、神经损伤风险增加。针对这一情况,美国佛罗里达脊柱外科医生Chin KR等采用双切口实施2例颈椎前路的多节段融合固定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并于近日在JNS杂志上介绍了该手术操作方法及其病例观察报告结果。作者认为,该技术操作中3cm的皮桥是安全的,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