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iovasc Res:谢峻团队揭示心-肠交互调控对心梗后再灌注损伤严重程度的调控机制

2024-05-12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威斯康星

首次揭示了心脏-肠道-微生物群-免疫轴的双向调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风暴中的重要作用,为日后开发针对菌群移位的AMI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I/R)损伤是目前心梗治疗的痛点和难点。大量证据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尽管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激活和消散的规律和机制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何种原因导致心肌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仍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在控制局部和全身免疫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相继有研究指出心肌梗死后存在肠道菌群结构的紊乱及比例的失衡。然而,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病程中,肠道与心脏间是否存在交互调控进而影响炎症反应的激活和消散最终影响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尚不清楚。

2023513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峻教授团队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Heart-gut microbiota communication determines the severity of cardiac injury after myocardial ischaemia/reperfus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心脏-肠道-微生物群-免疫轴的双向调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风暴中的重要作用,为日后开发针对菌群移位的AMI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首先,作者通过一项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的队列研究以探讨STEMI患者肠道细菌移位产物与炎症标志物和I/R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STEMI患者肠道菌群移位的标志物循环LPS水平、循环细菌DNA载量与炎症过度激活和I/R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是心梗血运重建后微循环障碍(MVO)的独立危险因素。

通过对临床队列的分析,作者发现了菌群移位标志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相关联性,为了进一步探索心肌I/R损伤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作者利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来明确心肌I/R损伤对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和移位的影响,发现以变形杆菌门异常增多为特点的肠道菌群紊乱是缺血再灌注后肠道菌群变化的主要特点,且肠道菌群紊乱会进一步诱发肠屏障受损。
接下来,作者利用FITC-葡聚糖示踪实验探究心肌I/R损伤对肠道通透性的影响,发现心肌I/R损伤后肠道通透性显著增加,提示微生物群跨越肠屏障发生移位的可能性。I/R小鼠血液微生物组与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似变化及循环中LPS的升高等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心肌I/R损伤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假说。为了进一步验证心肌I/R损伤下肠道细菌移位的存在,并确定移位细菌的目的地,作者利用生物发光柠檬酸杆菌小鼠灌胃实验及荧光原位杂交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心肌I/R损伤促进了肠道微生物群和细菌产物向循环以及肠外器官的移位和传播,首次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下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提供了直接证据。

 

为了探究肠道细菌移位是否直接影响心肌I/R损伤的严重程度,作者运用无菌小鼠和多联抗生素灌胃的肠道菌群清除小鼠进行I/R造模,结果发现阻断肠道菌群移位可以通过减少单核及中性粒细胞的动员减轻心肌炎症反应来减轻心肌I/R损伤,表明心肌I/R损伤这一病理状态下存在心--菌群-免疫轴的双向的调控,心肌I/R损伤诱导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和肠道屏障破坏,从而导致细菌移位,这些变化反过来又通过增加炎症加剧I/R损伤。

 

基于上述病理机制,作者尝试开发针对心--菌群-免疫双向调控轴的新型治疗策略。考虑到广谱抗生素应用的副作用极大、益生菌补充和粪菌移植需要长时间才能发挥疗效不适用于急性疾病,作者创新性地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类似物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肠道菌群移位这一病理进程,于国际上首次通过在体实验证实GLP-2类似物具有抑制肠道菌群移位、调节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瀑布、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综上,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存在心--菌群的交互调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引发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及肠道屏障的破坏,从而导致细菌移位,移位的细菌进入循环激活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促进脾脏及骨髓的单核细胞动员加剧心肌炎症反应从而加重再灌注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尝试通过靶向菌群移位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来减轻心肌I/R损伤,具有极大的转化价值和临床意义。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赵金璇主治医师、结直肠外科程伟主治医师以及南京大学医学院张奇硕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谢峻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标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获得国家科学自然基金(批准号: 82000264, 82070366, 81870358, 92068116, 82100533)和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批准号:BK20211501)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cardiovascres/article/119/6/1390/7010366?login=fals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4189, encodeId=73782204189c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086512e3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肌梗死#</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273, encryptionId=b086512e33c, topicName=心肌梗死)],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12 06:48:10 CST 2024, time=2024-05-12, status=1, ipAttribution=威斯康星)]
    2024-05-12 梅斯管理员 来自威斯康星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C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逆向重构的早期预测

当前心脏磁共振(CMR) 成像是确定LV容量和功能的金标准,可允许更高精度的LV测量,并提供了对心肌和微血管损伤过程的独特见解。

Nat Commun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曾文教授团队创制血管样诊疗一体再生缝线

文章报道了一种具有双向信号通信、按需泵送药物和心脏修复功能的微通道水凝胶缝合线。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心脏MRI自动评估心肌梗死后反常搏动的深度学习方法

临床上,传统的评估仅基于视觉分析的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脏磁共振 (CMR) 成像。然而,视觉解释是主观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经验。

Heliyon:当归补血汤治疗心肌梗死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体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当归补血汤(DBD)对心肌梗死的作用及机制。

European Radiology:如何应用MR鉴别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梗死样心肌炎?

现阶段,CMR是非侵入性心肌组织表征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以传统的信号强度为基础的MR序列提供了一个定性和半定量评估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机会。

陕西师范大学田振军联合脑与行为科学研究所贺志雄团队Adv Sci:M1区神经元通过中继脑区MnR调控心功能

该研究为深入分析脑与心脏之间的确切调控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为研究“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急性心梗右冠严重扭曲钙化植入支架后前向血流中断术后死亡

患者男性,79岁,因突发胸痛2小时急诊入院。

游走的血栓------溶栓剂化解于无形

患者男性,55岁,因发病2小时入院。

前降支支架内闭塞开通时遇到诡异无复流!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患者男性,58岁。PCI术后2年来院复查造影。患者2年前因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本次入院复查造影,平时无明显胸痛、胸闷。

怀疑心肌梗死时,需检测实验室指标?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症。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因缺血发生的局部坏死。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以下为临床常用检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