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廉:你知道硅谷移动医疗有多NB吗?

2015-01-14 戴廉 MedSci原创

从美国到中国,移动医疗的现状,都岂是一个“热”字可以形容? 普华永道近期报告称,美国的医生和消费者们都已经准备好,来迎接个人化移动医疗的爆发式增长。2014年,谷歌风投超过三分之一的投资额投向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类公司。 在中国,腾讯、阿里几笔大单强势布局医疗,两大巨头正面交锋;中国平安后发制人,携一款APP平安健康管家公测……移动医疗的PAT时代格局初现。阿里健康APP上线,搅动药品处

从美国到中国,移动医疗的现状,都岂是一个“热”字可以形容?

普华永道近期报告称,美国的医生和消费者们都已经准备好,来迎接个人化移动医疗的爆发式增长。2014年,谷歌风投超过三分之一的投资额投向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类公司。

在中国,腾讯、阿里几笔大单强势布局医疗,两大巨头正面交锋;中国平安后发制人,携一款APP平安健康管家公测……移动医疗的PAT时代格局初现。阿里健康APP上线,搅动药品处方链条;春雨医生新版将推出用户电子健康档案……新模式、新尝试层出不穷。

中美移动医疗有何异同?在和现有医疗体系“死磕”的道路上,中美创业者各自面临什么问题?

近日,在由长城国际健康论坛组委、OMAHA联盟发起的“硅谷归来,美国移动医疗不神秘”论坛上,多位医疗领域资深人士,聚焦美国移动医疗趋势和明星公司,比较中美移动医疗创业生态。以下为华创证券高级医药分析师戴廉女士分享的内容全文:


↑华创证券高级医药分析师戴廉女士

对刚刚过去2014年,如果请大家用一个词来形容移动医疗格局,大家会用什么?很多人在对2014年移动医疗总结时都用了“异常火热”这个词。其实,这种火热也不光是中国独有的,美国著名的移动医疗孵化器在形容2014年的移动医疗投资时,用的词是“incredible”。

把时间往回倒三年,在座各位有几位曾在2011年的时候预料到移动医疗像2014年下半年那么火热?好,我们看到台下有3位朋友举手,你们都很厉害!

2011年,好大夫已经创立五年,舆论一直追问,好大夫为什么仍然没有盈利;2011年春雨创立,大家的评论说移动医疗是热点但难以形成盈利模式,很多人担心医生不愿意使用这样的App。那时候,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是医生没有上网看病的习惯,医疗健康APP难以形成闭环;二是医疗保险不介入,患者不愿意付费,线上服务无人买单。但到了2014年下半年,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再是讨论焦点,因为大家意识到很多问题可以随着时间逐渐被解决,甚至已经看到有些问题被突破的曙光。2014年大家所关注的,更多是如何争夺用户,如何占领更多的入口。这方面,我相信2015年会有非常大的一场战役,所有在2014年获得巨额融资的企业会在2015年有一场大战,这个大战的重点就是争夺各种入口。

2014美国移动医疗趋势

到今天的正题,我先讲一讲目前整个美国移动医疗的趋势,看看我们能从中发现什么。根据Rock Health的报告,2014年,整个数字医疗领域获得总投资超过4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之前三年的总和;有258家公司得到了2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平均每笔投资额超纪录;整个医疗领域的分类中,和生物医药、医疗设备、软件等相比,数字医疗增长最快,总额也最大。

这其中有六大类的投资总额位居前列,包括:1、大数据分析。2、医疗的消费者参与。3、数字化的一个医疗设备。4、远程医疗。5、个性化医疗。6、人口健康管理。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2011~2014年投资前六位,会发现很多不同。2014年,大数据分析第一次跃居首位,个性化医疗第一次跻身前六名。

如果我们再看看2014年那些投资额最大的标的,就会对当前美国的移动医疗趋势有更深的理解。2014年,六笔大单融资总额超过了10亿美元,占整个2014年融资总额的近25%,获得投资额最大的前三位公司分别是Nant Health(3.75亿美元),Proteus Digital Health(1.72亿美元),Flatiron Health(1.3亿美元)。

