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不强求论文”能否涵养基层医疗

2017-02-21 佚名 金羊网

昨日报载,广东省卫计委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流动到粤东西北基层单位工作,申报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将予以倾斜。还明确提出,申报者申报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对论文、科研课题要求也不做硬性规定。

昨日报载,广东省卫计委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流动到粤东西北基层单位工作,申报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将予以倾斜。还明确提出,申报者申报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对论文、科研课题要求也不做硬性规定。

如何涵养基层医疗,的确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一方面人往高处走,医疗人才当然也不例外,而另一方面,优秀资深医疗人才的稀缺性,也加大了医疗人才留在基层的难度。即便在美国这一医疗服务相对发达均衡的国家,优秀资深的医疗人才同样很难留在小城镇,为了让一些小镇的居民不至于无医可看,美国甚至不得不适度放宽移民政策,对愿意去小城镇执业的移民医生敞开怀抱。

美国基层医疗可以有移民填补和支撑,我国还得自力更生。既然职称这事儿,尤其是如何搞定论文这个硬杠杠,是让国内医生们最头疼的职业发展难题,如此看来,基层医生晋升获倾斜性鼓励,评高级职称甚至不再强求发论文,这一职称新政,的确戳中了医生职业发展的痛点。既然只需服务基层,论文这个老大难问题都可以免了,职称瓶颈也有望一举突破,服务基层对于医生来说,不完全是奉献,也可以有回报。服务基层更有晋升机会,的确彰显涵养基层医疗的智慧。

一直以来,医生晋升职称这事儿,基本是越往基层难度越大,尽管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做的也并非科研工作,写论文对临床医生们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赶鸭子上架。但大医院毕竟有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憋出一篇论文的概率,自然要远高于缺平台少资源的基层医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基层医生晋升的倾斜性鼓励,与其说是降低了基层医生职称评定的标准,毋宁说是更加实事求是,一定程度上也弥合了过往职称评定的不公平与不合理。

回到医生职称评定这事本身,如果基层临床医生仍然需要发论文才能评职称,这本身其实也算是一种医疗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未必符合医疗管理的常识和规律。

事实上,同样是医生,在美国甚至没有主治医生、主任医生这些国内司空见惯的职称和头衔,美国的执业医生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和审核,并获得专业证书。只有教学医院的研究型医生,才需要做科研并写论文,这些医生其实就是大学里的教授,并不以看病为业,甚至被限制不得从事临床治疗。临床医生要想获得职业发展,则只需专注于看病这件事本身,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经验与医术即可,假如临床医生在百忙之中跨界写起了论文,反倒要被认为是一件不务正业、不可思议的事儿。

基层医生评高级职称不再强求发论文,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回归了医生的本位,回归了临床医疗就是看病这一常识。

当然,既然职称还在,那么,不强求论文之后,职称究竟该怎么评,用啥来替代论文,问题其实仍然存在。尽管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病案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次数、健康档案管理数将被作为论文的替代。这些材料和报告如何评级,相关的标准与评定机制,显然还缺失至少尚未成熟。假如缺乏合理的评审机制,这些论文的替代品,会不会成为另一种论文,一旦失去了公平这一基准,会不会比发论文评职称更糟,也绝非杞人忧天。

基于以上所论,通过职称晋升的倾斜,来涵养基层医疗,的确要比口头鼓励来得实在。毕竟,职称关系着医生的职业发展也关联着收入。但仅仅是论文“松绑”,还被职称“捆着”,终究还不够彻底,基层医生其实不妨去职称化,并回归看病本身,基层医疗也不妨更多体现医生的稀缺性,并通过市场或价值回报来涵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18250, encodeId=b7da15182502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4f180652b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职称#</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0652, encryptionId=74f180652b9, topicName=职称)],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7c3811138989, createdName=xxxx1053, createdTime=Thu Feb 23 05:40:00 CST 2017, time=2017-02-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2-23 xxxx1053

相关资讯

重磅!今后评职称大医院说了算!

关于医护职称的陈旧评聘方法,多年来一直被广大医护所诟病。今天,三甲传真传递一条消息:最近人社部下发通知指出:要合理下放职称的评审权限,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逐步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型公立医院去自主评审职称。「查看原文,请关注三甲传真后,在后台回复通知」此消息进一步在人社部尹蔚民部长口中得到印证。日前,尹蔚民部长专门撰文指出:要深化医疗行业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机制,完善职称晋升体

评职称的那些公开秘密,什么时候消失?

职称的评定,在许多行业都被吐槽过,南京某高校张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在教学中,如果一心扑在教学上,就是“照亮别人,毁灭自己”。其实在医疗界,情况也差不多,吃亏的往往是那些埋头干临床的人。工资与职称挂钩,职称与论文挂钩,而工作量、工作经验,在职称评选中并没有任何明确的判定准则,换句大白话说,就是没卵用。本是凭真本事吃饭的医生,还得养小白鼠做研究,学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咬笔头写论文,四处求人发

一图读懂:在大陆香港台湾当医生有何不同

中国大陆有250万执业医师,中国香港有一万三千多名执照医师,中国台湾有超过四万名执业医师,医学界智库搜集资料,通过图说的方式揭示两岸三地的医生都有哪些不同。 注:¥为人民币;HK$为港币;NT$为新台币;1人民币元=1.1631港元;1人民币元=4.6945新台币;2015年大陆人均GDP52000元人民币,香港人均GDP328854元港币,台湾人均GDP699478元新台币;执业医师人

有没有职称,对医生有那么重要吗?

对医生来说,职称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人人都想争取,必欲得之而后快;另一方面又颇多诟病,不少人将之视为一种身心的蹂躏。其实,不只医生怀有这样的心态,整个知识界,大多如此。虽然,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开始借鉴苏联对科学技术人员的管理模式,实行技术职务任命制。但在那时,职称定期晋升并没有形成制度,多数从业人员以中低级职称为主,很多医生行医一辈子,最后可能也就是一个医师甚至医士这样最初级的职称。那时,晋升

关于薪酬、职称、编制……卫计委新年发文说的内容都在这了

1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及其解读,其中就全国医疗系统从业者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新一年的部署,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点吧!薪酬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同时,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活力。部分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制度”,并在基层医疗

央媒:在职称和薪酬上向疗效好、有爱心的医生倾斜十分迫切

一张医生瘫坐在地上喝葡萄糖的照片让人感动,一张患者手术前叮嘱家人不得为难医生的字条让人心酸……在连续诉诸媒体的暴力伤医事件之后,两个细节引发公众动容。跳出暴力伤医的怪圈,还给医生应得的尊重与理解,让医患关系多一份和谐,成为社会的共同期待。医生在连续工作12个多小时后,累到虚脱,靠喝葡萄糖补充体力;写字条的患者则感动于医务人员一次次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打手势让护理人员拿来纸和笔写下叮嘱。这两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