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未见占位,脊髓却被“压扁了”:少见的脊髓疝

2022-10-10 放射沙龙 影像时间

胸段脊髓局部出现向前移位,变细,走行成角,背侧蛛网膜下腔增大,无肿物形成,患者伴有Brown-Sequard综合征,应当首先考虑到脊髓疝的可能。

 图 1 上图为AJNR杂志5月份案例,患者为62岁,左侧胸廓和左腿疼痛,左侧肢体无力,大小便失常。体格检查结构显示为下肢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MRI检查显示胸段脊髓局部向前移位、变扁

这种脊髓的形态学改变,非常类似椎管内脊髓后方肿物向前推压造成,而仔细观察相应水平脊髓后方蛛网膜下腔增宽,内为正常脑脊液信号,无肿瘤或囊肿形成,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到底是什么疾病具有这样的影像学征象呢?

类似案例

图 2 上述图标的影像学表现相似,结果为同一种疾病

案例结果

脊髓疝(SpinalCord Herniation,SCH)

在临床中相对少见,可分为特发性(idiopathic)、创伤性(postraumatic)和医源性(iatrogenic)三类,而上述所有病例结果均为特发性脊髓疝。

图 3 案例一手术图片及术后复查MRI结果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体征就是Brown-Sequard综合征,发病缓慢,一侧肢体的温痛觉障碍,对侧肢体无力,震动觉和位置觉等本体感觉障碍,痉挛性轻瘫。

发病机制

脊髓腹侧面的硬膜存在先天发育缺陷或者继发于后天慢性损伤,出现微小的局部缺损,随呼吸和心跳形成的脊髓搏动,在胸椎后凸的存在下,受力点集中于硬膜囊腹侧面,长时间作用下脊髓通过硬膜缺损处向前或前侧方疝出,出现胸段脊髓压迫症的表现。

图 4 为脊髓疝示意图

影像学表现

病变多发生在T2-10水平;

矢状位显示病变节段脊髓呈现“C”字结节样形状,背侧蛛网膜下腔增大;

横断位显示病变节段脊髓稍细,走行弯曲成角,向前方或前侧方疝出硬脊膜下腔呈 “双脊髓征”,局部蛛网膜下腔消失。

鉴别诊断

主要与脊髓背侧硬膜内蛛网膜囊肿进行鉴别,囊肿发生时,脊髓虽有变形,但多无成角改变,脊髓“受压”较轻,脊髓腹侧仍可见蛛网膜下腔。

 

图 5 脊髓背侧硬膜内囊肿案例

治疗

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1)疝口直接缝合术;(2)疝囊扩大术;(3)疝囊硬膜修补术等。

总结

胸段脊髓局部出现向前移位,变细,走行成角,背侧蛛网膜下腔增大,无肿物形成,患者伴有Brown-Sequard综合征,应当首先考虑到脊髓疝的可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92841, encodeId=a842209284127, content=评论得积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01030/42cd5653f1304c9ba6070e588265b72d/e52b07d53dff40b1a0cf9dfe3218b3a8.jpg, createdBy=64735429102, createdName=Hangman, createdTime=Mon Oct 10 10:22:44 CST 2022, time=2022-10-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2-10-10 Hangman

    评论得积分

    0

相关资讯

Neurology: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后出现脊髓疝

48岁男性,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全身疼痛。患者既往有复杂的颈椎畸形行C2-T4前后器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