Nant Health今年得到3.75亿美元的投资,它是一家提供云服务的医疗决策服务的平台,目前在250个医院安装了它的平台,连接了超过16000个医疗设备,这些医疗设备会向它的平台传输共享有关生命体征的医疗信息,以及一些基因测序数据,拿到这些数据之后,Nant Health会把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给医生提供一些决策参考,以利于医生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看来,它的解决方案应该主要是针对肿瘤。目前Nant Health已经在18个国家有分布,覆盖了220家医院,80%的美国肿瘤科。

融资额第二大的是Proteus Digital Health,2012年FDA批准了它的微型可消化芯片,这个芯片可以嵌在药物里面,患者服进去后,医生和患者家属能追踪他的服药情况。所以说这是一款服药追踪器。

第三大的是Flatiron Health。这也是一个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应用,和Nant Health有一点像,另外它主要也是针对肿瘤。它收集各种临床数据,基因信息、患者反馈和医嘱,然后并将这种信息提供给肿瘤科医生,这家公司是两位二十多岁的连续创业者创立的,目前只是B轮融资,金额已经位居2014年数字医疗融资额第三位。

移动医疗四个阶段

美国移动医疗的发展可以分为上述四个阶段。

当前的Health 2.0趋势可以追溯到十年前,那时候大多数医疗相关新技术是基于网页的,由消费者(病人)使用。人们用互联网或电话,试图获取医疗相关信息或医疗知识。随后Facebook社交媒体等兴起,病人们通过互相交流来了解疾病相关信息,Patientslike me等患者交流平台也发展了起来。

此后,医患平台发展起来,成千上万的病人通过这样的平台寻找有效的医生。网络实现了医患间的虚拟交流,比如现在的Health Tap等。

在第三个阶段,移动医疗技术越来越被用于现有医疗体系的改革,如Practice Fusion、Castlight。

这个过程中,医疗健康数据的搜集、分析,以及对决策的数据支持和发现也发展起来,这是第四个阶段。

对照这四个阶段,我们可以说,美国目前的移动医疗更多处在第三和第四阶段,进入到更多注重于和医改相关但应用以及数据驱动决策发现的阶段。对照一下,大家认为,中国处在什么阶段?我想可能主要还是处于第二阶段以及第三阶段的前期,也就是医患互动,以及医疗改革相关环节的前端。中国移动医疗目前还很少涉及到大数据分析。这样一比较,中美移动医疗差距还是不小的。

就医疗改革而言,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医改要解决的痛点主要是三个:花费、质量、可及性,这三点无论哪一点出问题都会让医疗体制有很多不舒服的情况,但这种不舒服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机遇,带来一些创业的机会。

在大数据分析方面,上面提到的Nant Health和Flatiron Health都属于这一类。另外再举一个Google的例子。大家知道Google的X-lab出了很多很酷的东西,目前,它在做一个基线实验,也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所有生命体征的信息,也收集所有外部环境的信息,找到其中的相关性,希望找到外部环境、生命体征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的医疗提供更好更个性化的决策依据。

硅谷创业企业一瞥

刚刚介绍了美国移动医疗目前的整体趋势,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在硅谷看到的几家公司:

Practice Fusion 首先要和要分享的是Practice Fusion。这是目前美国最大的云平台电子病历企业。因为美国大量医生是在医院之外,所以美国每年12亿的就诊量中,83%是在医院外的医生办公室发生的,既包括全科医生也包括专科医生办公室。这其中,又有6千万,相当于6%的就诊量是在PracticeFusion上完成的,这个比例是非常可观的。

Practice Fusion成立于2005年,最初以300美元/月向医生推广其电子病历系统,由于竞争激励,尽管降价到50美元/月,依旧毫无起色。2009年,为推进医疗改革,美国政府颁布法案,规定2015年前使用电子病历系统的诊所医生,将会获得4.4万到6.4万美元的医疗保险奖金,反之,将要接受罚款。当时,电子病历系统在美国价格不菲,几年使用费往往需要数万美元。同年,Practice Fusion顺势推出免费系统——医生只需同意将系统生成病历的所有权让渡给该公司。

