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2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biosynthesis 点击跳转

Free Radic Biol Med:研究揭示"清除器"巨噬细胞如何在炎症过程"自保"

Free Radic Biol Med:研究揭示"清除器"巨噬细胞如何在炎症过程"自保"

巨噬细胞(Macrophages)源自单核细胞,而单核细胞又来源于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皆为吞噬细胞,在脊椎动物体内参与非特异性防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防卫(细胞免疫)。

MedSci原创 - 巨噬细胞,抗氧化,LPS - 2017-10-22

Mol Neurobiol:哮喘药可逆转实验鼠老年痴呆

Mol Neurobiol:哮喘药可逆转实验鼠老年痴呆

美国坦普尔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哮喘药“齐留通”能缓解实验鼠的老年痴呆现象,恢复其记忆力和学习能力,这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带来了新希望。

中国科学报 - 哮喘药,老年痴呆,进展 - 2018-06-12

Mol Plant:我国科学家破译青蒿 “基因密码”

Mol Plant:我国科学家破译青蒿 “基因密码”

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唐克轩研究团队历时5年多,完成了青蒿复杂基因组的测序,并完成了多个组织部位的转录组遗传信息发掘,为青蒿乃至菊科植物的基础研究、品种选育打下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

中国科学报 - 青蒿,基因 - 2018-04-26

Nat Commun:土壤细菌衍生的特殊化合物或有望成为抵御肺结核的新型疗法

Nat Commun:土壤细菌衍生的特殊化合物或有望成为抵御肺结核的新型疗法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华威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来自土壤中细菌衍生的化合物开发出了治疗肺结核(TB)的新型疗法。 文章中,研究者发现,某种土壤细菌所产生的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其周围的细菌生长,利用合成化学技术,研究

生物谷 - 土壤,细菌,化合物,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MraY - 2017-03-07

Angew Chem Int Ed Engl:双环霉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Angew Chem Int Ed Engl:双环霉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功利课题组,首次阐明双环霉素(Bicyclomycin, 1)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并实现双环霉素的体外酶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上海有机所 - 双环霉素,革兰氏阴性菌,BcmB - 2018-01-30

PLoS Pathog:鼠弓形虫进入大脑分泌GABA影响个体行为

PLoS Pathog:鼠弓形虫进入大脑分泌GABA影响个体行为

2012年12月6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首次揭示了,寄生虫-鼠弓形虫如何进入到人类大脑中来影响宿主的行为表达,这项研究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者开展。 鼠弓形虫可以引发弓形体病,这种寄生虫比较常见,其可以感染全球30%至50%的人群,同样也可以感染动物,如家猫。人类通常由于食用感染且未熟的肉类以及处理家猫的粪便而感染鼠弓形虫,数项研究都表

生物谷 - 弓形虫,GABA - 2013-07-27

Blood:UCH-L1绕过mTOR促进蛋白质合成和MYC诱导型淋巴瘤的发生

Blood:UCH-L1绕过mTOR促进蛋白质合成和MYC诱导型淋巴瘤的发生

中心点:UCH-L1通过与翻译起始复合物结合和促进其组装来刺激蛋白质翻译。UCH-L1及其催化活性,对MYC诱导的小鼠淋巴瘤至关重要。摘要:mTOR是细胞增殖代谢的中心调控因子。mTOR依赖其结合伴侣,是两种复合物的核心——促进蛋白质合成(mTOR复合物1;mTORC1)和促进存活/增殖信号(mTORC2)。mTORC1下游的蛋白质合成在MYC驱动的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翻译抑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

MedSci原创 - 淋巴瘤,MYC,mTOR,UCH-L1 - 2018-09-27

Toxicol Sci:全氟壬酸影响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平衡产生肝毒性效应!

Toxicol Sci:全氟壬酸影响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平衡产生肝毒性效应!

近年来,关于全氟化合物的危害的研究,逐步有了一些报道,全氟化合物主要分布于动物的血液、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等组织中,性质稳定且不易被分解,对人体多种脏器具有毒性。

MedSci原创 - 全氟化合物,胆汁酸,肝脏 - 2017-11-15

Science:新近发现甘氨酸与癌细胞的增殖相关

Science:新近发现甘氨酸与癌细胞的增殖相关

近一个世纪以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癌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其葡萄糖代谢方式发生了变化。近日,Broad研究所和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60种肿瘤细胞株,分析了肿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时,超过200多种肿瘤细胞消耗或释放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最小的氨基酸——甘氨酸在癌细胞扩散中发挥关键作用。其研究结果刊登在5月25日的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上。 Vamsi Moothas表示:科学家们对癌症新

生物谷 - 肿瘤,癌症 - 2012-05-25

Commun Biol :揭示微生物的一种自我解毒机制

Commun Biol :揭示微生物的一种自我解毒机制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员鞠建华课题组通过开展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体内外生化实验表征及生物活性检测等系列研究,揭示了海洋链霉菌产蒽环类抗生素自我解毒的抗性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通讯生物学》。

中国科学报 - 自我解毒机制,微生物 - 2019-12-17

Cell Rep:新研究在脂肪细胞中发现影响多器官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分子

Cell Rep:新研究在脂肪细胞中发现影响多器官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分子

近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NAD合成途经中的一个关键酶对于脂肪组织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维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为肥胖及肥胖相关代谢紊乱,特别是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众所周知肥胖与脂肪组织功能紊乱和多器官胰岛素抵抗有关。但是目前对肥胖相关系统性代谢紊乱

生物谷 - 脂肪细胞 - 2016-08-08

Nat  Commun:南海海洋所利用生物合成技术获得强效抗结核抗生素

Nat Commun:南海海洋所利用生物合成技术获得强效抗结核抗生素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广东医科大学合作的研究论文,以Biosynthesis of ilamycins

南海海洋所 - 生物合成,强效,抗结核抗生 - 2017-09-26

Nat Gene:NMNAT1基因引发一种罕见早期失明LCA

Nat Gene:NMNAT1基因引发一种罕见早期失明LCA

近日,来自费城儿童医院都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该基因可以促使常见的先天性利伯氏黑蒙(LCA)-一种非常罕见,极具破坏力的早期失明。新的LCA基因名为NMNAT1,发现该基因对于将来治疗失明患者无疑是一大惊喜。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netics上。 LCA是一种遗传性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在婴儿期便开始发病时的婴儿的视力下降。NMNAT1基因是第18个被识别的

生物谷 - NMNAT1,早期失明,先天性利伯氏黑蒙,LCA - 2012-08-01

Sci Transl Med:辅酶Q10对低氧状态下心脏外科术中低温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Sci Transl Med:辅酶Q10对低氧状态下心脏外科术中低温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4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张浩教授团队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长期处于低氧状态的患者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中低温治疗的心肌保护效果不良的可能原因,而补充辅酶Q10有是一种新的心肌保护策略。杂志为该论文同期配发题为“心肌保护:冷失其酷”(Cardioprotection loses its cool)的

中国循环杂志 - 心肌保护,辅酶Q10,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 2019-04-27

Cancer Cell:天冬酰胺合成酶有望成为治疗KAS突变的NSCLC的靶点

Cancer Cell:天冬酰胺合成酶有望成为治疗KAS突变的NSCLC的靶点

科学家发现如果抑制AKT抑制的ASNS 表达,并且同时去除细胞外的天冬酰胺,可以降低肿瘤的生长。因此,KRAS在细胞营养缺乏时的应激反应中十分重要,并且ASNS是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极具希望的治疗靶点。

MedSci原创 - 氨基酸代谢,KRAS,NSCLC - 2018-01-19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