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感控规范,从1234567开始

2017-08-12 王鹏 SIFIC感染官微

大家“1”起学感染,共同进步共发展!1(h):负压病房隔离要求,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4]1(m):飞沫传播患者的隔离,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距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佩戴外科口罩[4]1(m):飞沫传播患者的隔离,与患者近距离接触(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4]1(m):医务人员近距离接触(距离小于1m),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

大家“1”起学感染

共同进步共发展!

1(h):负压病房隔离要求,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4]

1(m):飞沫传播患者的隔离,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距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佩戴外科口罩[4]

1(m):飞沫传播患者的隔离,与患者近距离接触(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4]

1(m):医务人员近距离接触(距离小于1m),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的措施,患者应佩戴外科口罩[13]

1(m):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m[21]

1(m):呼吸道卫生: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25]

1(天):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2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4]

1(天):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12] [26]

1(天):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12] [26]

1(天):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12]

1(天):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17]

1(天):手术部(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

1(天):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和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21]

1(天):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21]

1(天):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用后一消毒[21]

1(天):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21]

1(天):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遇污染后及时更换[21]

1(天):治疗车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每日进行清洁消毒,遇污染随时进行清洁消毒[26]

1(天):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表面)应每日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26]

1(天):对于性能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配置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26]

1(天):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27]

1(天):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27]

1(天):床栏、床旁桌,床头柜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27]

1(天):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27]

1(天):清洁区地面,台面,墙面应每天清洁[28]

1(天):注水瓶内用水为无菌水,每天更换[29]

1(天):条件不允许,应至少每天测漏一次[29]

1(天):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应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32]

1(天):生物监测每天使用时应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33]

1(周):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宜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8]

1(周):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12]

1(周):水质细菌学,内毒素检测时间:最初应每周检测1次,连续2次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细菌学监测应每月1次,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至少一次[19]

1(周):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21]

1(周):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时,应每周更换被套,床单,枕套[26]

1(周):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ICU,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27]

1(周):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27]

1(周):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遇污染随时进行消毒处理[28]

1(周):内镜及附件储存床(柜)应每周清洗1次[29]

1(周):储存区应配备物品存放柜(架)或存放车,并应每周对其进行清洁消毒[30]

1(周):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应至少每周监测一次[33]

1(周):干热灭菌生物监测应每周监测一次[33]

1(周):低温蒸汽甲醛生物监测应每周监测一次[33]

1(周):1周内不继续发生新发同类感染病例,或发病率恢复到医院感染暴发前的平均水平,说明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有效[34]

1(月):深部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术后一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9]

1(月):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9]

1(月):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9]

1(月):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30天,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80天,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80天,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80天[32]

1(月):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33]

1(年):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5]

1(年):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应当在1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15]

1(年):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23]

1(年):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23]

1(年):专兼职消毒灭菌工作人员,每年应至少参加消毒灭菌专业技术培训一次[30]

1(年):小型灭菌器每使用满12个月或维修后应同时进行生物,化学检测和物理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30]

1(年):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灭菌程序的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监测[33]

1(年):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监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监测[33]

1(年):低温灭菌器应每年定期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监测[33]

1(年):封口机应每年定期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监测[33]

1(年):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物进行监测[33]

1(年):应每年监测清洗消毒器的温度,时间等主要性能指标[33]

1(年):压力蒸汽灭菌定期监测: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监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监测仪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33]

1(室):呼吸道传染病区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安置于一室,两床间距离不少于1.1m[4]

1(名):医院应按每200至250张实际使用病床,配置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5]

1(套):新生儿病室应当配置必要的清洗消毒设施,每个房间至少配置一套洗手设施[21]

1(个):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m2[27]

1(次):宜每次清洗前测漏[29]

1(批次):植入物的灭菌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33]

“2”耳只闻圣贤书

轻松学习掌要领

2(层):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1]

2(层):手上有伤口时应佩戴双层手套[4]

2(层):手术器械若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两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32]

2(通道):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两通道[4]

2(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16]

2(EU/ml):内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EU/ml,干预限度为1 EU/ml[19]

2(小时):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12]

2(小时):报告单位和责任人应在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24]

2(小时):抽出的药液和配置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26]

2(天):新风机组粗效网宜每2天清洁一次,粗效过滤器宜1-2个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宜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一次,亚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8]

2(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超过2天[1]

2(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并负责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15]

2(天):使用后的医用织物暂存时间不超过48小时[28]

2(周):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24]