2013年4月,Practice Fusion又推出了在线免费预约服务,这样,就将它的服务延伸到诊前和诊后,形成了从诊前到诊中再到诊后的全链条服务。通过网站,公司向患者提供了全美超过2.7万个认证医生的信息,还包括150万个对医生的认证评价(每个医生平均有14个评价)。开通当月就提供了300万个预约渠道。这些数据目前均有大幅增长。

诊前,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或Web端,找到自己需要的医生,可以做预约,也可以填一些诊前的基本信息;诊中,可以自动生成很多图表,同时医生也可以帮患者去预约第三方的影像、检查等机构,给患者开处方,帮助转诊等;诊后,病人可以得到健康提醒以及自己的历史健康数据、报告单检查单等。

{nextpage}

某种程度上,Practice Fusion的业务和为患者提供预约服务的行业巨头ZocDoc业务重合,但ZocDoc每月向每位医生收取250美元的花费,Practice Fusion无论是向患者还是向医生,都是完全免费的。目前两者数据也越来越接近。

免费是Practice Fusion模式的一个核心。它的另一些独特之处包括:它是基于云的病历,对于医生来说操作非常简单,可以随时随地登陆,也不需要做一些存储的管理;它现在已经连接整合数千家的药店、实验室和影像中心;它可以让医生和患者快速上传信息,并且几分钟内就形成可视化图表,这在体验上也非常好。

Practice Fusion2013年9月拿到D轮的投资,D轮之后估值是七亿美元,这个估值放到中国来说是不高的,目前包括Rock Health在内的一些机构都认为Practice Fusion能在2015年上市。

Castlight Health 我要介绍到第二家公司是Castlight Health,成立于2008年,是做医疗价格与质量的第三方比较平台,为一些自保型大公司(self-insurer)提供专业的医疗价格对比工具,使他们的雇员能够查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医疗方案,减少公司、个人、保险公司三方费用。

这家公司希望在价格和质量透明化方面做一些努力,它让患者在接受某一项医疗服务之前都能够大体知道,不同解决方案的总花费以及个人花费。比如喉咙痛,输入喉咙痛大概可以得到10种解决方案,这个平台会告诉你,第一个解决方案在家喝水,花费是零;第二个解决方案去最近GP那里,可能这个解决方案个人支付比例很少;第三个去梅奥诊所,这个总花费可能就海了去了,这几种方案给用户,他会自己做出一个比较,同时平台会给出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说一些券或者积分,激励用户去选择性价比比较高的方案。

那么,这里的关键问题是,Castlight Health是怎么拿到这些质量和价格数据的?质量数据,美国有一些公开渠道可以获得,比如一些学术团体,一些第三方组织。那么,价格数据,Castlight Health是通过一些大公司找到保险公司获得的。美国的很多大公司是自保型组织(Self-insurer),Castlight Health会先说服这些大公司,然后一起找到为这家公司承办保险方案的保险公司,要求保险公司给出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价格、质量数据。

Castlight Health创始人是三位在健康科技领域赫赫有名的人,其中包括:Todd Park,他是目前美国国家首席技术官,2012年任命;著名投资人Bryan Roberts;曾成功出售过一个创业公司的 Giovanni Collela。Park在过去几年没有涉足日常工作,但Roberts一直保持和董事会的密切合作。不知道,这些创始人背景对他们早期获得种子用户起到了什么作用。

早期,因为绕开保险公司,直接与投保人接触,Castlight Health一度和保险公司关系很差,但由于投保人均为大公司,它们在和保险公司打交道时处于强势地位,Castlight Health得以借此得到保险公司数据支持。但目前,一些美国保险公司自己也推出了类似的比价服务,如联合健康UnitedHealth也推出了“成本透明方案”的预约查询系统,某种程度上与CastlightHealth类似。不过,有人认为,即使这样,Castlight Health作为第三方,其服务仍然是有价值的,因为美国人认为保险公司天然就是让人不花钱的,更愿意相信一个第三方相对中立的机构。

