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生物活性分子 点击跳转

PNAS:新型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剂具有良好体内抗炎<font color="red">活性</font>

PNAS:新型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剂具有良好体内抗炎活性

已有的研究显示,非甾体化合物CpdX,最初在20年前被确定为可能的孕激素,不久之后,其被作为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可能药物,选择性地触发NFκB/ AP1介导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的间接反式阻断功能。因此,其可能是一个选择性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调节剂(SEGRAM)。

MedSci原创 - 糖皮质激素,炎症 - 2019-06-24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font color="red">分子</font>分型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分子分型

子宫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大乘医学资讯 - 子宫平滑肌肉瘤 - 2023-10-26

CLIN CANCER RES:整合素β3阻滞可以增强ALK抑制剂抗肿瘤<font color="red">活性</font>

CLIN CANCER RES:整合素β3阻滞可以增强ALK抑制剂抗肿瘤活性

ALK阳性肿瘤对小分子ALK酶抑制剂敏感,但是绝大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治疗失败。因此需要新的药物靶点和联合治疗策略。

MedSci原创 - 非小细胞肺癌,整合素β3,ALK抑制剂 - 2018-09-13

<font color="red">分子</font>诊断:进击的2020,如何持续领跑IVD?

分子诊断:进击的2020,如何持续领跑IVD?

上游基因测序仪迎来三、四代技术迭代,数字PCR仪优势碾压,中游测序服务商激战正酣,分子诊断格局不断被改写。

转化医学网 - 分子诊断,IVD - 2020-08-07

Cell:中国学者找到抑制癌变的基因<font color="red">活性</font>“开关”,未来有望作为新药靶点

Cell:中国学者找到抑制癌变的基因活性“开关”,未来有望作为新药靶点

“经过5年的努力 ,基因活性调控的开关终于找到了,肺癌、乳腺癌等困扰人们健康的癌症治疗有了新思路。”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IBS)蓝斐教授兴奋说:“乐观地估计,再过5年左右,根据这一研究而研制出的新药将会上市。”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IBS)蓝斐教授实验室和施扬教授-石雨江教授实验室合作取得的这一最前沿的新发现,于4月7日被全世界最权威的三大学术杂志之一的Cell杂志刊发。

澎湃新闻 - 基因,H3K4me3,增强子 - 2016-04-08

Oncogene:免疫排斥微环境重塑的<font color="red">分子</font>机制

Oncogene:免疫排斥微环境重塑的分子机制

靶向TGFB确实增强了肿瘤对抗pd -1/PD-L1治疗的易感性,有望成为治疗pMMR/MSS CRC的有效策略。

转化医学网 - 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免疫排斥 - 2023-08-28

J Endod:新一代测序对于评估牙髓感染中潜在<font color="red">活性</font>菌的作用

J Endod:新一代测序对于评估牙髓感染中潜在活性菌的作用

活性菌代表的是比DNA量更大的核糖体rRNA (rRNA gene),为此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新一代测序(NGS)数据的rRNA/DNA率以搜寻牙髓感染中的活性菌。

MedSci原创 - 新一代测序,活性菌 - 2020-06-19

CLIN CANCER RES:Toca511应用于患者时具有安全性和<font color="red">活性</font>

CLIN CANCER RES:Toca511应用于患者时具有安全性和活性

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I期临床试验进行临床监测,对患者标本进行了大量的分子分析以了解载体的结局。

MedSci原创 - Toca511,安全性,活性 - 2018-10-22

Nature:能够干掉致病菌的“<font color="red">分子</font>诱饵”

Nature:能够干掉致病菌的“分子诱饵”

尿路感染(UTI)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大多数情况下,尿路感染是由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扩展至尿道中所导致。尿路感染会引起疼痛、排尿灼热和尿频。严重时,感染会进一步扩散到肾脏和血液中,从而危及生命。据统计,全球每年有 1 亿多人会患上尿路感染,尽管很多人会想到用抗生素治疗,但事实却是,约有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在半年内复发。更糟糕的是,由于抗生素如今被肆意滥用,很多致病菌已经产生了抗性,抗生素的

X-MOL - 大肠杆菌,尿路感染 - 2017-06-24

Nature:先导编辑让<font color="red">分子</font>剪刀迈向超精确

Nature:先导编辑让分子剪刀迈向超精确

近日,《自然》在线刊发了美国布罗德研究所教授刘如谦(David Liu)等研发的基因编辑新技术——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

中国科学报 - 基因编辑 - 2019-11-22

BMC Gastroenterology:自然杀伤细胞<font color="red">活性</font>是肝细胞癌治疗后复发风险的危险因素

BMC Gastroenterology: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是肝细胞癌治疗后复发风险的危险因素

肝细胞癌 (HCC) 目前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即使早期HCC患者接受治愈性治疗的情况下,其预后也很差,癌症复发率也很高。

MedSci原创 - 肝细胞肝癌,NK细胞 - 2021-06-23

Crit Care Med:心脏骤停患者使用哪种血管<font color="red">活性</font>药物能获得更好结局?

Crit Care Med:心脏骤停患者使用哪种血管活性药物能获得更好结局?

2018年5月,发表在《Crit Care Med》的一项由意大利、英国和瑞士科学家进行的网状Meta分析,考察了心肺复苏期间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方案对生存率和神经病学结局的影响。

环球医学 - 心脏骤停,血管活性药物 - 2018-05-28

NATURE:诱导衰老小<font color="red">分子</font>可阻止肿瘤生长

NATURE:诱导衰老小分子可阻止肿瘤生长

KAT6A在正常造血干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复发性染色体易位的靶点,可以引起急性髓性白血病。同样,KAT6B中的染色体易位已经在多种癌症中被鉴定出来。

MedSci原创 - 衰老,肿瘤 - 2018-08-04

JCI:芦丁阻止血栓形成的<font color="red">分子</font>机制

JCI:芦丁阻止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

芦丁,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常见于果实和蔬菜中,也可作为膳食被充剂在柜台出售,能抑制血栓模型动物的血栓形成。最新发表在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JCI)上的研究指出黄酮类化合物可预防和治疗中风、心脏病发作、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为预防血栓形成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同时,为黄酮疗法的临床测试铺平了一条道路。 该研究重点观察了蛋白质二硫键异构

生物谷 - JCI,芦丁,血栓 - 2012-05-10

Nat Commun:胃癌形成分子机制获发现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胃上皮细胞特异性的PTEN缺失诱导Akt-p53-miR-365-cyclin D1/cdc25A信号轴,促成了胃癌的形成。【原文下载】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杨晓(Xiao Yang)研究

生物通 - 胃癌,分子,基因 - 2013-10-3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