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领域的大数据有多值钱?

2015-01-09 佚名 36氪

36氪曾多次报道过这家基因技术公司,好吧,我们这么关心这家公司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它的联合创始人之一Anne Wojcicki正是谷歌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的妻子(分居了?)。目测我身边不少生科妹子(以及女性老师)都很羡慕她有一位有钱的丈夫可以为自己做实验买单。 言归正传,23andMe是一家好公司,Anne Wojcicki也被认为是一位好科学家。但基因技术涉及人类隐私以及令很多科研

36氪曾多次报道过这家基因技术公司,好吧,我们这么关心这家公司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它的联合创始人之一Anne Wojcicki正是谷歌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的妻子(分居了?)。目测我身边不少生科妹子(以及女性老师)都很羡慕她有一位有钱的丈夫可以为自己做实验买单。

言归正传,23andMe是一家好公司,Anne Wojcicki也被认为是一位好科学家。但基因技术涉及人类隐私以及令很多科研工作者头疼的伦理问题,这导致23andMe开展业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13年11月,FDA叫停了23andMe与健康有关的数据解读服务,虽然这意味着消费者依然可以拿着数据找懂行的从业者解读,这项禁令的确“减缓了我们新客户的增长速度”。

作为一家烧钱的公司,23andMe获得的上一笔大投资是12年从谷歌、Facebook股东Yuri Milner等筹集到的5千万美金。随着庞大资金的流入,23andMe现如今拥有庞大的基因数据库。和谷歌、Facebook不同,Genentech是世界级的制药企业,近日却出乎意料慷慨解囊,给出了这笔预付款1千万美金,后续5千万美金的投资 -- 尤其在23andMe似乎正处于低谷的时候。

Anne Wojcicki认为正是23andMe拥有的数据吸引了来自药企的投资,“这说明了一个事实,药企对我们拥有的庞大信息很感兴趣。我们拥有大量想要参与研究的人群,我们也可以做的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的研究方法更快更有效”。

很显然Genentech确实也是这么想的,负责技术创新和诊断业务的Alex Schuth被23andMe和Michael J. Fox基金会联合招募的一万两千名患者以及得到的数据所震惊。他认为,“很显然这样的合作将是为患者们开发新药最好的方式。”

有趣的是,其实Genentech并不是23andMe第一次和药企合作,去年他们和辉瑞一起开展了一项针对克罗恩病(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疾病)的研究。

但是最新的这笔投资衬托出23andMe现有的数据库的规模和力量,Genentech将会使用其中一个大型数据库:帕金森氏病数据库。23andMe的诊断服务只涉及了科学已知的那些基因突变,而Genentech想要走的更远,他们想要得到3000名帕金森氏病患者或者他们的一级亲属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Genentech想去挖掘新的药物靶点。

除开这项合作一定会涉及到的隐私保护和伦理问题外,Anne Wojcicki不得不寻求改善与FDA的关系,她希望能将用户数量从80万提升至100万。因此她雇佣了Genomic Health前雇员Kathy Hibbs来负责公共关系。

Anne Wojcicki希望2015年一切能变得顺利起来,尤其希望FDA能再次批准数据解读服务。因为如果这些信息被认为价值不大的话,公司将会面临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不过即便如此,23andMe的数据库现在还是很受欢迎的:旧金山一家叫Reset Therapeutics的公司也在用他们的数据库寻找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靶点。

最终23andMe还是需要再次对他们的数据库进行扩充的,不过看起来还等得起。早在 Anne Wojcicki创立23andMe时,有一家大型药企的朋友就告诫如果她真想做出什么不同凡响的事情,起码等10年,直到FDA定义好什么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否则,她得换一个策略,趁早把公司卖了。Anne Wojcicki则不以为然,认为需要放条长线。

虽然看起来短期内FDA不会放松对23andMe的监管,但我还是相信23andMe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他们比研究机构和医院更有效率,也为那些受限于财力的研究人员或者公司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信息。FDA应该更有效一些,快一些制定能保障隐私信息和伦理规范的政策,少一些官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ucleic Acids Res:上海交大与IBM合作结硕果:医药大数据助力个体化医疗

  上海交大等机构合作构建的药物相互作用搜索引擎界面截图 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联合美国IBM沃森研究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医药大数据前沿机构的研究人员通力协作,共同构建了基于医药大数据的药物互相作用搜索引擎,进而在个体化用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近期的《核酸研究》(影响因子8.3)上。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化合物-蛋

PCORnet:美国大数据让临床研究从梦想走进现实

过去5年,仅心血管领域,便有2700份临床指南或共识,然而仅314项(11%)是基于A级证据,即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近半数指南共识仅仅基于专家观点。因此,迫切需要提供更强有力的临床医学证据 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研究机构(Patient-Centered Outcomes Research Institute ,PCORI)发布了这个数据库PCORnet, 它主要用于比较临床研究。在20

大数据可以让“外滩踩踏事故”悲剧不再重现?

文/李俊慧 逝者应安息,生者当反思。 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会避而远之,而不是趋之若鹜。 2015年第一天,上海传来噩耗: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 事故原因已开始调查,随着时间的变化,有关数字可能还会变化,与其抱怨、质疑是否存在瞒报,或许反思已有的技术或应用能否发挥“能量”,防范此类悲剧的不

在大数据中找到新机遇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一、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临床研究中较为常用的设计方案。如果将临床研究划分为“探索、培育、验证”3个阶段的话,病例对照研究是探索阶段的重要工具,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人们能够基于现成的资料,迅速的发现有价值的科学规律,进而开展进一步研究。但是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病例对照研究通常从病例开始,再根据病例去寻找合理、可用的对照,并回顾性的收集数据;这一做法虽然效率高,但是往往会收到

J Am Med Inform Assoc:美国将采用3千万患者大数据研究阿司匹林疗效

        一项大数据研究将搞清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于心脏病有何种疗效。         图片来源:Richard Levine/Alamy 医疗卫生领域迄今最大的一项大数据试验终于设定了第一个研究目

节约医生的诊疗时间:Lumiata用大数据建医疗图谱,提高诊疗的精准性

医疗软件公司Lumiata 获得 6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至今它已获得总计 1 千万美元的投资。Lumiata 是首家提出“医疗图谱(medical graph)”的公司,他们把电子病历和病理生理学等数据整合起来,并通过图谱分析的方式去模拟人类的多维推理过程,进而预测出病人会需要什么、以及何时需要。利用这些数据,Lumiata 还可以去分析和预测一个人群整体的健康状态。通过把数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