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遗传变异,也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

2024-02-03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陕西省

发表于Circulation Research的一项研究(PESA)结果揭示了APOE在心血管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载脂蛋白E(APOE)在脂质转运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APOE基因有3种常见等位基因,即ε2、ε3和ε4。这些等位基因的组合产生3种纯合基因型(ε2/ε2、ε3/ε3和ε4/ε4)和3种杂合基因型(ε2/ε3、ε2/ε4和ε3/ε4)。APOE是心血管疾病的已知遗传因素,但APOE等位基因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前兆,可能由脂质水平介导)中的不同作用仍不清楚。

发表于Circulation Research的一项研究(PESA)结果揭示了APOE在心血管疾病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分析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最有效”的遗传风险因素之一APOE-ε4也与中年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相关。此外,该研究还证明了APOE-ε2携带者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

图片

截图来源:Circulation Research

这项观察性队列研究在2010年~2014年期间进行,纳入4184例年龄在40岁~54岁之间的无症状中年个体,并对其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风险因素筛查,旨在评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和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排除标准包括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或任何可能会缩短寿命或影响方案依从性的疾病的患者。此外,研究者还对受试者进行了APOE基因分型,并对组学数据进行了额外评估。

在排除82例血管成像质量不足或缺失临床数据受试者、以及后续排除54例ε2/ε4携带者之外,有3887例受试者被纳入最终队列分析。这些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5.8岁,其中有1461例(38%)为女性。

APOE-ε2、APOE-ε3和APOE-ε4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060、0.844和0.096。可见,ε3是最常见的等位基因。同时,ε3/ε3基因型最丰富(71.4%),其次是ε3/ε4(15.9%)和ε2/ε3(10.1%),而ε2/ε4(1.3%)、ε4/ε4(1.0%))和ε2/ε2(0.3%)是不太常见的APOE基因型。

在研究初始,研究者假设与ε3/ε3基因型相比,APOE-ε2携带者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负担较低,ε4携带者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负担更大。结果正如预期的那样,与ε3/ε3携带者相比,APOE-ε4携带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高,并且患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明显更高,这主要是由于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

APOE-ε2携带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并且在多个血管区域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显著降低(颈动脉:0.62[95% CI,0.47~0.81];P=0.00043;股动脉:0.60[95% CI,0.47~0.78];P=9.96×10-5;冠状动脉:0.53[0.39~0.74];P=0.00013;早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PESA]评分增加:0.58[95% CI 0.48~0.71];P=3.16×10-8)。

APOE-ε2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与较低LDL-C水平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大体无关。

ε2等位基因赋予的的保护作用随着受试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强(50~54岁:0.49[95% CI,0.32~0.73];P=0.00045)。同时,与ε3/ε3个体相比,甘油三酯水平正常(<150 mg/dL)的ε2携带者出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较低

组学分析显示,在ε2携带者中,与抗炎机制相关的几种典型途径的富集,以及红细胞稳态、凝血和补体激活的调节,可能在ε2的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中发挥相关作用。

总的来说,这项工作揭示了APOE在心血管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对心血管健康(尤其是中年早期)具有重要的治疗和预防意义。

参考资料

[1] Toribio-Fernández R, et al., (2024). Apolipoprotein E-ε2 and Resistance to Atherosclerosis in Midlife-The PESA Observational Study. Circ Res, doi: 10.1161/CIRCRESAHA.123.323921. 

[2] APOE genetic variants linked to Alzheimer disease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Retrieved 23-JAN-2024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3195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5693, encodeId=be2c21856933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cbe9e7892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阿尔茨海默病#</a> <a href='/topic/show?id=cc4e242068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4206, encryptionId=cc4e2420687, topicName=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TopicDto(id=97789, encryptionId=3cbe9e7892e, topicName=阿尔茨海默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Feb 03 18:54:32 CST 2024, time=2024-02-03,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竟如此简单?5大方式唤起脑电波,延缓神经退化

近日,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综述,阐述了γ感官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疗效,以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应用前景。

Nat Communi:唐本忠等团队合作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新策略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精确治疗AD的近红外II聚集诱导发射(AIE)纳米治疗剂。

Front Pharmacol:当归芍药散综合调节微生物-肠-脑轴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

采用包括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组学分析的综合方法,揭示当归芍药散(DSS)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和潜在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还能“人传人”?真相:没那么简单

这篇论文到底说了什么?阿尔茨海默病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具有人传人的可能性?最新发现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研发有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解读下这项研究的创新发现。

唐本忠院士《自然·通讯》:近红外-II区纳米诊疗系统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双重靶向治疗

研究员设计了一种近红外-II区聚集诱导发光(AIE)纳米诊疗系统,用于精确的AD治疗。在1350纳米处的抗猝灭发光准确监测了体内BBB穿透和纳米诊疗系统与斑块的特异性结合。

《柳叶刀》子刊:每天仅需运动20分钟,阿尔茨海默病死亡风险下降21%

一项基于人群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表明每周20~190分钟剧烈体力活动(VPA)与阿尔茨海默病死亡风险下降有关,最佳运动量为每周140分钟,即每天运动20分钟即可达到最佳风险预防效果。

颠覆认知!Nature Medicine:首次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可人际传染

该研究首次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可人际传染,有5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例曾接受过被淀粉样β蛋白污染的人类生长激素治疗,最终出现了早发性痴呆症状,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

Aging Biology:小分子化合物PBA有望逆转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着超过 600 万美国人,到 2060 年,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的美国人可能多达 1,380 万,除非医学上取得突破来减缓或治愈这种疾病。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一样,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是大

Mol Neurodegener:Aβ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病理

过继转移TCRAβ-Tregs导致持续的免疫抑制,减少小胶质细胞反应和淀粉样蛋白负荷,恢复了大脑的稳态,并改善了学习和记忆,支持了抗原特异性Treg免疫疗法对AD的更多治疗益处。

10个中国人,就有6个感染,这种细菌,不仅致癌,还伤害大脑

该研究显示,致癌的幽门螺杆菌,还会伤害大脑,与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相比,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11%,感染7.3-10.8年风险最高,AD风险增加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