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N:阵发性房颤的检测对脑卒中意义重大

2014-01-10 佚名 丁香园

研究要点: 1.长期动态心电图和后续随访检查可以作为临床上预测缺血性卒中后阵发性房颤的方法。 2.对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高龄,并合并冠状动脉病史及大于24小时的临床症状患者尤为必要。 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后阵发性房颤(pAF)的检测具有迫在眉睫的意义,因为口服抗凝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二级预防治疗措施。而永久性房颤(AF)可以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测,检测时间越长越容易

研究要点:

1.长期动态心电图和后续随访检查可以作为临床上预测缺血性卒中后阵发性房颤的方法。

2.对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高龄,并合并冠状动脉病史及大于24小时的临床症状患者尤为必要。

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后阵发性房颤(pAF)的检测具有迫在眉睫的意义,因为口服抗凝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二级预防治疗措施。而永久性房颤(AF)可以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测,检测时间越长越容易确定更多的阵发性房颤,但这也意味可能会耗费更多的资源。目前的研究是试图经过长期动态心电图和临床随访确定临床诊断阵发性房颤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通过强化的法则进行前瞻性研究以诊断阵发性房颤(长达7天的动态心电图检测,90天及1年后的随访调查)。

研究共选中了281名的患者,排除44例确定为永久性房颤的患者,另有13例患者因为其他原因被排除,剩下224例病人(平均年龄为68.5岁,男性占58.5%)。有29名患者(12.9%)在长期动态心电图检测期间被确定伴有阵发性房颤,另外还有13名患者(5.8%)通过随后随访的检测被诊断。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大于24小时的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病史可以准确预测阵发性房颤。

研究结果显示对发生急性脑卒中的高龄患者,并伴有冠状动脉病史及大于24小时的临床症状,长期动态心动图和随后的随访检测是诊断阵发性室颤的必要条件。这将提高需要抗凝剂患者的检测率并且可以降低成功应用抗凝剂患者卒中复发的风险。

研究背景:

心房颤动及随后心源性卒中为最常见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之一,占脑血管缺血性事件的近1/4.脑卒中后检测心房颤动具有迫在眉睫的意义,因为口服抗凝剂是一个高度有效的二级预防治疗。此外,与传统的抗凝剂华法林相比,新的直接口服抗凝剂可能会更加的有效和方便。这可能导致更高比例患者的在心源性卒中后服用抗凝剂从而降低随后中风事件的产生。永久性房颤可以通过12通道的体表心电图设备很容易的被检测到,然而,阵发性房颤(pAF)的检测仍具有挑战性。目前,24小时监测作为卒中期间的常规工作被频繁的应用,是诊断阵发性房颤的一种首选方法。不幸的是,关于监测类型和时间的具体建议存在争议并且缺乏明确的指示。近来表明,长时间的检测可以增加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到目前为止,阵发性房颤的最佳检测策略仍然不清楚,并且考虑到更长时间的检测对患者来说可能并不方便还会耗费更多资源的事实,未来病人分层成为权宜之计。在此文中,常规卒中工作检测流程中可用的变量的鉴定对使用强化阵发性房颤筛选方法的病人会很有用,可能会导致一个更高的阵发性房颤检出率及随后的抗凝剂使用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23525, encodeId=f2361423525e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1a69e630b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阵发性房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7630, encryptionId=a1a69e630b5, topicName=阵发性房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36783798280, createdName=lqrandywkz, createdTime=Sun Jan 12 01:17:00 CST 2014, time=2014-01-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JCE :导管消融可用于长期透析伴阵发性房颤患者

  房颤在长期透析患者中十分常见,有报道显示13%-27%的长期透析患者合并房颤,而且合并房颤者的死亡率显着高于不合并房颤者。在临床实践中,一旦在透析过程中发作快心室率房颤,往往需要调整血透模式,甚至因为血流动力学异常和严重的心悸症状而停止血透。另外由于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需要经过肾脏排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慢性透析合并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明显降低,因此这些患者需要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导管

NEJM述评:导管消融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合理策略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不齐形式,患者80岁时的发生风险超过20%。房颤与心脏衰竭,中风,以及死亡率增加相关,随机试验显示旨在维持窦性心律(sinus rhythm)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能改善患者转归。近来,研究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导管消融方向。一项小型,随机试验选择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入组,发现导管消融疗法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有关生存率和死亡率的受益尚需证实

HRS 2013:治疗阵发性房颤复发 重复环肺静脉电隔离或优于药物

  第34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 2013) 公布的一项随机试验显示,重复环肺静脉电隔离(PVI)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研究进一步表明,AAD治疗阵发性房颤复发作用微乎其微,并可能延误而使房颤病情恶化。   指南并不支持任何一种治疗策略用于阵发性房颤复发。有的患者选择重复PVI,有的选择AAD治疗,因此临床上以患者的选择优先。   该研

HRS 2013:医生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口服抗凝治疗处方不足

  第34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 2013) 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尽管具有相似的血栓栓塞风险,但心内科医生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开具口服抗凝治疗的可能性显著低于持续性房颤患者。而指南推荐,无论房颤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均应给予口服抗凝治疗。   此项研究共纳入62018例CHADS2评分>2的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分别占75%和25%。结果显示,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相

Heart:阵发性房颤HCM患者易出现运动障碍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阵发性房颤与运动障碍具有相关性。论文12月10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 房颤是HCM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此项研究共纳入265例HCM患者,并对其实施了心肺试验和呼出气分析。采集基线人口统计数据、病史和静息超声心动图。通过病历和基线心电图确认房颤诊断。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接受心肺试验时为窦性心律。以峰值VO2<20 mL/kg/mi

阵发性房颤非肺静脉触发灶常见部位为上腔静脉

陈红武、陈明龙和杨兵等回顾性分析了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非肺静脉触发灶的临床特征及消融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表明,非肺静脉触发灶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常见部位为上腔静脉,是肺静脉前庭隔离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2013年第11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86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男性48例。年龄27~73(52.3±10.2)岁,阵发性房颤的病史为(64.4±58.1)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