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癌

2023-02-17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发表于上海

壶腹癌

图片
       术语
定义
  • 为一组异质起源于Vater壶腹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腺癌)
       影像
一般特征
  • 最佳诊断线索
    • 壶腹部的软组织肿块
    • 双管征即同时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梗阻
  • 位置
    • 位于Vater壶腹区域或覆盖壶腹周围十二指肠黏膜
  • 形态
    • 可以是边界清楚的分叶状肿块或是浸润性为主而边界不清的肿块
CT表现
  • 壶腹区密度多样的肿块(低密度最常见)
    • 几乎均伴有由肿块引起的CBD(胆总管)突然截断和CBD阻塞
    • PD(胰管)梗阻仅占约50%,而壶腹部肿瘤相比胰腺癌少引起上游胰腺萎缩
  • 小肿块在CT上通常看不见(或是其他任何影像学方法)
    • 辅助征象提示肿瘤的存在(如双管征,胆道不规则阻塞等)
  •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淋巴结或肝
MR表现
  • 典型的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中等至高信号,在增强T1WI上相对胰腺呈低强化
  • 伴有CBD±PD的突然截断和扩张
    • MRCP:CBD末端突然的,不规则截断有助于引导胰腺肿块的活检
  • DWI图像可以增加小肿块检出的敏感性(恶性壶腹部肿瘤的ADC值低于良性病灶)
超声表现
  • 灰阶超声
    • 可作为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初步筛查工具来探查胆总管扩张
    • 远端CBD和PD由于肠道气体的原因而难以显示
      • 壶腹部肿块在超声上几乎不可见
  • 超声内镜
    • 肿瘤于内镜下是可显示的,超声内镜可以引导活检并提高活检质量
    • T分期的最佳方法(准确率达到90%)
    • 可以帮助探查和活检转移性淋巴结
平片表现
  • ERCP
    • 壶腹部肿块在大多数病例中可以很容易地在内镜下显示,并易于活检
      • 对于较小肿块的检出优于CT
    • 胆管造影显示CBD与PD的梗阻,表现为在肿块处的突然截断
透视表现
  • 消化道造影:于十二指肠降部壶腹区可见充盈缺损表现
    • 无特异性征象与胰腺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鉴别
成像推荐
  • 最佳影像方案
    • 增强CT胰腺专用双期扫描方案,或者MR并同时行MRCP
  • 推荐检查方案
    • 患者在CT上机扫描前饮用500cc水,用以扩张十二指肠(有助于壶腹部的显示)
    • 双期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是提高肿瘤显示的关键
      • 病变在不同期相显示程度可能或多或少会有差异
    • 冠状位多平面(MPR)和曲面重组有助于评价扩张CBD,以鉴别良、恶性梗阻
       鉴别诊断
胰头癌累及壶腹部
  • 低密度、浸润性肿块伴有CBD及PD的梗阻,并且累及腹膜后血管
  • 经常出现病变上游的胰腺萎缩(壶腹癌少见)
壶腹腺瘤
  • 良性病变,可能为壶腹癌的癌前病变
  • 在CT上与壶腹癌难以区分,其严重梗阻性扩张的发病率稍低
末段胆总管癌
  • 20%的胆管癌发生在胆总管远段1/3处
  • 增强CT/MR动脉期可显示部分富血供,并可见延迟期强化
  • 通常表现为CBD壁不对称的增厚/强化,但是也可以表现为局限的肿块
  • 扩张胆管于肿块层面突然截断
  • 预后较壶腹癌差
壶腹周围十二指肠癌
  • 十二指肠是小肠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
  • 较大的十二指肠腺癌可能侵及壶腹和胰腺造成导管的梗阻,但是导管扩张(CBD或PD)较壶腹肿瘤少见
壶腹类癌
  • 罕见肿瘤,增强CT上动脉期高强化
  • 即使原发灶较小也有早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倾向
       病理
一般特征
  • 病因
    • 腺瘤被认为含有致癌变的基因序列(与结直肠癌类似)
      • 60%的腺瘤内含有侵袭性癌灶
      • 影像上不能区分壶腹腺瘤与侵袭性癌灶
    • 显著的肿瘤异质性,即病灶可为三种成分构成,并且无法通过影像进行区分
      • 病变起源于壶腹部十二指肠上皮(肠型)
        • 病灶大并且早期即可有淋巴结转移
        • 预后与十二指肠腺癌类似
