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 Cell:在神经元水平上瘦下来

2017-08-14 佚名 X-MOL

时下,肥胖的人越来越多,毫不夸张地说,肥胖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此种“盛况”下,减肥产品也变得颇有市场,走在街头、打开电视,五花八门的减肥广告扑面而来。但悲惨的是,虽然有这么多的减肥产品,真正健康有效的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面对胖子们的困境,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科学家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进行了大量研究,苦苦寻觅能够一掌拍死“顽敌”的大招。近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等机构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

时下,肥胖的人越来越多,毫不夸张地说,肥胖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此种“盛况”下,减肥产品也变得颇有市场,走在街头、打开电视,五花八门的减肥广告扑面而来。但悲惨的是,虽然有这么多的减肥产品,真正健康有效的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面对胖子们的困境,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科学家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进行了大量研究,苦苦寻觅能够一掌拍死“顽敌”的大招。近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等机构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要想彻底解决人类肥胖这个问题,答案或许就藏在你我的脑子里。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了顶级期刊 Cell 上。

“我们已经在大脑中找到了两种类型的细胞,它们对食欲有潜在的调节作用。”论文第一作者和并列通讯作者 Alexander Nectow 博士表示。事实上,这两种类型的细胞位于脑干的中缝背核(DRN)区,通过控制饥饿信号(触发觅食、进食等行为),有望成为新型药物的潜在靶点,为在细胞水平上应对肥胖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这项研究同时告诉我们,“吃”是大脑不同部分相互协作的一种复杂生物学行为。

在具体讲述本项研究前,我们先来看看一位风云人物、本文通讯作者 Jeffrey Friedman 教授。1994 年,身为洛克菲勒大学分子遗传学实验室负责人的 Jeffrey Friedman 教授在肥胖症研究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他发现了一种被称为“瘦素”(leptin)的激素,能够作用于大脑的下丘脑区域,抑制饥饿。对于那些患有瘦素缺陷症的患者而言,给他们注入这种激素可以使其体重大降。不过很可惜,实践中,这种治疗手段对很多胖子并无效果。

Friedman 教授表示:“肥胖机体往往伴随着瘦素抵抗(leptin resistance),我们的最新研究数据表明,利用药物调节特别神经元的活动,可以避开瘦素抵抗,提供减肥新手段。”

在研究中,Nectow 等人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中缝背核。他们利用先进的 iDISCO 技术给小鼠做全脑成像,结果显示,对于处于饥饿状态的小鼠而言,大脑的这部分区域处于激活状态。而另一些暴吃的小鼠,其中缝背核则呈现出另一种活化模式。所有这些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大脑这个特殊区域的神经元在摄食行为中扮演着某种角色。

顺便说一下,在从事本项研究时,Nectow 还只是一名博士生及 Friedman 实验室访问学者,如今他已是普林斯顿大学的 Associate Research Scholar。他介绍说,接下来的一步便是要确定,在构成中缝背核的神经元中,究竟是哪些起到了作用?对两组小鼠激活细胞的遗传分析表明,由“饱腹感”触发的神经元(DRNVGLUT3)会释放出一种名为谷氨酸的物质;由“饥饿感”触发的神经元(DRNVgat)则会释放出另一种名为γ- 氨基丁酸(GABA)的神经递质。

利用两种已被证明为可随意激活目标神经元的方法——一种为光学手段,另一种为化学手段——研究人员能够“打开”肥胖鼠的谷氨酸释放细胞。这会抑制小家伙们的摄食行为,使之体重下降。另一方面,如果在大脑的这个区域触发的是γ- 氨基丁酸释放神经元,那么将会看到截然相反的效应,小鼠会吃下更多的食物。值得注意的是,启动“饥饿感神经元”自动关闭了“饱腹感神经元”,使效应最大化。

研究人员亦研究了“关闭”肥胖鼠的“饥饿感神经元”会产生怎样的效应。“我们所看到的是,一旦这些神经元受到抑制,小鼠的体重会大跌。”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Marc Schneeberger 表示。

本研究发现为了解大脑如何控制进食开启了一条全新的通道,预示着如果能够设计出激活(或抑制)中缝背核神经元的药物,或可有效治疗肥胖症,并预防与之相关的各种身体失调,如糖尿病高血压

当然,小鼠的结果能否在人类身上重现,还是个未知数。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原始出处:

Nectow AR , Schneeberger M , Zhang H , Field BC , Renier N , ... Identification of a Brainstem Circuit Controlling Feeding. Cell.:429-44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70117, encodeId=e97a18e01170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d764459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ell#</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459, encryptionId=fd764459a8, topicName=Cell)],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524d95, createdName=zhaozhouchifen, createdTime=Sun May 13 09:27:00 CST 2018, time=2018-05-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60377, encodeId=3fd019603e74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be644541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EL#</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454, encryptionId=dbe6445416, topicName=CEL)],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3ff68, createdName=维他命, createdTime=Sat Jul 07 22:27:00 CST 2018, time=2018-07-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70117, encodeId=e97a18e01170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d764459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ell#</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459, encryptionId=fd764459a8, topicName=Cell)],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524d95, createdName=zhaozhouchifen, createdTime=Sun May 13 09:27:00 CST 2018, time=2018-05-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60377, encodeId=3fd019603e74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be644541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EL#</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454, encryptionId=dbe6445416, topicName=CEL)],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3ff68, createdName=维他命, createdTime=Sat Jul 07 22:27:00 CST 2018, time=2018-07-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07-07 维他命

相关资讯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线粒体炫”调控神经元突触水平的长时程记忆

为什么有的记忆能铭刻一生而有的只能存在几分钟?短期的记忆如何转变为长期的记忆?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课题组合作,发现神经元树突“线粒体炫信号”在神经突触传递短时程记忆向长时程记忆的转化中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相关成果于6月26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Nature Biotechnology》:快速捕捉神经元活动的新方法

神经科学家一直渴望捕捉包括决策在内的许多认知过程。但是因为它们往往只停留几分钟甚至几秒,导致这一梦想至今遥遥无期。麻省理工大学(MIT)和斯坦福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如今开发出一种神经元活动标记方法,使某一时刻的神经活动快照捕捉成为可能。该方法比现有的细胞标记技术在时间上更精准,能捕捉跨越几小时或几天的窗口期神经活动。 “思考或认知功能通常持续30秒或1分钟。我们希望能捕捉到这个范围的神经活动

Curr Biol:多巴胺影响着我们的生物钟 科学家确定控制大脑生物钟的神经元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大脑中可以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可以直接控制大脑节律中心,也称作生物钟。生物钟与饮食节律、代谢、苏醒-休息节律有关,同时也是影响能身体倒时差和倒夜班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Science:全程监控神经元分析大脑如何入睡和清醒

维也纳分子病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线虫来研究睡眠的基础内容,他们检测了大脑中的所有神经细胞在睡着和醒来的活动,在6月23日的Science上发表了开创性的成果。

NANOMED-NANOTECHNO:碳纳米管连接神经元,修复受损脊髓

科学家们已经在用碳纳米管控制神经元生长并修复神经细胞之间的电子连接了。并且他们已经证明碳纳米管能够安全地用于神经元修复,希望碳纳米管也能恢复脊髓受损的人的神经功能。这种结合碳纳米管的修复神经元方法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益处。

Sci:单细胞甲基化测序助你区分神经元

哺乳动物的大脑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神经元,但如何鉴定,这是一个问题。近日,Salk生物研究所领导的团队根据甲基化和调控特征,区分小鼠和人类大脑样本中的神经元亚型,并鉴定出人类额叶皮质中一组新的神经元。这项成果于周五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