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WHO前列腺癌分类解读

2016-12-13 程亮, 徐嘉雯, 黄文斌,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来源:程亮, 徐嘉雯, 黄文斌, 等. 2016版WHO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解读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6,37( 8 ) 本文节选自部分内容。第4版《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WHO分类》已于2016年初出版发行,新版WHO分类参编人员达110人,分别来自全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与2004年出版的第3版相比,新版肾脏上皮性肿瘤中增加了一些新的疾病类型,并对

来源:程亮, 徐嘉雯, 黄文斌, 等. 2016版WHO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解读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6,37( 8 ) 本文节选自部分内容。


第4版《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WHO分类》已于2016年初出版发行,新版WHO分类参编人员达110人,分别来自全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与2004年出版的第3版相比,新版肾脏上皮性肿瘤中增加了一些新的疾病类型,并对肾细胞癌的Fuhrman分级和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系统进行了修改,同时对一些疾病概念做了一定的更新。对2016版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WHO分类中的一些重要变化进行解读。


与2004版相比,2016版的主要变化表现为新增了导管内癌新类型,腺泡状腺癌中增加了微囊型和多形性巨细胞腺癌的变异型,以及导管腺癌中增加了PIN样导管腺癌。另外,对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细则进行了修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级分组,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也做了较大的改动。


增加的新类型及新变异型


1.新的组织学类型——导管内癌:


2016版WHO组织学分类中首次明确了导管内癌为前列腺癌的一种组织学类型并单独列出,定义为腺泡内和/或导管内上皮的肿瘤性增生,具有部分HGPIN的特征,但其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的异形性更高,并与高级别、高分期的前列腺腺癌的发生显著相关。导管内癌的组织学特征是前列腺腺癌的细胞局限在腺泡内或者导管内,并且可以沿自然导管和腺泡进行播散,基底细胞层可部分保存(图1)。导管内癌最常见的结构是致密的筛状结构,其次是实性结构。导管内癌不适用于Gleason评分。与HGPIN相比,导管内癌的基因改变与Gleason 4级的腺癌更为相似,表现为杂合性缺失、ERG重排和PTEN表达的缺失。由于导管内癌患者多伴有高级别的前列腺腺癌,并与高Gleason评分、高分期和较大的肿瘤体积有关,且其自身也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因此2016版分类建议病理医生在活检报告中应报告导管内癌的存在,提示临床需要相关的处理,亦有专家提出需立即进行第2次活检以排除浸润性癌的可能。

2.前列腺腺泡状腺癌的新变异型:


前列腺腺泡状癌变异型的诊断非常重要,因为与普通型腺泡状腺癌相比,各种变异型的病理诊断非常困难,并且它们的预后和治疗选择均不尽相同。2016版WHO分类腺泡状腺癌的组织学变异型中保留了萎缩型、假增生型、泡沫腺体型、黏液(胶样)型,删除了嗜酸细胞型和淋巴上皮瘤样型,并将具梭形细胞分化的癌直接命名为肉瘤样癌,胞质内含空泡类似于印戒细胞样的癌称为印戒细胞样型癌。与普通型腺泡状腺癌相比,印戒细胞样型、肉瘤样癌型和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的预后较差。2016版WHO分类中增加了微囊型腺癌和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微囊型腺癌是一类极其类似良性表现的前列腺腺泡状腺癌的变异型,镜下微囊变型腺体的大小可为普通腺癌腺体的10倍,并且呈现特征性的圆形轮廓,内衬单层扁平的腺上皮。几乎所有病例腺上皮AMACR均为强阳性,同时缺乏基底细胞标记的表达,Gleason分级推荐为3级。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非常罕见,以巨细胞、怪异细胞和间变细胞伴有多形性的核仁为突出特点,目前已报道的病例不足10例。部分患者有普通型腺泡状腺癌的激素治疗或者放疗史,该变异型呈侵袭性的临床过程。


3.前列腺上皮内肿瘤样导管腺癌(PIN-like ductual adenocarcinoma):


这是新版分类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导管腺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学表现为由分离的非筛状腺体组成的前列腺上皮内瘤变样的导管腺癌,与PIN不同之处在于,导管腺癌的腺体多排列拥挤,常伴囊性扩张并内衬扁平细胞,所有腺体均无基底细胞存在。该类型预后较好,多为Gleason评分6分(3+3)。


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更新和新的WHO/ISUP分级分组


1.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更新:


