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人首要死因“脑卒中”,应该如何预防?

2022-08-11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卒中,通常称为“中风”,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CVD)。

卒中,通常称为“中风”,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CVD)。但在我国,卒中是导致居民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

 

图片

AHA.org

 

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四高”的特点。据中国卒中学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19》数据显示,仅2018年,我国就有157万人死于卒中,约占全球卒中死亡人数的1/3,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3%。也就是说,每5位死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

 

同时,与大多数CVD类似,随着城市化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卒中也在逐渐走向“年轻化”。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比西方早10年,50岁以前的中青年占发病人群的1/3。由此可见,减少脑血管病经济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特别应强调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2种:一种为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例如年龄、性别、种族、出生体重、遗传因素等,我们没办法更改这些因素带给我们的影响。另一种是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代谢异常、高血脂、吸烟、酗酒等,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纠正,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下面,我们针对十条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进行逐一分析。

 

一、高血压

 

1.监测血压: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识别白大衣高血压或隐性高血压。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

 

2.干预措施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包括减重、增加锻炼、健康饮食、减少钠摄入、补充钾摄入以及限酒等。若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此外,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

 

3.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伴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进一步降低至130/80mmHg。65~79岁老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mmHg,如能耐受,还应进一步降低至<140/90mmHg,≥80岁的老人血压一般降至<150/90mmHg。

 

二、糖耐量异常

 

1. 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检测 ≥ 11.1 mmol/L,或空腹血糖检测 ≥ 7.0 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 2 小时血糖 ≥ 11.1 mmol/L。

 

2. 干预措施: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做糖耐量试验,及早识别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

 

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身体活动,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

 

3.干预目标:推荐一般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值为糖化血红蛋白<7.0%。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140/90mmHg时应开始使用药物降压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低于130/80mmHg。此外,糖尿病患者应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

三、高血脂

 

1.监测血脂:在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进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确诊后应考虑给予降脂治疗;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3-6个月)检测血脂。
2.干预措施: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在满足每天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合理选择各营养要素的构成比例;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
根据个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程度,推荐他汀类药物为首选,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首要干预靶点,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
3.具体根据ASCVD风险设定LDL-C目标值:极高危者LDL-C<1.8mmol/L;高危者LDL-C<2.6mmol/L。LDL-C基线值较高不能达标者,LDL-C水平至少降低50%。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水平如果能达标,LDL-C水平仍应降低30%左右。

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明确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既往有心血管病、高血压病或糖尿病史的患者,采用叶酸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
2.干预措施:建议普通人群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合理增加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五、心脏病

1.心脏病患者:建议成年人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脏疾病。疑有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对于存在包括心房颤动在内瓣膜性心脏病的患者,应根据 CHA2DS2-VASc 评分等进行危险评估。

 

2.根据 CHA2DS2-VASc 评分:

图片
CHADS2 评分和 CHADS2-VASC 评分
 
① 对于 CHA2DS2-VASc 评分≥ 2分(男性)、≥ 3分(女性)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推荐口服抗凝剂治疗。目前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派沙班、依度沙班等)
② 对于 CHA2DS2-VASc 评分男性 = 1 分、女性 = 2 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获益与风险衡量,可考虑口服抗凝药,选用抗凝药物的种类需要根体化原则确定。
③ 对于 CHA2DS2-VASc 评分男性 = 0 分、女性 = 1 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推荐使用抗凝治疗。

六、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1.疾病筛查:>40岁的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房颤、吸烟史、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脑卒中家族史。>40岁高危人群(危险因素≥3个)做颈动脉彩超检查。
2.干预措施:颈动脉彩超仅发现内膜增厚,建议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适量运动和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并每年复查颈动脉彩超1次。确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50%),应每天给予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同时,应筛查其他危险因素并改变生活方式或接受药物治疗,并建议每年复查颈动脉彩超。

七、睡眠呼吸障碍

并不是所有打鼾都会增加卒中风险,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可以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还会增加复发率和致死率。因此,对于怀疑有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必要时应行睡眠呼吸监测。确诊后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方法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以降低脑卒中风险。

八、吸烟与饮酒

 

了量化可调节的卒中潜在风险因素,国际INTERSTROKE协作组在世界各地区开展了一项标准化的国际病例对照研究。这项最终于2016年发表于《柳叶刀》Lancet上的研究最终明确了吸烟(OR=1.67)和饮酒(OR=2.09)分别明显增加了67%和109%卒中的风险。因此,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被动吸烟及过量饮酒危害的认识。

九、缺乏锻炼

1.个体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来降低脑血管病风险。建议老年人、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后,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
2.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min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
3.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h进行短时(2~3min)身体活动。

十、超重与肥胖

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同时,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还能使血压下降,也可减少脑卒中风险。
上述INTERSTROKE试验中,研究人员曾进一步根据统计模型计算发现,上述卒中最关键的10项风险因素与全球90.7%、我国94.3%的卒中发生有关。换句话说,卒中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做好上述因素相关的一级预防是降低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综上,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中国卒中防治,任重而道远。相比于治疗,预防更加重要。早防、早诊、早治,远离卒中,让我们一起行动!
 

参考文献

  1. GBD 2016 Strok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Neurol. 2019 May;18(5):439-458. doi: 10.1016/S1474-4422(19)30034-1.
  2. O'Donnell MJ, 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effects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stroke in 32 countries (INTERSTROKE): a 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2016 Aug 20;388(10046):761-75. doi: 10.1016/S0140-6736(16)30506-2.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52(9) : 684-709.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9.09.0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41698, encodeId=01221241698c1, content=早防、早诊、早治,远离卒中,我们一起行动!,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b3515722348, createdName=ms8000000545692208, createdTime=Sun Aug 28 22:14:38 CST 2022, time=2022-08-2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2-08-28 ms8000000545692208

    早防、早诊、早治,远离卒中,我们一起行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