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临床应用:回顾、前沿与反思

2011-10-15 杨力实 中国医学论坛报

CT

    1971年9月,第一台CT被安装于英国阿特金森-莫利医院,成功完成首例脑肿瘤患者诊断,自此医学影像诊断步入了CT时代。目前CT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正规医院必备的诊断仪器,并正向“分子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迈进。在我国,北京医院放射科李果珍教授等人于1979年率先引入CT,并于1985年编纂了我国最早的两部CT专著之一《临床体部CT诊断学》,推动了我国开展和应用医学影像诊断的发展。

    1971年9月,第一台CT被安装于英国阿特金森-莫利医院,成功完成首例脑肿瘤患者诊断,自此医学影像诊断步入了CT时代。目前CT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正规医院必备的诊断仪器,并正向“分子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迈进。在我国,北京医院放射科李果珍教授等人于1979年率先引入CT,并于1985年编纂了我国最早的两部CT专著之一《临床体部CT诊断学》,推动了我国开展和应用医学影像诊断的发展。   在CT发明4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有幸采访李果珍教授,以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周诚教授和中日友好医院马国林教授,请他们为我们介绍CT带给临床诊疗的进步、CT发展方向以及特殊人群CT辐射剂量降低策略,特别是无创性血管成像(CTA)展示的在血管病变诊断上的美好前景。内容详见A10~A12版。   CT首次解决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1971年,英国伦敦阿特金森-莫利医院,工程技术专家豪森菲尔德(Hounsfield)与神经放射学家阿姆勃劳斯合作,首次成功获得了第1张脑肿瘤CT照片,为1名英国女性诊断脑肿瘤,自此医学影像诊断步入了CT时代。   李果珍教授回忆,该发明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35547, encodeId=97bb183554e8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fdc22e893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临床应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2789, encryptionId=cfdc22e893f, topicName=临床应用)],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c8528, createdName=clmlylxy, createdTime=Fri Dec 16 01:12:00 CST 2011, time=2011-12-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CT优势:下述四类疾病

    CT的发明是医学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它打破了自伦琴发现X线以来70多年间的放射影像成像模式,由探测器接受衰减光子和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大大提高了图像的密度分辨率,清晰的体层成像又解决了组织的重叠问题,使放射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提高,推动了临床医学与医学研究前进的步伐。   40年来,随着CT机硬件设备的更新与进步,CT的临床应用也是日新月异。其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图像信

CT血管造影原始图像预测性优于非增强CT

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与非增强CT ASPECT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相比,CT血管造影原始图像ASPECTS评分与患者基线时的卒中严重程度更相关,因而它不仅是确定最终梗死组织范围的一个较好预测因子,还可以独立地预测患者神经系统的预后情况。该项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卒中》期刊网站。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现已广泛应用于对急性卒中患者早期缺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