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富含抑制HIV的化合物

2013-08-01 佚名 生物探索

根据乔治梅岑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大豆(俗称黄豆)中存在一种成分能够抑制艾滋病毒,这种化合物可能在未来成为治疗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并且解决了目前临床治疗所存在的病毒耐药性等问题。 乔治梅岑大学生物防御和传染病领域的专家吴云涛教授从事艾滋病研究多年,在他这项刚刚起步的研究中,来自大豆和其它一些植物的化合物——染料木素(Genistein)显示出了它是在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方面的潜力。虽然吴云涛的研究

根据乔治梅岑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大豆(俗称黄豆)中存在一种成分能够抑制艾滋病毒,这种化合物可能在未来成为治疗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并且解决了目前临床治疗所存在的病毒耐药性等问题。

乔治梅岑大学生物防御和传染病领域的专家吴云涛教授从事艾滋病研究多年,在他这项刚刚起步的研究中,来自大豆和其它一些植物的化合物——染料木素(Genistein)显示出了它是在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方面的潜力。虽然吴云涛的研究正在遭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近日的财政困难和预算削减的影响,但他的实验室已经找到新的资金来源继续针对艾滋病毒的研究,其中就包括染料木素研究项目。

染料木素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种抑制剂的工作原理是阻断生物信号从细胞表面的感受器到细胞自身内部的传导过程。这些位于细胞表面的感受器能够告诉细胞它们目前所处的环境,并且还负责与周边的其它细胞进行通信交流。HIV就是利用这些感受器欺骗细胞,使它们向自身内部发送能改变细胞结构信号,从而使病毒可以进入并传播。但染料木素封锁了这一信号并且阻止HIV找到进入细胞内部的路径。这与用于抑制HIV的抗逆转录药物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

“不同于直接作用于病毒的药物,染料木素干扰的是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吴云涛说。“因此这样一来,病毒耐药性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我们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临床实验能够证明染料木素有效,那它就可以作为一种针对艾滋病毒感染的补充治疗方式。”

吴云涛从植物中找到的这种化合物不仅能够帮助人类治疗艾滋病,也可以可以解决药物毒性的问题。因为染料木素是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不存在药物毒性,这对于需要终身治疗艾滋患者是非常好的事情。通常情况下,患者要每天服用多种药物组合以抑制病毒,这样的服药频率会产生药物毒副作用。此外,艾滋病病毒发生变异,正在具备耐药性,也许有一天药物的疗效会减弱。

染料木素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但这并不是说人类可以通过食用大量豆制品来治疗疾病。“虽然有多种植物富含染料木素,但是通过进食获取的染料木素量是否足够抑制HIV仍然未知。”吴教授说。目前吴云涛和他的团队正在寻找发挥HIV抑制作用的染料木素剂量,因为他们认为植物所含的剂量还是不够高,新药的研发还是非常必要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06278, encodeId=116919062e89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795334e22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化合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3472, encryptionId=7795334e220, topicName=化合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67e204, createdName=wangyang7958, createdTime=Mon Jul 07 08:41:00 CST 2014, time=2014-07-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青年学生染艾人数呈上升趋势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于竞进30日表示,2012年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当年新发现1700例,较2011年上升24.5%。   于竞进是在当日举行的“青春红丝带”——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地“三进”防艾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作上述表示的。这项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活动将深入校园、社区和工地,广泛宣传艾滋病知识,号召更多人关注并参与艾滋病防治

艾滋病疫苗载体被证有毒

     对一项大型HIV疫苗实验进行的分析显示,该疫苗并没有疗效,攻克HIV的希望又破灭了。   近日,两项实验的毁灭性结果再次使研究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疫苗战略的评估陷入混乱,而一个广泛应用于疫苗和基因治疗研究的载体也因此引起了他们的担忧。这样的双重打击表明,疫苗作为减缓艾滋病流行的最有效方法,其成功研制仍任重道远。   4月22日,第一个坏消息传来。一个监督正在进行的最大的HIV

J Virol:我国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主持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日前,张林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病毒学》上发表了题为《粘膜免疫复制型载体艾滋病疫苗可有效控制猴艾滋病毒致病》的研究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联合使用复制性痘苗病毒载体和粘膜途径初次免疫的创新型艾滋病疫苗战略,为疫苗进一步优化和人体试验打下了基础。 虽然粘膜作为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器官,但还没有进入临床试验的针对艾滋病感染的粘膜疫苗。“

PLoS ONE:特定润滑剂的使用并不会增加艾滋病感染风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揭示了,水性、非处方的个体润滑剂(可刺激阴道、直肠,使其兴奋)并不会增加HIV的易感性,尽管如此,研究者表示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来评估个体润滑剂的安全性以及对上皮组织的副作用。 研究者Charlene S. Dezzutti说,我们检测了许多种类的个人润滑剂,其对组织的损伤唯一一点就是高渗透性。尽管我们知道细胞毒性和高渗透性的润滑剂有关,但是这种

BMC Medical Genomics:逆转艾滋病病毒易感性机制获发现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科研人员发现能够逆转艾滋病病毒-1型(HIV-1)易感性的主要靶细胞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医学遗传学》和《国际免疫学杂志》上。该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项目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资助。 据介绍,自1981年首次发现HIV以来,虽然历经30多年的研究,但在HIV-1导致免疫缺陷的细胞和分子机理中,仍有许多关键问题不清楚。CD4+T细胞是HIV-1

Lancet :研究称泰诺福韦可降低吸毒者感染艾滋病毒风险

泰国和美国的最新联合研究成果显示,每日定时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泰诺福韦,可有效降低通过注射方式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这一研究项目由泰国卫生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人员从2005年开始共同实施。报告已发表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