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患者的血小板从55变成了225,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2022-04-03 李雪姣 巢香丽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检验医学”公众号

血小板是我们临床工作中血细胞分析检验比较关注的一个指标,血小板减少也是我们血细胞复检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的真性减少,比如DIC、血液系统疾病等

血小板是我们临床工作中血细胞分析检验比较关注的一个指标,血小板减少也是我们血细胞复检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的真性减少,比如DIC、血液系统疾病等,还包括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小板的假性减少,比如血液微凝、EDTA依赖性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等,我们在日常检验工作中需要练就一双“慧眼”,尽可能鉴别出非病理因素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防止错误报告的发出和给临床诊疗工作造成困扰。

我们来一起分析下面这个病例中血小板减少原因,层层抽丝剥茧,解开其检验报告背后的真相吧。

案例经过

某天上午,在完成日常检验工作的时候,同事说一个患者的血细胞检验结果挺奇怪,让我一起给看一下。

患者:女,45岁,就诊妇科。第1次血常规检验结果如图:WBC 8.08×109/L,RBC 3.79×1012/L,HGB 104 g/L,PLT 55×109/L,报警信息:PLTAbnDistribution(血小板直方图异常),Thrombocytopenia(血小板减少),血小板Q-Flag阈值报警却是阴性。见图1和图2

图1

图2

初步来看这份报告主要异常就是血小板减低,其他指标基本正常,由于触发了我们科室制定的复检规则,在初步排除标本凝集等不合格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后,我们对该标本进行推片复检。

另外,同事也比较心细,追加血小板F通道重新检测标本,同一标本其第二次复查血常规结果为:WBC 8.26×109/L,RBC 3.82×1012/L,HGB 105 g/L,PLT-F 172×109/L。

其他指标变化不是太大,血小板的结果从之前的55×109/L却变成了172×109/L,报警信息:PLTAbn Distribution(血小板直方图异常),PLTClumps?(血小板聚集?),血小板Q-Flag阈值报警也是阳性。如图3和4

图3

图4

为什么血小板前后差了这么多呢?我们都有点疑惑,正好此时同事刚才的推片染色完成,镜检结果可以看到少量血小板3-5个聚集在一起,最多有7-10个左右聚集在一起,见图5

图5 ×100倍 瑞吉染色

综合血小板的镜检结果和前后两次血小板检测结果,我们心里基本就“有数”了,其可能原因为这位患者的血小板离体后出现可逆性的自身短暂的聚集。

为了验证我们的思路是否正确,我们在距上次检测5分钟后,对这一标本进行第三次检测,第三次检验结果:血小板Q-Flag阈值报警虽也是阳性,但比之前有所减少,血小板F通道检测结果由之前的172×109/L上升到了200×109/L,见图6-7。

图6

图7

之后我们用漩涡震荡仪对标本轻轻进行震荡后再次进行检测,第四次检验结果其血小板Q-Flag阈值报警为阴性,血小板F通道检测结果为225×109/L,我们认为这个结果可以作为最终的报告结果。见图8-9

图8

图9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果是否准确,我们联系患者并采集其末梢血进行复检,其末梢血血小板检测结果为218×109/L。这与我们第四次检测的血小板结果225×109/L基本一致,所以,我们最终报告血小板225×109/L这一结果。

案例分析

对本案例中该患者静脉血标本周转时间、各个时间段血小板检测的时间及结果进行汇总,如下图

从时间上可以看出,该患者在标本采集后8分钟就完成了第一次检测,此时血小板发生了可逆性聚集导致血小板检测结果偏低,有研究分析认为当新鲜静脉血离体加入EDTA-K2抗凝管内,采血管内壁周围的全血外环境及湿度发生改变,使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从而使血小板数量减少。

由于EDTA-K2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阻止血小板的进一步不可逆聚集,可逆聚集血小板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逐渐解聚,在抗凝剂的作用下能够形成均匀分布的单个血小板。所以该案例中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小板检测结果逐渐上升和正常。研究报道显示EDTA-K2抗凝的全血标本,在采血10min后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本案例第四次复查前经过漩涡震荡仪震荡后,其检测结果和末梢血结果几乎接近,此时血小板完全散开,没有聚集,血小板图形正常,仪器无聚集报警,其原因可能一方面和放置时间相关,另一方面对于血小板短暂的可逆性聚集也可以用轻轻震荡进行解聚。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进行尝试。

另外,检验医学公众号之前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应该注意区别EDTA依赖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与血小板离体后自身短暂的聚集,EDTA-PTCP镜检时可见片尾一大片、成团的PLT聚集在一起(聚集的血小板数量多)。而血小板离体后的短暂聚集是镜检时可见体尾部PLT呈现一小堆出现(聚集的血小板数量不如EDTA依赖性的多)

总 结

经过这个案例,我们也对血细胞检验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对于不论静脉血还是末梢血常规,应尽可能的在标本放置10分钟以上再进行检测,对于血小板减低的检验结果,除了应考虑各种真性和假性因素之外,还要考虑到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DTA-K2和枸橼酸钠同时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你见过么?

对于检验科临检工作者来说,血小板减少是我们比较常见一种情况,血小板减低的原因有很多,有原发性减少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那对于我们检验工作者来说,更应该注意的是排除血小板假性减少,避免临床误诊。

Diabetologia:达格列净通过减少凝血酶生成和血小板活化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风险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加速,心肌梗死后死亡率升高。

引起血小板假性增高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血小板计数是血常规检验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常出现血小板假性增高的案例,其结果报告会对临床诊断造成误诊,甚至可能造成严重医疗差错。

血小板忽高忽低,这样的报告怎么发?

血常规是临床检验中很重要的一项检查,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的很多项具体指标都是很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很多病理改变都有很敏感的反映。

指标解读:检验指标临床解读(20)血小板检验(一)

检验指标临床解读:血小板黏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血小板(血浆)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血浆纤维连接蛋白。

Redox Biology:血小板表面Ero1α/PDI电子传递系统调控血小板聚集的分子机制

芦丁(rutin)等小分子抑制剂正是通过阻断Ero1α/PDI电子传递系统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提示靶向血小板表面的Ero1α/PDI系统可以作为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物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