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安全还是自由 美病毒研究陷“两难”

2014-12-08 koo 生物360

一直以来,美国政府对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如甲流等功能获得性研究(GOF)中的病毒扩散担忧不已。上月中旬,美国政府公布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公告,要求“暂停”联邦政府资助的一些病毒研究项目。由于此次涉及到暂停的项目牵涉面较广,在科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美国叫停新风险病毒研究 叫停病毒研究惹争议 10月17日,联邦政府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他们提出停止3类病毒的GOF研究。为了赢得足够的时间,让专家通过权衡

一直以来,美国政府对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如甲流等功能获得性研究(GOF)中的病毒扩散担忧不已。上月中旬,美国政府公布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公告,要求“暂停”联邦政府资助的一些病毒研究项目。由于此次涉及到暂停的项目牵涉面较广,在科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美国叫停新风险病毒研究

叫停病毒研究惹争议

10月17日,联邦政府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他们提出停止3类病毒的GOF研究。为了赢得足够的时间,让专家通过权衡这类研究工作的风险和收益来制定政府政策,联邦官员暂时停止向这类研究注入新的研究经费,并要求正在进行工作的研究人员主动暂停研究工作。

虽然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已如预期般“暂停”了数周,但是这一举动着实让一些研究人员讶异,因为它可能涉及到所有流行病株的研究。不仅是两类已被严格限制的鸟类菌株,还有两种冠状病毒:即2003年让亚洲陷入恐慌的非典(SARS)和目前中东地区从骆驼向人类蔓延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联邦经费的叫停影响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约24个项目,但是主动暂停可能会让更多的研究项目刹车。

暂停还是继续?

事实上,争论早在3年前就已拉开了序幕。当时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已经改变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株(这种病毒通常不在哺乳动物间传播),制造出能在雪貂间传播的禽流感病毒。许多科学家担心,如果新的实验室菌株被有意或无意的泄露,可能会引发一场致命的流行病。但支持者却认为此类研究将有助于公共健康研究人员探测即将发生的流感流行,并准备疫苗。

在研究人员同意主动暂停H5N1的功能获得性研究一年后,美国政府出台的新规定让这项研究工作又于去年重新恢复研究。但是随着新论文刊载出了危险的人类流感病毒已于最近几个月研制出来,科学家们对GOF研究的担忧又死灰复燃。

与此同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关于实验室意外事故的报告又加剧了对美国高度封闭实验室安全的质疑。

一个名为“坎布里奇工作小组(Cambridge Working Group)”的科学家小组在7月份的声明中呼吁,“潜在流行病病原体”研究应当被“削减”,直到其风险和收益完成评估。他们获得了近300人的签名支持。另一个支持实验的科学家团体则认为,GOF的研究是安全的,不过他们也要求召开会议来讨论该议题。

尘埃未定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与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提出的资金中止,将使得“关于流感、MERS和SARS的功能获得性研究基金申请暂时停止”。政府还“鼓励”那些目前从事于该项研究工作(无论是否获得联邦经费资助)的研究人员停止研究。在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可以继续对这些病原体的自然形式进行实验。

在暂停期间,联邦官员计划评估GOF实验的风险和收益,并制定支持新研究的相关政策。近期,在马里兰州举行的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NSABB)公开会议上已开始对此进行讨论。美国国家科学院联合会的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和医学研究所(IOM)还要举行研讨会,讨论与议题相关的科学问题。稍后,他们会评查NSABB的建议,这些工作预计在6个月内完成。直到最后制定出合适的政策大约需一年时间,那时暂停也将结束——除非,该研究没有通过新的风险评估过程。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Yoshihiro Kawaoka和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病毒学家Ron Fouchier领导了最初的H5N1研究,他们都表示愿意遵守该项规定。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冠状病毒研究者Stanley Perlman表示,他的实验室正在为生成一个新的MERS菌株努力,不过现在也不得不停止。他的目标是研发一种使小鼠生病的病毒,进而研发用小鼠模型测试MERS药物和疫苗。适应于小鼠的病毒通常对人体的致病性较弱。他希望“迫切需要保护公众健康”的研究政策能破例给予他从事研究的资格,Perlman表示:“我认为,它(政策)在抓一条注定抓不到的鱼。”