Castlight Health2014年上半年上市,但市值一路下滑。

Health Tap Health Tap和春雨很像,也成立于2011年成立,最早做医患问答,创始人是一位印度小伙子,他的愿景是把整个医疗“虚拟化”,在线上重构医疗流程,他希望能让患者7天24小时随时随地联系到医生。这个医患问答平台早期怎么获得用户呢?因为美国不能给医生赠送礼品,所以他们也是去说服一些意见领袖,告诉他们做这件事的意义,由此吸引到第一批医生用户。对美国医生来说,因为大量的医生是独立执业,需要去树立自己的品牌,他们还是欢迎这样的平台的。

HealthTap从问答网站起步,汇集专业医生来回答问题。目前,这一平台上经过认证的医生数量高达64000个,是美国医生数量最多的医患平台之一,累计积累的医疗问答达到 23 亿条。这些医生既包括独立执业的诊所医生,也包括大医院医生,如克利夫兰医院、西奈山医院等。

在HealthTap网站上,用户发布问题,医生提供简短的答案,这项服务是免费的,医生不会收到报酬。但为了鼓励医生间的同行评议,医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赚取到积分并升级,也可以获得非货币的奖项。

去年下半年Health Tap推出了两项收费的服务,一项是这个叫HealthTap Prime,有点像家庭医生的服务,它是一个包月服务,患者可以按月来付费,每月99美元;另一项HealthTap Concierge,守门人服务,按次收费,每次44美元,这两项服务都允许用户与自己的初级保健医生或专科医疗在所有50个州的范围内随时互动,可以进行视频的对话。

Healthloop 另一家初创公司叫Healthloop,是一个患者的术后管理软件,它是2012年成立的,创始人在旧金山做高端连锁诊所,他自己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觉得管理术后患者缺少好的互联网工具,于是创办了这家公司。这家公司非常核心的团队是医学团队,也是由几名医生组成。

这个医生团队的工作,就是和其他医生意见领袖一起制定一系列的患者随访指南,将其做成软件推送给患者。比如说,一个骨关节置换手术完成后,病人回家了,这是,这个软件就给病人及时推送各种信息,减少病人的并发症,保证他能够很好度过康复期。软件会告诉患者今天你要动一动了,明天你的预约时间到了。这家公司目前涉及到的病种不是很多,目前都是外科病种。商业模式方面,它也是B2B的,销售给医院或者科室。

Rock Health Rock Health相信大家听得比较多了,它是2010年创办的,专门专注于数字医疗方面的创业孵化器,提供种子资金、办公场地、导师指导、营销推广等全方位服务。它本身的孵化器业务是非营利性的,但后来又成立一个Rock Health Fund,由Rock Health作为GP,吸引不同的投资者做LP,这部分的业务是营利性的。

Rock Health的申请通过率很低,它每年能收到大量申请,但是通过率其实只有2%左右,目前它的投资组合中有56家公司,其中五家已经成功退出。

我们在硅谷也听了Rock Health几家初创企业作了介绍,一家是Kurbo Health,是做小朋友身材管理的,一家AgileMD,是一个医疗文献指南类的软件。

我们也看了几家硬件厂商,Misfit,它的特点是设计时尚,营销手段也比较时尚。iHealth是中国九安在硅谷建立的分公司,它的经历对于中国公司走出海外可以提供借鉴。还看了一个产品叫iRhythm,它是一个已经进入医院市场的应用,一个迷你心脏长期监测器,可以长期监测14天,这14天里除了游泳,其它事情都可以做。这个产品早就得到了FDA批准,在医院里由医生开处方销售给患者。

看完硅谷这些公司后,我们总体觉得其实每家公司都能在中国找到相应的对标,我们在移动医疗方面和美国的差距似乎不是那么大,甚至有些时候我们中国的创业企业能做更多的探索,比如说我们的患者有更好的付费习惯,比如说,在用户的拓展方面,因为法律不是那么健全,我们其实可以用更具创造性的方法获取用户,在这些方面中国优势还是蛮大的。

不过,如果我们再回过头去想想美国2014年底投资趋势,和获得投资最多的前三大企业,想想他们在大数据分析和真正高科技方面的进展,也不得不承认,咱们和美国的差距也还是很大的。

