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人类基因突变地图

2015-08-11 佚名 生物谷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不同种族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或许主要取决于名为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的结构元件,相比其它基因特性,比如单核苷酸突变(SNVs)而言,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此前并没有被科学家们仔细研究过,因为研究者很难对基因拷贝数变异进行遗传测序。文章中研究人员对236名个体进行研究,分析了参与者的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不同种族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或许主要取决于名为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的结构元件,相比其它基因特性,比如单核苷酸突变(SNVs)而言,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此前并没有被科学家们仔细研究过,因为研究者很难对基因拷贝数变异进行遗传测序。

文章中研究人员对236名个体进行研究,分析了参与者的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和单核苷酸突变(SNVs),研究者表示,基因拷贝数变异的中等大小被鉴别为7396个碱基对,随后他们对每一个基因组都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测序研究并且获得了大量的基因组数据;利用测序数据研究人员就可以重建大约2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的基因组,并且将其同黑猩猩和猩猩的相关基因组序列进行对比。

对比分析后研究者发现,在远古的人类祖先的基因组中至少有4000万个额外的DNA碱基对,而这些碱基对在现代人的基因组中并未发现,这些序列中的一部分保留在多个现代非洲人机体中,这就说明额外序列的缺失或许是人类从非洲大陆迁移出去所造成的。

研究者Eichler及其同事将现代人类基因组同三名古代谱系人类的基因组进行对比,同时也和两种灭绝的种类的谱系进行了对比,即穴居人和Denisova人;结果发现,相比单核苷酸突变而言,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是前者的7倍多样性来源。当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事件发生较少时,两个个体之间的碱基对数量是不同的,而且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尤其是在重复的区域中,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和单核苷酸突变(SNVs)之间的不同很可能会随着新型测序平台的建立而不断扩大,这就可以帮助理解人类的遗传突变。

基因拷贝数变异的复制是最大多样性产生的来源,而相比进行CNV的剔除而言,这些特性影响基因表达的可能性是前者的4倍,这就表明复制的选择和剔除或许会通过进化表现出较多的不同,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在非非洲的人群基因组中CNV对基因组的多样性影响较大。

最后研究者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对比不同现代人群的特殊CNV位点来确定正向和负向的选择同时将其同疾病发病风险相关连,本文研究揭示了进化如何对不同的基因组元件起作用,但目前研究者仍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来理解人类基因组中的哪种CNV是无作用的或者是有害的。

原文出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75078, encodeId=986913e5078a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4915998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CI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998, encryptionId=2949159989d, topicName=SCI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7a3387, createdName=jichang, createdTime=Thu Aug 13 08:32:00 CST 2015, time=2015-08-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8-13 jichang

相关资讯

一种方法,消除疤痕、抗衰老还能治百病!这是科学,不是神话

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身体内某种特定的细胞损伤造成的。如果能直接用健康的细胞把受损的细胞替换掉并继续完成之前的工作,很有可能病就这样轻松治愈了。事实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科学家们还是在寻找一种方法,能把一种健康的细胞重新编程,转变成为患者需要的那种细胞,用于替换受损细胞。这一过程被称作直接重编程(direct reprogramming),让“重塑细胞的命运”成为可能。这意味着医生可以在人体

Int J Epidemiol:聪明的人更长寿——基因说的,不是我说的

目前已可明显地观察到越聪明的人活得越久,本研究首次从基因方面探讨这个现象的原因,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流行病学杂志。通过分析来自双胞胎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基因在智力与寿命关联中起到了95%的作用。他们发现,双胞胎中较聪明的那位活的更久一些,而且这种差异在异卵双胞胎较同卵双胞胎更为明显。研究人员发现,将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的基因对比有助于辨别基因以及其他共同环境因素(如住宿,教育以及儿童时期的

J Clin Endocrinol Metab:一夜不睡便可改变基因

没有人喜欢整晚缺睡,但这却是绝大多数人时不时必须做的。对于轮班工作的人,随着工作时间而更改睡眠模式是意料之中的事;对于考前抱佛脚或考后庆祝放假的学生而言,通宵也是很普遍的;而睡眠紊乱的病人更是经常夜晚失眠。然而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通宵不眠对身体的影响程度可能比以往所认为的更深。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仅仅通宵一晚便可改变控制我们细胞生物钟的基因。研究人员招募了15名健康的

EBioMedicine:基因表达标志可识别肺癌的侵袭性

EBioMedicine:基因表达标志可识别侵袭性肺癌虽然一些肺癌筛查手段可以早期识别肿瘤,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率。近日,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及意大利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区分不同的肿瘤类型来解释这个现象,该研究结果发表于EBioMedicine。为了能在肺癌的早期阶段便可识别,在过去的15年里,意大利研究人员使用CT检查了超过5000名重度吸烟者,目前已成功实现了这个目标

Cell:ZFHX3基因对生物钟的作用惊天动地

研究重点关注的是ZFHX3基因(在下丘脑中高度活跃并积极表达),且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体生物钟会保持如此的一致,及为什么不定期的工作时间会对员工的健康产生负面作用。早前,今日医学新闻报道了民众就轮班工作影响机体健康的普遍看法,揭示了生物钟紊乱后会对机体睡眠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并有可能增加某些疾病的患病率。“我们都知道,生物钟如果遭到破坏的话,则机体健康肯定会受到影响。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详细介绍

男女免疫系统基因运作不同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据MedicalXpress网站2015年7月29日转载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消息,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女性免疫系统基因运作不同于男性。下面图1是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提供的显示真核DNA片段中的编码分区,可见基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