尽管究竟哪些研究将会受到影响尚无定论,但是那些认为GOF研究需要接受更多审查的人们正在拍手称赞。美国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Marc Lipsitch(坎布里奇工作小组的人员之一)表示,他“非常高兴”。波士顿大学微生物学家Paul Duprex(支持实验的科学家团体领导人之一)则表示,虽然他不赞成“全面禁止”,但早期主动暂停已有“先例可循”。他期待“确凿证据的出现”。

原始出处:


Kaiser J.Biosecurity. U.S. halts two dozen risky virus studies.Science. 2014 Oct 24;346(6208):404. doi: 10.1126/science.346.6208.40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74968, encodeId=359613e4968c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4915998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CI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998, encryptionId=2949159989d, topicName=SCI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7a3387, createdName=jichang, createdTime=Wed Dec 10 02:28:00 CST 2014, time=2014-12-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4-12-10 jichang

相关资讯

Alzhe & Demen:单纯疱疹病毒或可增加个体患阿尔兹海默氏症的风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lzheimer's & Dementia上的两篇研究报道中,来自瑞典于默奥大学(Ume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或可增加个体患阿尔兹海默氏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Hugo Lovheim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解析了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阿尔兹海默氏症患病之间的关联;这就意味着我们或许可以开发治疗阿尔兹海默氏症的新型疗法。阿尔兹

Nature:饶子和等解析甲肝病毒三维结构,有望阻击甲肝病毒

从SARS、H5N1到手足口病毒EV71,中科院院士饶子和的名字总是和“病毒精细结构”联系在一起。这一次,这位病毒结构解析专家盯上了甲肝病毒。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饶子和院士研究组与牛津大学David Stuart 教授研究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军志教授和胡忠玉教授以及北京科兴控股生物有限公司尹卫东和高强等专家共同合作,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甲型肝炎病毒(HAV)全颗粒晶体结构。相关论文日前在《

PNAS:喧嚣背后,“逆天好病毒”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提起病毒,人们想到的可能是肆虐非洲的埃博拉、品种繁多的禽流感、久攻不克的艾滋病;除了传染病,病毒在一些肿瘤发生中也助纣为虐,例如乙肝病毒之于肝癌、HPV之于宫颈癌、EBV之于鼻咽癌。不过,病毒家族里也不全是“捣蛋分子”,有些科学家就琢磨着,能不能利用病毒来对付肿瘤?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团队在蚊子里分离出的一种病毒M1,就显示了出抑制肿瘤的潜力。论文10月6号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

Science:肠道共生菌助诺如病毒感染B细胞

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F)的研究人员在细胞培养皿中培养了人类诺如病毒,终于为抗击这种肠道病毒的药物研制打开了大门,这种病毒每年都会侵袭全球学校、酒店和游轮中数以千万计的人。 UF医学院分子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系助理教授Stephanie Karst说:“诺如病毒是在1972年被发现的,在诺如病毒的研究中,最大的障碍在于,我们不能在细胞培养皿中培养人类病毒。这使得这类研究的各个方面都

印度隔离一名埃博拉幸存者,精液中检出病毒

原标题:印度一男子精液中查出埃博拉病毒被隔离 系亚洲首例   据新华社电 11月18日,印度卫生部门证实,印度首都新德里发现第一例埃博拉病例,一名从利比里亚回国的印度人血样检验为阳性,目前已被隔离。这可能是本轮埃博拉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在亚洲国家发现埃博拉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14日公布的数字显示,自2013年12月以来,全球已知有1.4413万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5177人死亡。截至本月9

认识埃博拉以及浩瀚的病毒世界

在埃博拉疫情侵袭西非的背后有一个恰好能体现一场噩梦矛盾之处的载体。它活着但已经死了,简单而又复杂,盲目而又具先知性,似乎能够预见我们的每一个举动。 对于研究病毒演变及行为的科学家来说,埃博拉病原体的本质与数量庞大、历史悠久、形态各异的各种病毒并无不同。研究人员称,所有的证据都显示,自大约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第一批细胞开始,病毒就一直寄生在活细胞当中。 一些研究人员甚至表示,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