但无论怎样,对中国当下而言,应该说这是移动医疗的好时代。

(来源:长城国际健康论坛 戴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30395, encodeId=617715303955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309e5153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移动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5153, encryptionId=8309e5153aa, topicName=移动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bd812108434, createdName=yahu, createdTime=Fri Jan 16 12:21:00 CST 2015, time=2015-01-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349, encodeId=c17c14349d7, content=硅谷厉害!,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MedSci客户端网友, createdTime=Thu Jan 15 09:15:00 CST 2015, time=2015-01-1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1-16 yahu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30395, encodeId=617715303955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309e5153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移动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5153, encryptionId=8309e5153aa, topicName=移动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bd812108434, createdName=yahu, createdTime=Fri Jan 16 12:21:00 CST 2015, time=2015-01-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349, encodeId=c17c14349d7, content=硅谷厉害!,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MedSci客户端网友, createdTime=Thu Jan 15 09:15:00 CST 2015, time=2015-01-1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1-15 MedSci客户端网友

    硅谷厉害!

    0

相关资讯

移动医疗:肉搏战的开始---谁是刀俎 谁是鱼肉?

移动医疗是炙手可热的话题,其实说到移动医疗,首先还要说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有直接面向医生提供服务的机构,还有提供医-医互动交流,医-患互动交流,以及患-患交流的平台,当然还包括一些提供后台的移动技术提供商(包括远程视频,视频压缩等)。由于医疗门槛相对较高,除患-患交流外,其它大多是医疗业内人士涉足,发展相对专业而缓慢。居于前列的包括有问必答,好大夫,其它则如三九健康,寻医问药,也拥有相当庞大的用户

移动医疗终极玩家:还是BAT !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带来一个有趣的现象,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将迎来爆发机遇,除了看相关市场政策外,还可以参考BAT三巨头是否有频繁的参与其中,这一现象在这两年尤为突出,金融、打车、教育、银行、影视等领域先后被攻破,如今已经全面蔓延到医疗健康市场。  从 去年底,有关移动医疗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在年初阿里投资中信21CN引起了业界对BAT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关注,而在近期腾讯7000万美元投资丁香园之

韩健:移动医疗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前段时间回国参加了一个“熵量”大会,应邀给了一个演讲,会上才知道国内有关移动医疗的话题这么热(在美国没有感觉有这么热)。刚 刚看到腾讯投资丁香园七千万美元,更证实了这个领域的热是真热,不是虚热。我是搞生物技术的,也算是和医疗沾边的,医疗还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做,移动是不是 隔靴搔痒? 凑巧,今天在NPR上听到了这么一个节目: 移动医疗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移动医疗能否拯救苹果?

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正在变得平庸。库克时代的苹果似乎更多地进行改造而不是创新,比如苹果打算明年一季度推出12.9英寸的iPad,以及筹划下个月推出的更大尺寸的iPhone。这些措施让各类产品在形式上变得更加接近,只是让用户选择更宽而已。也有人称苹果开始采取防御策略如就智能机的专利起诉三星只是显示出其对创新不再那么自信。 有此种种,苹果衰亡论并非空穴来风。然而,移动医疗能否拯救苹果? 苹果的移动医

杏仁医生上线,利用微信开创移动医疗全新跨平台模式

国内首款以医生为主导的移动医疗跨平台APP杏仁医生,在历经三个月测试期后,于今日正式上线。随着这颗重磅“炸弹”的落地,这款 与微信强强联合的医生专属移动平台,打通杏仁与微信双平台,开创了一种现代医生全新的联系

克利夫兰诊所:2015十大医疗创新

克利夫兰诊所于上周宣布了第9届Top10 医疗创新名单,也就是在接下去的2015年最有可能影响医疗健康领域的革新技术。克利夫兰诊所的110为医生和科学家参与了名单的筛选工作。名单评选标准基于:有较高的商业化可能性;会在2015年面市;有显着价值。 下面就是本届最终评选出的十大医疗创新: 1. 移动中风病房 对突发中风病人而言,时间就是生命。高科技救护车将急诊部直接带到有中风症灶的病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