Gleason分级系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前列腺腺癌的分级方法,自2004版发布以来经历了几次修改,新版WHO分类中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如下:①Gleason评分2~5分不适用于活检标本诊断中,且在其他方式切除标本中也应慎用;②筛状腺体归为Gleason 4级;③肾小球样结构的腺体应为Gleason 4级;④黏液腺癌的分级应根据其生长方式进行判断,而不是均归为Gleason 4级;⑤Gleason 4级除包括筛状结构和肾小球结构外,一些分化较差的腺体和融合的腺体也应归为Gleason 4级;⑥出现粉刺样坏死即可为Gleason 5级;⑦导管腺癌中的筛状和乳头状为Gleason 4级,PIN样导管腺癌则归入Gleason 3级,伴有坏死者为Gleason 5级;⑧在高级别腺癌中,如果低级别成分<5%可以被忽视。相反,在穿刺活检标本中,若有高级别成分存在,无论其比例多少,均应计入评分。而在根治标本中,如按之前标准在Gleason评分为7分(4+3)的组织中发现>5%的Gleason 5级的成分,应最终评分为Gleason 9分(4+5);⑨无论在穿刺活检还是根治标本中,评分为Gleason7分的诊断均建议列出Gleason 4级成分所占的比例,因为其与患者的治疗策略有关。


2.前列腺癌新的WHO/ISUP分级分组系统:


新版WHO提出的前列腺癌新的分级分组是基于2014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共识会议上提出的一种新的分级系统,并称之为前列腺癌分级分组(Grading Groups)系统,该系统根据Gleason总评分和疾病危险度的不同将前列腺癌分为5个不同的组别:分级分组1组/Gleason评分≤6;分级分组2组/Gleason评分3+4=7;分级分组3组/Gleason评分4+3=7;分级分组4组/Gleason评分8(包括Gleason 3+5,Gleason 5+3以及Gleason 4+4);分级分组5组/Gleason评分9和10(包括Gleason 4+5,Gleason 5+4以及Gleason 5+5)。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的更新


2016版WHO将前列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分为5种类型:①普通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②腺癌伴潘氏细胞样(Paneth cell-like)神经内分泌分化;③类癌;④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⑤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其中腺癌伴潘氏细胞样神经内分泌分化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为首次提出。潘氏细胞样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显著特点是胞质内强的嗜酸性颗粒的存在,并且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阳性。前列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亚型,到目前为止最大宗病例报道为2006年发表的7例病例报道,几乎所有病例都发生于前列腺腺癌抗雄激素治疗后,其组织学形态与发生在其他部位如肺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致。该类型预后极差,铂类药物化疗后平均生存时间为7个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 Res:试验性新药对前列腺癌细胞施展“组合拳”

一种处于试验阶段的药物能够通过靶向一种与癌细胞生长有关的异常高表达的蛋白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同时还大大增加了放射治疗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该研究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领导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在早期研究中研究人员曾经发现一种叫做DDX3的蛋白在多种癌症中存在异常表达,其中包括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肉瘤和前列腺癌,并且癌细胞侵袭性越强,这

BJC:联合多参数MRI和组织学分级,能更好识别前列腺癌骨转移风险

是否有必要对中危前列腺癌男性进行骨分期,现在仍不清楚。当前的指南没有使用mpMRI分期信息,主要还是根据病理分级。 我们对438例前列腺癌、基线进行mpMRI和同位素骨显像(BS)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mpMRI和新的分级系统能不能更好的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状况。 纳入mpMRI分期信息后,骨转移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显著增加,分别从3%到24.2%(P<0.01)

前列腺癌筛检指南利弊引争议

研究人员报告,自从推出了新的筛检建议后,美国人中接受前列腺活检和手术的人数减少了,因为新的建议认为,大多数男性无需接受常规性前列腺癌筛检。据报道,现在的问题焦点是对一般人群进行前列腺癌筛检是否弊大于利。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排第二位的癌症死因。最新的报告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外科》杂志上。它显示,新的指南确实减少了男性的前列腺活检和手术人数。纽约的一位泌尿肿瘤专科医生JimHu 说:“医疗实践遵循着这些指

盘点:近期前列腺癌重要研究汇总

【盘点】近期白血病重要研究汇总前列腺癌是当前威胁全世界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已连续多年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低于欧美国家,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前列腺癌的重要研究一览。【1】BJC:联合多参数MRI和组织学分级,能更好识别前列腺癌骨转移风险是否有必要对中危前列腺癌

Lancet:回顾性分析: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期间肿瘤消退和生长速率评估

试验对Project Data Sphere LLC(Cary,NC,USA)(一个非营利的通用数据共享仓库)提供的临床试验数据建模,旨在使用8个随机临床试验的比较组来评估癌症生长和消退的速度,其中包括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

科学家鉴别出恶性前列腺癌的新型药物靶点

www.thenewage.co.za 近日,在利物浦举办的英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会议(NCRI)上,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们指出,他们在恶性前列腺癌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标志物,该标志物或可被用来指导前列腺癌疗法的开发。 研究者们如今已经对这种名为NAALADL2的分子进行了测定来观察是否患者的前列腺癌会发生复发,而且这项最新研究还指出,NA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