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海交大杭化莲/王存团队通过空间多位点测序,为肝癌异质性评估和患者免疫分型提供新思路

2023-02-17 “生物世界”公众号 “生物世界”公众号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提出了评估肝癌瘤内异质性的新方法,同时也为解决单位点采样导致的异质性偏倚提供潜在解决方案。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肝移植中心杭化莲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王存团队合作,在 Genome Medicine 期刊和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提出了评估肝癌瘤内异质性的新方法,同时也为解决单位点采样导致的异质性偏倚提供潜在解决方案。

肿瘤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包含了肿瘤细胞来源的异质性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肿瘤异质性是患者不良预后以及治疗抵抗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患者瘤内异质性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瘤内异质性的存在还会影响基于单位点采样判断患者分型的可靠性。单位点采样情况下瘤内异质性造成的患者评估偏倚仍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既往研究在进行肿瘤多位点采样时一般无法精准记录采样位点的空间坐标,因此,采样位点的空间位置对瘤内异质性评估所造成的影响往往会被忽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的采样方法SLS(spatial localization sampling),通过联合运用辅助工具与图像分析软件,获得了所有采样位点精确的二维空间坐标。研究团队随后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了转录组和外显子测序。通过联合分析空间数据和分子数据,研究团队证明瘤内的转录组和基因组水平的异质性都会受到采样位点空间位置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患者瘤内异质性的评估指标,即标准化的异质性分数(normalized diversity score),其通过对采样点空间位置的矫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采样偏倚对异质性评估带来的影响。

当前大多数用于肝癌预后风险评估的模型都是基于单区域采样队列开发,这些风险评估模型在开发时未完全考虑瘤内异质性这一重要因素,因此很容易受采样偏倚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准确性受到较大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衡量基因水平(gene-wise)异质性的指标IHS(integrated heterogeneity score),并基于此开发用于肝癌患者风险评估的模型LHRS(low-heterogeneity risk stratification)。与先前发表的多个肝癌风险评估模型相比,LHRS不仅可以更准确的预测肝癌患者的预后,还可以克服瘤内异质性所带来的影响。

此外,对肝癌患者进行免疫状态的评估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前,有研究指明了一个基于20个基因的基因集,可将肝癌患者分为炎性(inflamed)或非炎性(non-inflamed)亚型,而炎性亚型的肝癌患者更有可能对免疫治疗响应。本研究通过将该基因集应用于多区域采样队列,证明了其易受瘤内异质性偏倚的影响从而无法提供准确的免疫评估结果。为此,研究团队在IHS基础上开发了一个新的基于29个基因的基因集,并证明其在区分炎性(inflamed)或非炎性(non-inflamed)患者亚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学科带头人夏强和肝脏外科主任医师杭化莲、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研究员和王存研究员及附属仁济医院生物样本库主任康晓楠共同指导该研究,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杨晨、硕士研究生张琳梦以及肝脏外科硕士研究生张森权等分别为这两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重点项目”资助完成。

原始出处:

Zhang, L., Tang, N., Yang, C. et al. Combating inconsistent evaluation of intra-tumor immune status by a novel transcriptomic signatur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8, 61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2-01262-x.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TT:有望成为新型抗肝癌药物!广州医科大学李斌团队揭示蛋白翻译后修饰促进肝癌进展机制

这项研究表明地氯雷他定可使HCC细胞对传统化疗药物增敏。研究证明了NMT1通过增强VILIP3蛋白的肉豆蔻酰化和稳定性来促进肝癌的发生。

Hepatology:浙江大学徐骁团队发现DOCK2可能是肝癌免疫治疗耐受的关键机制

该研究表明,恢复DOCK2 介导的效应 T细胞杀伤能力有助于增强肝癌免疫治疗效果。

Clin Trans Gastroenterology:口服支链氨基酸补充剂可以改善晚期肝病患者预后

本项研究结果证实口服 BCAA 补充剂,以及不可吸收的双糖和/或利福昔明,仍然是预防肝硬化患者 HE 的主要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Lancet 等连发多篇!不要喝酒,不要喝酒,不要喝酒,饮酒容易引起食管癌,肝癌,心血管等疾病

饮酒与多种癌症有因果关系。该研究提供了 2020 年酒精所致癌症负担的全球、区域和国家估计,以为全球不同环境中的酒精政策和癌症控制提供信息。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血制品输注对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

8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如何治疗才能实现临床治愈?

我国是肝癌发病大国,且由于肝癌症状不明确,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那么,中晚期肝癌还有机会治愈吗?应该如何治疗才能获得治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