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刘星吟团队揭示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吲哚-3-乳酸的抗肿瘤免疫新机制

2023-05-17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植物乳杆菌及其衍生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ILA)通过改变染色质的可及性增强CD8+T细胞抗结直肠肿瘤免疫的表观遗传学新机制。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第三的癌症每年新增发病人数近200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接近100万(仅次于肺癌。大约每25个人就有1人会在其一生中患上结直肠癌。而在我国,结直肠癌年发病人数仅次于肝癌,2020年新增56万结直肠癌患者。更重要的是,近30年来,5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

肠道微生态失衡以及肠道微生物衍生代谢物的改变与结直肠癌有关。先前的研究表明,肠道益生菌,包括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在小鼠模型中具有改善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1-3】。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通过调节CD8+T细胞的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4】。然而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如何增强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新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衍生的代谢物可以诱导表观遗传修饰,对健康状况和疾病易感性具有潜在的影响。然而目前对结直肠癌中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表观遗传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 

2023年5月15日,南京医科大学刘星吟课题组在 Cell Metabolism 期刊发表了题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derived indole-3-lactic acid ameliorates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via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CD8+ T cell immunit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植物乳杆菌及其衍生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ILA)通过改变染色质的可及性增强CD8+T细胞抗结直肠肿瘤免疫的表观遗传学新机制。

图片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相继构建了急性小鼠肠炎模型,原位化学诱导的结直肠癌动物模型,结直肠癌皮下瘤模型,发现植物乳杆菌及其衍生的代谢物ILA能显著改善了小鼠的肠道炎症、肠道微生态失衡,抑制了结直肠癌肿瘤的生长。通过注射抗CD8抗体到皮下瘤小鼠以及荷瘤免疫缺陷Rag1/小鼠,研究者证实ILA的抑瘤作用部分是由肿瘤浸润的CD8+T细胞介导的。接着,研究者通过转移经ILA诱导BMDCs 和CD8+T细胞到荷瘤小鼠进一步证实,一方面ILA通过增强IL12a增强子区域周围的H3K27ac富集和染色质可及性来促进DCs的IL12a产生,从而启动CD8+ 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直接增强肿瘤侵润CD8+T细胞分泌IFN-γ+和GzmB+而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大量证据表明,高胆固醇饮食的摄入会增加患各种癌症的风险,包括结肠直肠癌【5】。研究者构建了高胆固醇饮食诱导下的原位结直肠癌模型,发现植物乳杆菌及其ILA可提高由HCD导致的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肠道固有层中IFN-γ+ GzmB+ CD8+T细胞的下降,而在高脂诱导的皮下瘤模型中,研究者发现植物乳杆菌及其ILA显著降低了肿瘤组织的胆固醇水平,提升了高脂导致的瘤微环境中IFN-γ+ GzmB+ CD8+T细胞的比例。

为了进一步揭示ILA增强肿瘤侵润CD8+ T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者进一步通过ATAC-seq 和CUT&Tag等技术证实ILA通过与CD8+T 细胞的染色质绝缘子蛋白CTCF相互作用,改变染色质的可及性,调控了CD8+ T细胞中 CTCF与转录活性边界的差异结合并降低CD8+T细胞中调节胆固醇代谢的重要基因Saa3的表达,进而降低CD8+ T细胞的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强肿瘤浸润性CD8+T细胞的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该研究首次阐释了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吲哚-3-乳酸通过调控染色质的可及性进而调控胆固醇代谢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为肠道微生物介导的抗肿瘤免疫的表观遗传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见解,为CRC患者的防治策略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图片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殖医学及其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刘星吟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张青青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赵晴为该论文的第二作者,其他对该论文做出重要贡献的还包括刘星吟教授课题组研究生李涛,路龙娅,张鸿,王飞等人,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教授为该论文提供了重要的建议和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3.04.015

参考文献:

1. Oh, N.S., Lee, J.Y., Kim, Y.T., Kim, S.H., and Lee, J.H. (2020). Cancer-protective effect of a synbiotic combination between Lactobacillus gasseri 505 and a Cudrania tricuspidata leaf extract on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Gut Microbes 12, 1785803. 10.1080/19490976.2020.1785803.

2. Sivan, A., Corrales, L., Hubert, N., Williams, J.B., Aquino-Michaels, K., Earley, Z.M., Benyamin, F.W., Lei, Y.M., Jabri, B., Alegre, M.L., et al. (2015). Commensal Bifidobacterium promotes antitumor immunity and facilitates anti-PD-L1 efficacy. Science 350, 1084-1089. 10.1126/science.aac4255.

3. Jia, L., Wu, R., Han, N., Fu, J., Luo, Z., Guo, L., Su, Y., Du, J., and Liu, Y. (2020).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nd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regulate the Th17/Treg balance in colitis via TLR4 and TLR2. Clin Transl Immunology 9, e1213. 10.1002/cti2.1213.

4. Yachida, S., Mizutani, S., Shiroma, H., Shiba, S., Nakajima, T., Sakamoto, T., Watanabe, H., Masuda, K., Nishimoto, Y., Kubo, M., et al. (2019). Metagen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es reveal distinct stage-specific phenotypes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cancer. Nat Med 25, 968-976. 10.1038/s41591-019-0458-7.

5. Hu, J., La Vecchia, C., de Groh, M., Negri, E., Morrison, H., Mery, L., and Canadian Cancer Registries Epidemiology Research, G. (2012). Dietary cholesterol intake and cancer. Ann Oncol 23, 491-500. 10.1093/annonc/mdr15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rit J Cancer:用于预测结直肠肿瘤风险的微生物标志物

该综述提供了支持不同类型微生物物种之间关联的证据及其对结直肠肿瘤的预测价值的观点。从病例对照研究开发的预测模型需要在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中开展进一步的外部验证。

2019 ESGE指南:结直肠肿瘤检测和鉴别的高级影像学检查——更新版

2019年11月,欧洲胃肠道内窥镜学会(ESGE)发布了结直肠肿瘤检测和鉴别的高级影像学检查指南,该指南是对2014年指南的更新。指南主要内容涉及结直肠肿瘤在平均风险人群中的检测,结直肠肿瘤高危人群具有遗传综合症的检测,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的检测和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性小结直肠息肉的鉴别,高级影像学检查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专家共识(2019版)

近年来,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我国发展迅速。我国《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专家共识(2017 版)》及国际《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专家共识》相继发布,这些共识对我国乃至国际NOSES 手术规范化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对NOSES 理念技术的更新,目前结直肠肿瘤NOSES 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在2017 版共识基础上,再版修订并发布了新版《结直肠肿

Cell Research:中国科学院杨巍维/李国辉/广州大学王雄军/复旦大学李全林发现结直肠肿瘤发生的调控新机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能磷酸化可溶性代谢物的代谢酶也能磷酸化多种蛋白质底物作为蛋白激酶,以调节细胞周期、凋亡和许多其他基本细胞过程。

Gut:不要吸烟!不要吸烟!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发现香烟烟雾可以促进结直肠癌

该研究发现香烟烟雾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中具有促肿瘤作用。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吸烟会显著增加炎性肠病患者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

吸烟会显著增加炎性肠病患者的结直肠瘤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