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得主:张存浩、程开甲

2014-01-10 佚名 生物探索

今天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礼堂举行。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奖金为500万元。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物理化学家张存浩和物理学家程开甲获得。 如下为两位学者的介绍 张存浩院士简介 张存浩,男,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山东无棣人,1928年2月出生。他是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长期从

今天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礼堂举行。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奖金为500万元。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物理化学家张存浩和物理学家程开甲获得。

如下为两位学者的介绍

张存浩院士简介

张存浩,男,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山东无棣人,1928年2月出生。他是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成果。

上世纪50年代,张存浩与合作者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乙烯及三碳以上产品产率超过当时国际最高水平。60年代,他致力于固液和固体火箭推进剂及发动机的研究,与合作者首次提出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比较全面完整地解答了固体推进剂的侵蚀燃烧和临界流速现象。

上世纪70年代,张存浩开创了中国高能化学激光的研究领域,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氟化氢/氘化学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80年代以来,他开拓和引领中国短波长高能化学激光的研究和探索。1983年,他与合作者开展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研究;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效率及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2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整体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张存浩院士还注重化学激光的机理和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或领先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创研究极短寿命分子激发态的“离子凹陷光谱”方法,并用该方法首次测定了氨分子预解离激发态的寿命为100飞秒。该成果被《科学》主编列为亚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他还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混合电子态的分子碰撞传能过程中的量子干涉效应,并明确了此量子干涉效应本质上是一种物质波的干涉。这项成果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程开甲院士简介

程开甲,男,1918年8月出生,江苏吴江人,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留学英国,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副主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程开甲院士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是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

上世纪40年代初,程开甲先后在自由粒子狄拉克方程严格证明、五维场论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工作,与导师波恩共同提出了超导电性双带机理,在Nature、Physical Review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50年代,他在国内率先开展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在多年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固体物理学》。

上世纪60年代,程开甲建立发展了中国核爆炸理论,系统阐明了大气层核爆炸和地下核爆炸过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并在历次核试验中不断验证完善,成为中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和效应研究的重要依据。以该理论为指导,创立了核爆炸效应研究领域,建立完善不同方式核试验的技术路线、安全规范和技术措施;领导并推进了中国核试验技术体系的建立和科学发展,指导建立核试验测试诊断的基本框架,研究解决核试验的关键技术难题,满足了不断提高的核试验需求,支持了中国核武器设计改进和作战运用。

上世纪80年代,程开甲开创了中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领域。在他领导下,系统开展了核爆辐射环境、电子元器件与系统的抗辐射加固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利用核试验提供的辐射场进行辐射效应和加固方法的研究;指导建设先进的实验模拟条件,推动中国自行设计、建造核辐射模拟设施,开展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促进了中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提升中国战略武器的生存与突防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90年代以来,他不顾年迈,仍在材料理论、高功率微波等方面继续进行研究。

程开甲院士毕生在国防科学领域辛勤耕耘,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严谨求实,崇尚科学,无私奉献,勇于登攀,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49681, encodeId=70ea20496811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2aae4867b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科学技术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4867, encryptionId=f2aae4867ba, topicName=科学技术奖)],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7ca4300, createdName=wodejia-dayu, createdTime=Thu Nov 13 00:43:00 CST 2014, time=2014-11-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2013年测序市场大事盘点

2013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里,药企因为专利悬崖而愁云笼罩,测序市场却因为生意红火而热闹纷呈,多家巨头都有好戏上演:罗氏无奈放手Illumina,关闭454业务,牵手PacBio打造NGS诊断产品;Illumina底气十足收购多家公司,与OxfordNanopore分手,快速进军DNA测序临床应用领域;赛默飞136亿美元重磅收购LifeTech,震动了整个业界;被NatureMethods杂志

2013中国更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出炉

“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遴选工作日前已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文献评价中心完成,31日正式对外发布,科技界和社科界462种学术期刊分别入选两个名单。同时,作为上述遴选工作重要依据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3版)》(简称“CNKI-JCR”),也已通过70位期刊评价研究专家最终评审,并正式发布。据中国

Discover:2013年度十大科学故事

2013是一个不平凡的科学年。 这一年,我们发现了火星上的水体新线索;基因专利终于尘埃落定;干细胞培育功能性器官研究如火如荼。诸如此类的新发现注定使2013年成为科学发展的非凡一年。 火星上发现曾经存在水体的新线索 最近,好奇号漫游车已经完成了它的主要目标:确定火星是否曾经适宜居住。一条古老的干涸河床表明曾经存在水。科学家认为,远古火星

Medscape:从2013 AASLD看肝病学十大亮点

第64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2013 AASLD)于2013年11月1日-11月5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作为肝病学领域的国际盛会之一,AASLD着眼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2013年12月27日Medscape刊发了Cincinnati儿童医院医学中心William F. Balistreri教授总结的2013 AASLD十大亮点,现将部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基于64th AASLD上研究人

2013肺癌内科治疗进展撷萃

2013年所有肿瘤学术大会均已落下帷幕,在这些学术会议上,众多专家报告了各方研究结果,改变了或将改变肺癌临床治疗策略。现撷取今年肺癌的研究亮点以飨读者。 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有亮点 临床应用较多的EGFR靶向或ALK融合基因靶向的治疗药物后出现的耐药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人们也研发出了许多新型的靶向药物。 CO-1686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选择性共价EGFR突变抑制剂,可抑制关键活化点

J Watch:2013胃肠病学重点内容盘点

又 到了一年一度NEJM Journal Watch Gastroenterolog重点内容盘点的时候了。NEJM Journal Watch一直以来致力于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的最新资讯,从而帮助其对相关问题做出恰当的处理。今年的重点主要是一些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深远影响的研究。首先是炎症性肠病(IBD)方面,最重要的研究进展在于当存在对TNF-α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情况时,可通过辅以免疫调节剂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