2(周):使用普通棉布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32]

2(年):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5]

2(年):县级市应当在2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15]

2(年):已投入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每两年对其进行一次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方可继续运行[23]

2(年):新上岗,转岗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岗位工作不满2年的专业人员宜参加基础培训[35]

“3”位同仁一起行

我师必在其中焉

3(小时):给药方法: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下即可[10]

3(月):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6]

3(月):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8]

3(月):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33]

3(月):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27]

3(月):菌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29]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3(月):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29]

3(月):每季度对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29]

3(月):每季度对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环境消毒效果进行监测[29]

3(月):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宜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30]

3(年):医疗废物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1]

3(年):其他监测资料保存应3年[29]

3(年):每个灭菌周期运行应形成文件记录,文件记录应保存3年[30]

3(年):追溯信息至少能保留3年[31]

3(年):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大于3年[33]

3(环节):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4]

3(床):普通病区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4]

3(床):新建,改建病室(房)宜设置独立卫生间,多人间床间距大于0.8M,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26]

3(类):斯伯尔丁分类法: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7]

3(类):抗菌药物分为三类:非限制,限制,特殊类抗菌药物[10]

3(类):透析室治疗区,治疗室等区域应当达到《医疗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三类环境的要求[22]

3(级):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即一,二,三级[14]

3(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分为三级:分别为一、二、三[24]

3(区):患者安置要求分为三区,清洁,潜在污染,污染区[25]

3(例):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他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34]

3(例):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他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侯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34]

知识通“4”面

学习路上无捷径

4(小时):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3]

4(小时):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26]

4(小时):裸露灭菌及一般容器包装的高度危险口腔器械灭菌后应立即使用,最长不超过4小时[30]

4(类):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的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16]

4(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感染切口四类[18]

4(级):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四级[16]

4(级)。防护服分类为四级:A、B、C、D[24]

4(级):医务人员分级防护要求为四级:一般防护,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25]

4(区):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四个区域:即低危险区域,中等危险区域,高危险区域,极高危险区域[4]

4(人):感染病病区隔离要求,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m[4]

4(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5]

4(步):洗涤周期分为预洗,主洗,漂洗,中和四步[28]

4(原则):医疗机构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遵循“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理”的基本原则[34]

“5”刻牢记于心中

时时刻刻不能忘

5(μm):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导致疾病传播[4]

5(μm):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传播[4]

5(μm):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4]

5 (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细菌菌落数应≤5cfu/cm2[6]

5(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分五代,分别为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10]

5(名):每名护士每班负责治疗与护理的患者应相对集中,且数量不超过5名透析患者[22]

5(kg):敷料包不宜超过5千克[32]

5(cm):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大于20cm,距墙大于5CM,距天花板大于50CM[32]

5(年):职业接触培训记录应当至少保存5年[3]

5(年):对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5年以上专业人员的培训宜以医院感染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主。[35]

“6”大法宝在手中

感染防控不落后

6(mm):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大于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应大于2.5cm[32]

6(月):非保藏机构实验室在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当在6个月内将菌(毒)种或样本就地销毁或交保藏机构保藏。[2]

6(月):已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5]

6(月):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11]

6(月):对初次透析患者对艾滋病等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一次[22]

6(月):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23]

6(月):每半年对工作人员手,物表进行一次卫生学抽检[28]

6(月):交接记录保存期应大于6个月[28]

6(月):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消毒剂浓度监测记录保存期应大于6个月[29]

6(月):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应大于6个月,[33]

感控学习不间断

每“7”学习都关键

7(天):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12]

7(天):碘伏,复合碘消毒剂,季铵盐类等皮肤消毒剂连续使用最长不应超过7天[26],

7(天):中、低度危险口腔器械消毒或灭菌后置于清洁干燥的容器内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超过7天[30]

7(天):未达环境标准时,使用普通棉布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不应超过7天[32]

7(kg):压力蒸汽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千克[32]

学有所用于实践,实际工作不犯愁

其他数字:

1.2(m):急诊室观察室床间距不少于1.2m[4]

2-5(年):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两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专业人员宜参加实践培训 [35]

6-8(h):医务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至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4]

10 (cfu/cm2):卫生手消毒监测细菌菌落数应≤10cfu/cm2[6]

20(CFU/件):消毒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CFU/件[29]

200CFU/ml:水质要求:细菌水平不得超过200CFU/ml,干预限度为50CFU/ml[19]

压力蒸汽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x30cmx25cm ,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x30cmx50c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