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物种 点击跳转

Curr Microbiol:不同处理方式的植体表面菌膜的形成

Curr Microbiol:不同处理方式的植体表面菌膜的形成

在牙种植体上形成生物膜在探究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表面粗糙度是有利于体外生物膜的发育,但其在体内的实际影响仍有待证实。在这项研究中,在不同表面处理的钛表面上形成的生物膜,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进行检测。体外研究利用铜绿假单胞菌建立生物膜或来自志愿者提供的唾液细菌。通过将钛片暴露于健康志愿者的口腔建立体内生物膜。体外实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和唾液细菌可产生更多的生物量,且在

MedSci原创 - 种植体,生物膜 - 2018-04-09

不止复活猛犸象!开发“人造子宫”的Colossal再次推动分子革命!

不止复活猛犸象!开发“人造子宫”的Colossal再次推动分子革命!

Form Bio是Colossal旗下的第一家软件公司,旨在应用于药物发现、基因和细胞治疗、制造效率和学术研究,提供计算生命科学平台以弥合数据和发现之间的差距。

生物探索 - 分子革命 - 2022-10-06

SCIENCE:为什么你会酒精成瘾?

SCIENCE:为什么你会酒精成瘾?

γ-氨基丁酸(GABA)转运蛋白GAT-3的表达在选择酒精的大鼠的杏仁核内选择性地降低。与那些不相关原因死亡的人相比,酒精依赖者中央杏仁核中的GAT-3表达也出现了选择性降低

MedSci原创 - 成瘾,杏仁核 - 2018-06-25

Neurology:生活方式及饮食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疾病负担的影响

Neurology:生活方式及饮食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疾病负担的影响

通过大型横断面调查发现,健康的饮食以及生活方式可降低多发性硬化患者残疾和疾病负担

MedSci原创 - 多发性硬化,饮食,疾病负担 - 2017-12-08

雾化吸入在咽喉科疾病药物治疗中应用专家共识

雾化吸入在咽喉科疾病药物治疗中应用专家共识

雾化吸入是一种药物输送方法,以吸入呼吸道的雾状气溶胶形态给药,广泛用于治疗上、下呼吸道疾病。当代雾化吸入疗法始于19世纪。1858年法国人Sales-Girons发明一种手动施压将药液泵成雾状用于经口吸入的装置。不久后利用文丘里(Venturi)效应的喷雾器问世,这一原理目前仍然广泛使用于现代雾化吸入装置。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超声雾化机及计量吸入喷剂的发明,吸入给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已经

网络 - 雾化吸入,咽喉科疾病 - 2019-08-02

Sci Rep:适度的噪音暴露后,纯合Foxo3敲除小鼠严重的听力损失和外毛细胞死亡

Sci Rep:适度的噪音暴露后,纯合Foxo3敲除小鼠严重的听力损失和外毛细胞死亡

有研究表明,转录因子Foxo3可对氧化胁迫做出细胞响应并且在许多物种的寿命延长中起作用,包括了人类。最近,有研究人员通过ABR测量,在小鼠模型系统中表明了Foxo3对噪音暴露后的听觉功能是需要的。

MedSci原创 - 噪音,听力损失,外毛细胞 - 2017-04-28

Nat Commun:果蝇攻击性的遗传控制

Nat Commun:果蝇攻击性的遗传控制

这项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攻击性的分子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在不同物种中怎样得以保留下来的认识。

Nature中文网 - 果蝇,攻击性,遗传控制 - 2014-03-18

J Oral Microbiol: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综合征1型患者口腔微生物群分析

J Oral Microbiol: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综合征1型患者口腔微生物群分析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综合征1型(APS-1)是由自身免疫调节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罕见疾病。其表现多样,包括口腔疾病表现、皮肤粘膜念珠菌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肤,口腔和肠道微生物在自身免疫发病机制中的发挥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没有关于APS-1中口腔微生物群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评估APS-1患者全唾液中的细菌微生物群。从10名APS-1患者和17名健康对照收集未刺激的唾液,并使用454GS

MedSci原创 - APS-1,微生物 - 2018-04-06

ARD:高嘌呤食物可增加五倍痛风发作风险

受试者在痛风发作时需回答以下问题:痛风发作开始的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用药(包括抗痛风药物)及在痛风发作前两天内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每日摄入的不同嘌呤含量的食物种类)。在痛风控制期也有两天

网络 - 高嘌呤食物,痛风 - 2012-09-16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服抗炎药警惕胃肠道风险

由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中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胃肠道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发布会日前在京召开。调研结果显示,近半数调查对象为高度胃肠道风险患者,70.37%的受调查患者曾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此次调查从今年3月开始,历时9个月,调查范围覆盖全国46家三甲医院,共收集超过7000例强直性脊柱炎门诊病历,调查罗列了13个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

健康报 - 强直性脊柱炎,风湿 - 2013-11-22

炎症促进小鼠肝脏腺病毒群介导的转基因表达缺失

来源:医学论坛网   最近,美国学者Ekaterina Breous等发现,炎症可以阻断小鼠肝脏中腺病毒群(AAV)介导的转基因表达;因此,炎症的存在可能作用于人体中病毒载体介导转基因的肝脏表达。相关内容发表于《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   通过AAV传递到小鼠肝脏的非自身转基因,由于诱导免疫耐受而稳定表达。然而,这些转基因的表达,却被报道在高级灵长类动物中缺失。所

肝基因治疗,免疫反应 - 2011-08-03

花果茶:未必合适长期饮用,可能含有毒物质

甘菊茶、薄荷茶、茴香茶……这些花果茶名字听起来很“小清新”。德国权威机构最新调查却发现,德国市场流行的这类花果茶含有超标的有毒物质——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若长期饮用可能伤身。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7月15日说,研究人员选取221种德国市场上常见花果茶样品进行了检测,包括茴香茶、甘菊茶、薄荷茶、荨麻茶等,而红茶、绿茶等因样本数量过小,风险分析时未予考虑。结果发现,部分茶叶中吡咯里

MedSci原创 - 花果茶,有毒 - 2013-07-27

Science:支离破碎的森林会给疾病敞开门户吗?

一项为期12年的实地研究的结果提示,高度相连的植物种群比孤立种群更能抵抗真菌性病原体。

不详 - 传染,疾病,病原体 - 2014-06-25

WHO:防止新冠病毒通过动物源性食品传播

报告指出,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最有可能是蝙蝠,该病毒被认为通过其他中间宿主跳过物种界限进行传播。这一中间宿主可能是家畜、野生动物或是尚未确认的驯养野生动物。

MedSci - 新冠病毒,动物 - 2020-02-22

J Natl Cancer Inst.:肠道微生物组降低与结肠癌有关

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的文章称,人类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与结肠癌相关。 在肠道微生物与结肠癌相关性问题上,基础研究与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向左。所以该问题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结论。 纽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Jiyoung Ahn博士收集了47位结肠癌病人和94位性别,身高体重指数都与病人相吻合的正常人的排泄物,并从中提取了DNA。接下

生物谷 - 肠道微生物,结肠癌 - 2013-12-1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