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 治疗中应唱主角

2018-04-02 石汉平 健康报医生频道

3月29日~4月1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联合承办的第六届全国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学术会议暨2018中国国际肿瘤营养学论坛、国际肿瘤代谢与营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肿瘤防治联盟肿瘤代谢与营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汉平在会上梳理了我国临床营养事业发展的进程并


3月29日~4月1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联合承办的第六届全国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学术会议暨2018中国国际肿瘤营养学论坛、国际肿瘤代谢与营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肿瘤防治联盟肿瘤代谢与营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汉平在会上梳理了我国临床营养事业发展的进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学科前进伴随理念变革

肠外营养自诞生起,就被视为高级营养支持方式而风靡一时。临床医生以能开展肠外营养为荣。但是,在大量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肠外营养的一些弊端。人们在营养支持的实践中,对肠道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临床营养支持的方式已由肠外营养崇拜向重视肠内营养转变。

曾几何时,我们在宣传营养支持时总是对立地对待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相互对抗,内外不和。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是相互依赖的互补体。营养治疗也从强调肠外营养、强调肠内营养向联合肠内、肠外营养转变,由强调独立应用TPN(全肠外营养)、TEN(全肠内营养)转向PPN(部分肠外营养)+PEN(部分肠内营养)的联合应用。

学科理念的转变还有很多。比如,深静脉、高营养曾经是教科书的教义,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金科玉律,主张高热卡营养支持。但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高热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加重机体的代谢负荷,反而不利患者的康复。所以,目前营养支持的热卡量由强调高热卡(≥35Kcal/kg/d)向允许性低热卡转变。

此外,早年的肠外营养以单瓶输注为主。人们观察了单瓶输注的局限性,体验了混合输注的优越性,并发明了多腔袋,于是肠外营养输注的方式由单瓶输注、多瓶输注、向全合一(all-in-one, AIO)输注转变。

营养支持成为重要治疗

如今,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认识到患者营养状态及营养支持对临床结局的重要影响。同时,无论肠外营养、还是肠内营养,如今可供选择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不同需要。营养产品的功能也由单一的营养支持发展到提供营养、调节免疫与治疗疾病兼备。不仅如此,营养支持的时机由晚向早转变。手术后肠内营养的时机由传统的等待肛门排气向手术后早期(4~6小时)转变,强调早期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持肠道功能,肠道喂养越早,应激反应越小。对营养不良的患者,入院早期(3天内)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肠内)与延迟(1周)营养支持相比,患者临床结局改善更加明显。

从覆盖范围来看,我国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仅仅局限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几家大型教学医院,但是目前已经形成燎原之势,可谓遍地开花。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与实施由大城市、大医院走向小城镇、小医院。随着认识的提高,临床营养科已经由隶属于医院后勤部门的辅助科室变为临床核心科室,营养支持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

应对挑战须四方面强化

我国临床营养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好,从普及到提高,从推广到规范,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首先,地域发展不平衡。总体上说,东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城市好于乡镇。其次,治疗不规范。再次,标准不统一。营养科建制、人员配备、隶属关系,营养支持对象的选择、营养支持的疗程、医疗保险对营养支持的覆盖范围等多方面缺乏一个省市乃至全国统一的标准。第四,应用不合理。应用不足与应用过度并存。最后,认识不充分。仍然有相当多的医疗管理部门、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学营养教育也没有得到医学院校应有的重视。

为了解决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使我国临床营养支持事业在健康、合理、规范的轨道上快速发展,我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强化推进。

第一,营养教育方面。医学院校的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临床营养课,增加临床营养课程的课时数量,将临床营养作为单独的课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医学生的营养基础知识。这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措施。

第二,指南学习方面。在蒋朱明教授的带领下,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临床营养指南,我们应该大力推介,认真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强调学指南、用指南。

第三,临床路径执行方面。营养支持也应该纳入临床路径执行,应该提高到与抗生素使用同样的地位,从而进行规范管理。认真制订营养支持的临床路径与各种操作规范,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第四,科研方面。我国临床营养支持受欧洲国家、美国、日本影响较大,总体上是跟在他们后面走,缺乏自己的成果。尽管临床实际使用量很大、很多,但是,我们从中提炼出来的有用数据与资料却很小、很少。在规范、合理应用的同时,加强临床营养研究势在必行,意义重大。(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主任医师 石汉平,本报记者王潇雨整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46436, encodeId=2d8813464365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df2881463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营养支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8146, encryptionId=ddf28814635, topicName=营养支持)],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9dd613, createdName=xxxx1049, createdTime=Wed Apr 04 11:45:00 CST 2018, time=2018-04-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Crit Care: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现状

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的营养不良与死亡风险显着升高有关。适当的营养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Crit Care上的研究描述了当前拉丁美洲ICU中的临床营养实践,并评估目前的做法是否符合接受营养治疗的危重病人的热量和蛋白质需求。研究者们在拉丁美洲的八个国家(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巴拿马和秘鲁)进行了横断面回顾性的观察性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为IC

Cochrane Db Syst Rev:营养支持能否改善有营养风险的住院成人的结局?

营养支持能否改善有营养风险的住院成人的结局,目前的系统评价结果不一致。2017年5月,发表在《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的一项系统评价显示,未发现有证据显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之间的短期死亡率存在差异。

Crit Care Med: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和死亡率的关系

根据目前的文献分析,危重病人营养状况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了澄清这种关系,我们分析了大量危重病人营养状况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假设:营养状况会影响患者的死亡率。

慢性肝病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与膳食干预专家共识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脏疾病时可出现复杂的营养代谢改变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不足),而营养状态又反过来影响肝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膳食干预)在慢性肝病患者(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此领域未见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报告,且国内尚无相关临床诊疗共识。从“合理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改善慢性肝

成人肠梗阻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肠梗阻(BO)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至少有一例被诊断为肠梗阻。常见类型的BO易于诊断,大体治疗方法有两种,即非手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失败后的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与非手术治疗的基本措施又是一致的。众所周知,梗阻后不能经口进食,无论手术与否,患者均存在营养风险。所谓营养风险,NRS2002中的定义是“如不给予营养支持,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

Crit Care Med:加大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对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国际观察研究

对危重病人营养摄入的利弊始终存在争议,而其原因可能归结于不同患者营养摄入风险不同所致。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不同剂量的蛋白质或能量摄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将以危重病患者营养风险得分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