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

2024-03-04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存在起付线门槛等问题,导致人民群众就医经济压力大,分级诊疗落地难。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提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引发舆论热议。

他表示,近年来,随着医改逐步深化,我国已将普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全国各省市基于自身医疗水平和经济能力,设置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职工和城乡居民年度门诊费用累计超过起付线门槛,则由医保基金按照规定比例报销。但全国各省市门诊起付线标准不一,从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到一、二、三级医疗机构,起付线从几十元到上千元逐级提高。

李东生表示,由于存在起付线门槛等问题,导致人民群众就医经济压力大,分级诊疗落地难。许多患者往往因为担心费用问题而选择了拖延治疗,甚至放弃治疗。为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就医压力,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李东生建议全面取消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

同时,李东生代表也强调,取消起付线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就医监管机制,强化医保基金的监管,防止医疗资源的浪费。这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考核评估,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

逐步取消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起付线是未来的政策趋势

“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享受居民医保的社区老百姓生病了往往更倾向于到药店去买点药,而不会选择到社区医院或者诊所去,因为觉得‘费时费钱’,在达到基本医保报销起付线之前,参保居民到社区医院看病主要是自费,到基层社区医院就医的积极性不高。”1月13日,南通大学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高月霞接受记者采访表示。

他提到,逐步取消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起付线是未来的政策趋势,不仅能够很好地鼓励老百姓病了首先到社区卫生院去就诊、开药,提高居民医疗服务可及性,二来在医疗机构专业医师指导下开药用药,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此外,也能提高社区医生、家庭医生在基层患者中的认同感,有利于进一步构筑医患共同体。

已有多地取消医疗机构门诊起付线

其实,贵州、浙江、福建、河南在内的不少省份已经先行一步,取消了门诊起付线。

贵州:

贵州则将取消城乡居民门诊起付线的范围由“基层”拓宽至“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自2023年10月1日起,参保人员在定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及未定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诊的,不设起付标准。

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自今年1月1日起,也开展了相关探索,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不设起付标准,但扩展至县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时,起付标准将按次设定,每次50元。

浙江:

浙江在取消城乡居民和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门诊起付线的同时,设置了“封顶线”,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稳慎提高门诊支付封顶线,不断提高基层医保待遇。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在取消起付标准的同时,因地制宜设置了费用分段保障规则:门诊医疗费用越高,统筹基金支付比例越高,并且适当向基层医疗机构和退休人员倾斜。

这些地方的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但也需要考虑到各地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医疗资源配置差异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配套政策是关键

但与此同时,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等多位业内专家均表示,取消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起付线只是第一步,要真正吸引基层的患者留在基层,“强基层”是关键,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师队伍培训体系的完善要同步提上日程。

“其次,还需要通过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扩大基本药物和肿瘤慢病等重点药物在基层的配备使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助力分级诊疗的实现。”廖藏宜表示。

政府应在人才培养、设备购置、药品供应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使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例如,通过培训计划提高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或者提供资金支持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通过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支持,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道德风险与可持续性

医保基金是广大群众的“救命钱”,必须确保其安全、合理使用。数据显示,近年来医保基金的支出不断增长,如何在取消起付线的同时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目前取消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起付线对于各地医保基金的影响仍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对于取消起付线之后可能引起的道德风险(参保患者和医生在利益驱使下浪费医保基金的行为等),各地要未雨绸缪,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通过强化基金监管、明晰住院指征把握等配套措施来保障、促进起付线取消期待的政策效果实现。

取消基层医疗门诊起付线是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政策,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还可以引导患者更加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然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配套措施和监管机制,以确保这一改革能够真正实现其预期效果,真正做到利国利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