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炎、抗癌、抗感染,为何二甲双胍如此多用?

2016-12-04 佚名 药明康德

上皮组织对于机体各种器官的正常运转不可或缺,其可作为有效的屏障,阻止毒素、病原体、炎症因子等对器官的负面影响。上皮组织的完整性体现在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以及决定“内外有别”的上皮细胞极性等方面,一旦遭到破坏,可导致器官发育和功能异常,甚至癌变。胁迫等不利条件会威胁到上皮组织的完整性。为此,机体演化出了的胁迫-极性信号通路(stress-polarity pathway)等机制。这一通路由AMPK

上皮组织对于机体各种器官的正常运转不可或缺,其可作为有效的屏障,阻止毒素、病原体、炎症因子等对器官的负面影响。上皮组织的完整性体现在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以及决定“内外有别”的上皮细胞极性等方面,一旦遭到破坏,可导致器官发育和功能异常,甚至癌变。

胁迫等不利条件会威胁到上皮组织的完整性。为此,机体演化出了的胁迫-极性信号通路(stress-polarity pathway)等机制。这一通路由AMPK蛋白激酶及其激动剂LBK1所掌控,其中AMPK是细胞能量状态的感受器和调节器,能够在能量胁迫(如营养缺乏)条件下保护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而LBK1则是已知的一个抑癌基因。


二甲双胍结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最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科学家们在《eLife》期刊上发表文章,揭示了AMPK保护上皮细胞极性的分子机制,并部分解释了一个长久以来的“谜团”——为何二甲双胍(Metformin)这种常见的二型糖尿病药物等可在多种胁迫状态下(如炎症、感染、缺氧等)保护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甚至具有抗癌的效果?

研究者们新发现了AMPK下游的一个效应蛋白GIV,后者的磷酸化激活是AMPK在能量胁迫下保护上皮细胞的极性、紧密连接和屏障功能的充分必要条件,而二甲双胍则是AMPK的激动剂。没有了GIV的活化,上皮组织会出现渗漏,并最终解体。通过对TCGA癌症基因组数据库的分析,研究者发现,结直肠癌肿瘤中的一个GIV突变可导致其不会被AMPK磷酸化,从而促进癌细胞的锚定非依赖性生长(anchorage-independent growth),并且阻断了二甲双胍抑癌效果的发挥。


▲文章通讯作者Pradipta Ghosh教授(图片来源:UCSD官网)

“这一研究更加清晰地揭示了二甲双胍和LBK1-AMPK信号通路的抑癌机理,发现了GIV这一在胁迫-极性信号通路中的关键组分,”文章的通讯作者Pradipta Ghosh教授说道:“我们还为二甲双胍这一常用糖尿病药物在上皮组织保护和抑癌等方面的功用提供了新的信息,也许能够推动更进一步的研究,以充分挖掘这一药物的治疗潜质。”

参考资料:

[1]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fortifies epithelial tight junctions during energetic stress via its effector GIV/Girdin

[2] Protein that protects during stress sheds light on how diabetes drug prevents tumor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DS 2016:李光伟教授谈糖尿病预防,生活方式干预还是药物干预

糖尿病的洪流无情地冲刷着伟大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从大东北到大西南的每个城市和农村无一能幸免,我们每乘坐一次飞机、一次汽车、甚至每乘坐一次电梯都可能有糖尿病人相伴……无数指南推动的“每天服用20片药”,“三年放五枚支架”的治疗没能阻挡糖尿病害人的脚步,反而掏空了人们的腰包。活到70岁以上者:DM中占56%,NGT中占78%,糖尿病人群任何死亡比血糖正常者要提前10年。中国大庆地区筛查糖尿病人群心血管死

Diabetes Care:二甲双胍是如何改变肠道菌群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糖代谢的作用可能是微生物介导的。我们研究了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关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推测,二甲双胍与能产生高水平的短链脂肪酸(SCFA)和粘蛋白降解的菌群有关。 研究纳入459例患者,目前的分析集中在28名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中,其中14例服用二甲双胍,还有84例患者没有糖尿病,在性别、年龄和BMI上与糖尿病患者匹配。 我们测量了人口信息

二甲双胍这20问,共识怎么说?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如何使用二甲双胍?肾功能不全的T2DM 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应注意哪些问题?二甲双胍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这些有关二甲双胍的常见问题,看最新的《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如何说明!近日,国内内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制定了《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小编这边介绍关于二甲双胍在特殊人群中的使

J Diabetes:西他列汀+二甲双胍 vs 磺酰脲类+二甲双胍,依从性更好

研究数据显示,服用西他列汀+二甲双胍的成年患者与服用磺酰脲类+二甲双胍的成年人相比,依从性和持久性均更好。 来自默克观测和真实世界证据研究中心的Swapnil N. Rajpathak博士和同事对14807名服用磺酰脲类+二甲双胍、14807名服用西他列汀+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只进行了研究。 服用西他列汀+二甲双胍的成年患者与服用磺酰脲类+二甲双胍的成年人相比,有更高的1年平均药物覆

DPP-4抑制剂多重获益,助力中国2型糖尿病管理

直击2型糖尿病发病核心因素,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保护胰岛功能延缓疾病进展从作用机制上看,西格列汀通过抑制DPP-4增加活性胰高糖素样肽1(GLP-1)水平,呈葡萄糖依赖性降低血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比例(0.45)较非糖尿病患者降低(0.82)、α细胞比例升高(0.36对0.07),应用西格列汀可使β细胞/总胰岛面积、α细胞/总胰岛面积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分别为0.71和0.22

重磅!《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全新出炉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已经有2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二甲双胍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以及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明确的临床证据。国内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建议,无论对于超重还是体重正常的T2DM患者,除非存在禁忌证或无法耐受,否则都应从一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的方案中都应包括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