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相关肝癌更“中意”男性

2012-03-23 MedSci MedSci原创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约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 儿童时期慢性感染HBV者成年后,约25%死于肝细胞癌(HCC)或肝硬化。2006年中国的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一般人群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以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9300万,其中30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10年一项研究中统计了我国不同地区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约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 儿童时期慢性感染HBV者成年后,约25%死于肝细胞癌(HCC)或肝硬化。2006年中国的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一般人群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以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9300万,其中30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10年一项研究中统计了我国不同地区的HBsAg携带率(图)。总之,HBV感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inserted image

本图摘于《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与预防》[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10,19(3):777]杂志

  慢性HBV感染是发生HCC的一种主要原因,有趣的是,HBV相关HCC的发生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HBV携带者的HBV相关HCC发生率较女性携带者高5~7倍,而长期暴露于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或绝经后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HBV携带者的HCC发生率较低。最近,国际期刊的一项研究可能为此现象提供了依据。

  研究证据

  2012年1月10日,《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在线报告中国台湾大学陈培哲等的研究。研究者以卵巢切除的雌性小鼠和补充雌激素的雄性小鼠为对象,观察在肝细胞有HBV 复制的转基因小鼠中雌激素对HBV滴度的影响。结果为,雌激素可正调节雌激素受体(ER)-α从而抑制HBV基因转录,这或可解释为何HBV感染女性的病毒载量和肝癌发生率均低于HBV感染的男性。

  2月27日,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表美国布朗大学肝脏研究中心佟(Shuping Tong)撰写的述评。他认为,HB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但仅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纤维化和HCC,且无论如何,目前都可将HBV看作是一种性激素反应性病毒。

  专家观点

  深圳东湖医院肝病科的王松主任医师就此研究发表了他的观点:慢性HBV感染与原发性HCC的发生关系密切,其病原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或与内源和外源性因素都有关。亚洲的外源性因素主要为肝炎病毒和黄曲霉菌素。内源性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史、免疫状态、激素水平及DNA损伤修复能力等。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HBV慢性感染及HBV相关HCC的女性患者均少于男性,此研究是上述临床观察的理论支持,但也存在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的局限是只在小鼠模型和人类肝细胞水平上研究了雌激素对HBV复制的影响,但未研究其与人类HBV自然感染过程的相关程度。

  这项研究提示,男性慢性HBV感染者,尤其是成年感染者,应该高度警惕HCC的发生。因此,全科医生应建议30岁以上及有明显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无论肝功能是否异常,都应每3~6个月(若有肝癌家族史可适当缩短检查间隔)视条件进行以下检查: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酸性铁蛋白及肝脏超声检查等。全科医生对男性患者更应嘱其严格遵守随访建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同时,慢性乙肝患者应戒烟酒,勿食霉变食物(如花生或玉米等),少食煎炸、烧烤或腌腊类食物,远离有害环境(如甲醛或氯仿等)。肝硬化者应尽早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抗病毒治疗。

  指南推荐

  中华肝病学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随访意见如下。

  ·治疗结束后,不论有无治疗应答,停药后半年内至少每2个月检测1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胆红素(必要时)、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以后每3~6个月检测1次,至少随访12个月;

  ·对于持续ALT正常且HBV DNA阴性者,建议至少每6个月进行HBV DNA、ALT、AFP和超声显像检查;

  ·对于ALT正常但HBV DNA阳性者,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HBV DNA和ALT,每6个月进行AFP和超声显像检查;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特别是HCC高危患者(>40岁、男性、嗜酒、肝功能不全或已有AFP增高),应每3~6个月检测AFP和腹部超声显像[必要时做CT或磁共振成像(MRI)],以早期发现HCC;

  ·肝硬化者应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或上消化道X线造影,以观察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进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36563, encodeId=355718365630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9d08524b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HBV#</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24, encryptionId=f9d08524be, topicName=HBV)],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e87531, createdName=klivis, createdTime=Thu Jun 21 01:58:00 CST 2012, time=2012-06-2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2-06-21 klivis

相关资讯

王宇明:慢性乙肝抗HBV优化治疗策略

图1 韩国研究显示LAM经治患者换用ETV增加耐药风险 图2 LAM的年治疗费用在中国患者的承受力范围内 图3 优化治疗方案贯穿中国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全程   随着全球对慢性乙肝(CHB)防治工作的日益重视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研究的逐渐深入,新的数据大量涌现,新的抗HBV药物不断上市,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和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相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