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神经精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脉络丛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2024-05-2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 ePVS 患病率较高,这表明该人群中存在类淋巴功能损害。

脉络丛是在脑室中由软脑膜及其上的反复分支的血管和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的脉络状组织丛状结构。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脉络丛(CP)增大被认为是免疫介导的神经炎症的标志。人们还假设,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病理学中也有脉络丛受累的情况。

为此,来自意大利米兰 IRCCS San Raffaele 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部神经影像中心的学者研究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是否存在CP增大及其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此外,还通过对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PVS)进行量化,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系统的异常情况。研究人员对 32 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 32 名性别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进行了临床评估和 3 特斯拉脑双回波及 T1 加权磁共振成像扫描。在三维 T1 加权序列上手动分割 CP,并通过波特评分评估扩大的 PVS(ePVS)。

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CP正常化体积(nCPV)更高(p = 0.023),其中神经精神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n = 12)与非NPSLE(p = 0.027)患者的CP增大程度更高。同时,抗磷脂抗体(APA)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8 人)的 nCPV 比 HC 患者高(p = 0.012),而 APA 阴性的患者则不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波特评分也高于HC患者(p<0.001),而且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相比,基底节ePVS数量更多。使用随机森林分析法,nCPV 与 T2-高密度白质(WM)病变体积(LV)和 APA 阳性(袋外 AUC 0.81)一起成为 NPSLE 的重要预测因子

综上,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支持C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理病理中发挥作用的假设,尤其是在神经精神受累的患者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 ePVS 患病率较高,这表明该人群中存在类淋巴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Gueye, M., Preziosa, P., Ramirez, G.A. et al. Choroid plexus and perivascular space enlargement in 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Mol Psychiatry 29, 359–368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3-02332-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6694, encodeId=ce1d22066942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57ae69275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系统性红斑狼疮#</a> <a href='/topic/show?id=1ca8844866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脉络丛#</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6927, encryptionId=257ae692755, topicName=系统性红斑狼疮), TopicDto(id=84486, encryptionId=1ca8844866a, topicName=脉络丛)],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26 12:53:50 CST 2024, time=2024-05-2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不死癌症”能划等号吗?有何特点?如何治疗?

本文介绍了关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临床内容,供各位同道学习。

NEJM:CD19 CAR-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显著!

来自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医院研究人员使用 CAR-T细胞疗法治疗15名患有严重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疾病都得到缓解!

SVN: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风风险的十年跟踪调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持续10年的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仍增高,同时由于出血性中风的风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谨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首例”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柳叶刀》:CAR-T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再获突破

一位出现狼疮肾炎的青少年患者在使用抗CD19 CAR-T后,病情得到了持续缓解。论文提交出版社时,该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

Immunity:南方医科大学李鑫/廉哲雄等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该研究表明CBL和CBLB泛素连接酶缺乏通过减少BCL6降解导致超T滤泡辅助细胞反应和狼疮。

文献速递 | 妊娠早期补体水平可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活动和不良妊娠结局

补体水平低,尤其是T1时补体水平低,与妊娠期更高频率的狼疮发作相关。C3 和/或 C4 水平的降低或小幅增加,即使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预示着狼疮发作,尤其是在妊娠早期。

【病例报告】表面改性密网支架治疗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颅内动脉瘤一例

该文报道1例表面改性密网支架置入治疗合并SLE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希望为临床医师诊疗该疾病提供帮助。

J Rheumatol: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免疫细胞代谢失调与心血管风险

SLE患者中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背后的复杂机制,特别强调了免疫细胞代谢失调与血管损伤之间的联系。

Ann Rheum Dis .:BCMA-CD19复合CAR T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期开放标签临床试验

cCAR治疗在诱导MFR和清除致病性自身抗体方面对于SLE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

拓展阅读

Ann Rheum Dis .:BCMA-CD19复合CAR T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期开放标签临床试验

cCAR治疗在诱导MFR和清除致病性自身抗体方面对于SLE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

【病例报告】表面改性密网支架治疗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颅内动脉瘤一例

该文报道1例表面改性密网支架置入治疗合并SLE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希望为临床医师诊疗该疾病提供帮助。

Immunity:南方医科大学李鑫/廉哲雄等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该研究表明CBL和CBLB泛素连接酶缺乏通过减少BCL6降解导致超T滤泡辅助细胞反应和狼疮。

“首例”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柳叶刀》:CAR-T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再获突破

一位出现狼疮肾炎的青少年患者在使用抗CD19 CAR-T后,病情得到了持续缓解。论文提交出版社时,该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

SVN: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风风险的十年跟踪调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持续10年的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仍增高,同时由于出血性中风的风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谨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