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Ethnopharmacol:白蒲黄颗粒通过MAPK/ERK通路阻止DNA损伤修复,从而抑制三阴性乳腺癌
2022-12-28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白蒲黄颗粒(BPH)由白头翁、蒲公英、黄芩、黄柏组成,是一种清热凉血、解毒消炎的中药配方,适用于乳腺癌。该研究旨在探讨BPH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目的:白蒲黄颗粒(BPH)由白头翁、蒲公英、黄芩、黄柏组成,是一种清热凉血、解毒消炎的中药配方,适用于乳腺癌。该研究旨在探讨BPH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采用细胞活力试验、菌落形成试验、软琼脂试验、细胞增殖曲线试验和EdU试验来确定BPH诱导的抗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彗星试验、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显示BPH处理的细胞中的DNA损伤。
4T1原位肿瘤模型和MDA-MB-231皮下肿瘤模型均用于评估BPH(312.5和625 mg/kg)的体内效应。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反应(DDR)途径和MAPK/ERK途径的蛋白质表达水平。
结果:TNBC细胞比乳腺上皮细胞对BPH更敏感。BPH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此外,BPH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TNBC细胞的DNA损伤。BPH抑制TNBC细胞的DDR。在BPH处理的细胞中,MAPK/ERK通路受到抑制,当加入EGF激活MAPK/ERK通路时,DNA损伤可以被逆转。
4T1原位肿瘤模型和MDA-MB-231皮下肿瘤模型进一步证实,BPH在体内通过抑制DDR和MAPK/ERK途径抑制TNBC增殖。
结论: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BPH是一种潜在的TNBC抗癌中药配方。
文献来源:
Mi S, Liu X, Zhang L, et 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Baipuhuang Keli' inhibit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by hindering DNA damage repair via MAPK/ERK pathwa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Dec 23]. J Ethnopharmacol. 2022;116077. doi:10.1016/j.jep.2022.116077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了#Cell#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