      • 病变起源于末梢CBD或胰管的胰胆管上皮(胰胆管型)
        • 三种类型中预后最差的一型,生物学行为近似胰腺癌
      • 壶腹内兼具十二指肠及胰胆管上皮起源(混合型)
        • 预后最好,因起源于壶腹内,所以早期即可发生胆管梗阻,早期出现黄疸表现
        • 较少出现具有显著侵袭性的成分
  • 遗传学
    • 在遗传性息肉综合征患者中发病率显著增加(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
分期、分级和分类
  • TNM分期关系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 胰周区域以外的淋巴结转移为M1
    • T1:病变局限于壶腹
    • T2: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壁
    • T3:肿瘤浸润胰腺组织深度<2cm
    • T4:肿瘤浸润胰腺组织深度>2cm
显微镜下特征
  • 恶性导管上皮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化和坏死
  • 组织学范围包括:不典型增生、原位癌、frank腺癌
       临床问题
临床表现
  • 最常见的体征/症状
    • 梗阻性黄疸是最常见的症状(80%),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CBD梗阻
    • 体重下降(61%)、腹痛、背痛(46%)
  • 其他体征/症状
    • 消化道出血致血便
    • 腹泻或脂肪泻
    • 恶心、消化不良
    • 胆管炎所致的发热、寒战
  • 临床特征
    • 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
    • 可有肿瘤标记物CEA或CA199的增高
      • 对壶腹癌既无敏感性也无特异性
      • 术前肿瘤标记物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人群分布特征
  • 年龄
    • 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患者发病更早一些)
  • 性别
    • 男:女=2:1
  • 流行病学
    • 罕见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2%,占壶腹周围病变的6%
    • 发病率:(4~6)/100万
    • 与吸烟(30%)和糖尿病(17%)有关
自然病史及预后
  • 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以及发现时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 预后
    • 好于胆管或胰腺起源的壶腹周围癌
    • 略差于壶腹周围十二指肠癌
    • 据报道淋巴结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4%~80%,阳性患者则为17%~50%
    • 生存率最佳条件:手术切缘阴性、淋巴结阴性,并且肿瘤分化良好
治疗
  • ERCP支架置人术用以术前治疗胆系梗阻
  • 对于手术风险较小的患者可以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Whipple术式,经典或保留幽门均可)
  • 局限性切除(壶腹切除术)的局部复发风险较高,且长期生存率较低
    • 可作为无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治疗选择之一
       诊断要点
关注点
  • 壶腹癌与其他壶腹周围肿瘤(胰腺或者十二指肠癌等)的鉴别可能比较困难,但手术治疗方法是一样的(Whipple术式)
读片要点
  • 在增强CT中利用水充分扩张十二指肠是发现壶腹部肿物的关键
  • 较小的壶腹肿瘤在增强CT及MR上均难以被发现,此时间接征象(如双管征)能够提示肿瘤的存在
图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如何无创区分良性和恶性Vater壶腹管狭窄?

与MRI相比,多排CT扫描更容易获得、成本更低、空间分辨率也很好,因此广泛用于Vater壶腹管狭窄的初级评估。

Eur Radiol:如何运用临床和CT表现预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预后?

既往壶腹腺癌仅定义为起源于AoV和十二指肠乳头的肿瘤,与其他壶腹周围癌如十二指肠癌、胰腺癌和远端CBD癌相区别。然而,壶腹腺癌的影像学特征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