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等首次发现重编程障碍关键因子:Nature子刊

2023-01-30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发表于安徽省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Miguel Esteban和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Andrew Hutchins共同在《自然-细胞生物学》发表了关于诱导多能干细胞重要表观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Miguel Esteban(米格尔·埃斯特班)和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Andrew Hutchins(安德鲁·哈金斯)共同在《自然-细胞生物学》发表了关于诱导多能干细胞重要表观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其团队首次发现共抑制复合物NCoR/SMRT在四因子(SOX2、OCT4、KLF4和c-MYC)介导的重编程中发挥了强大抑制作用。

本文转载自“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原标题:广州生物院发现了重编程障碍关键因子NCoR/SMRT。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包含体细胞特性的消减和干细胞特性的获得。该过程中涉及的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修饰转变是调节重编程效率的关键因素。

科研人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重点放在NCoR/SMRT共抑制复合物上。NCoR和SMRT是来自于同一个复合物家族的两个蛋白,可分别与多个组蛋白修饰酶相互作用并对基因转录发挥抑制功能。研究发现,NCoR/SMRT复合物能通过其酶功能中心HDAC3,去除基因组上的“活性标记”H3K27ac,使重编程后期的关键多能性基因上调受到阻碍,从而抑制重编程效率。因此,干扰该复合物的功能,可以将重编程的效率极大提高。

该研究还发现,重编程因子尤其是c-MYC对这一抑制复合物在基因组上的结合起到了“导航”功能,即带领NCoR/SMRT结合到基因组靶位点上,从而发挥抑制功能。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包含c-MYC的重编程体系更容易产生不完全重编程”现象。

该研究不仅加深了对体细胞重编程机制的理解,也有助于更全面解释表观遗传学各个层面的修饰在调控体细胞重编程中发挥的作用;对诱导多能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乃至其他类型的细胞命运调控具有指导意义。

博士庄强、李文娟、Christina Benda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18-0047-x

NCoR/SMRT在重编程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End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sers Med Sci: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激光光凝术后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韩国天安市顺天乡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的Cho IH等人近日在Lasers Med Sci发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论文。他们研究了,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来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iPSC-RPE)中的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激光光凝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PNAS:将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转化为产生睾酮的睾丸间质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制造出人体中产生睾酮的细胞,这就为有朝一日利用个性化的替代细胞治疗低睾酮患者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10月7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irecting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oward androge

邀请函:2021(第十二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7月上海)

2021(第十二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7月上海)

NEJM:类器官研究更具现实与临床意义

2019年2月7日,医学顶级期刊NEJM(IF=79)在线发表了题为“Organoids — Preclinic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的文章,该文章揭示:类器官研究比传统的二维培养更具优势,由于它们可以更接近正常机体的细胞组成和行为,因此更具与现实与临床意义!

J Periodontol:不同组织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牙周分化倾向的比较研究

尽管与胚胎干细胞几乎相同,诱导的多能干细胞(iPSCs)已被证明具有残余的体细胞记忆,有利于它们分化成供体组织的倾向。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假设,我们首次比较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衍生的iPSCs(G-iPSCs)和人新生儿皮肤成纤维细胞衍生的iPSCs(S-iPSCs)的牙周分化趋势,以评估G-iPSCs诱导牙周细胞能力。

获得诺贝尔奖的多能干细胞技术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John B. Gurdon先生和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博士,表彰他们将成熟细胞重新编程,转化为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方面的突破性研究。自从在2006年被发现以来,iPSC被誉为能够为再生性医药带来革命的发现。12年已经过去了,它们的研究进展到了那个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