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科学》杂志精选

2016-02-02 佚名 中国科学报

抑制某些免疫信号蛋白可在小鼠中终止自闭症的发生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免疫信号蛋白亚组,它们与自闭症的发生相关。在小鼠妊娠期间阻断这些蛋白可消除后代中的自闭症表现,这提示了阻止该疾病发展的一种可能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母体免疫系统——尤其是T细胞和免疫信号蛋白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胎儿神经发育关键时期中的改变可导致后代的自闭症。因此,Gloria Choi等人在小鼠中更

抑制某些免疫信号蛋白可在小鼠中终止自闭症的发生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免疫信号蛋白亚组,它们与自闭症的发生相关。在小鼠妊娠期间阻断这些蛋白可消除后代中的自闭症表现,这提示了阻止该疾病发展的一种可能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母体免疫系统——尤其是T细胞和免疫信号蛋白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胎儿神经发育关键时期中的改变可导致后代的自闭症。因此,Gloria Choi等人在小鼠中更详尽地对IL-17a进行了探索。在进入孕期的12天中遭遇轻微感染,母体会出现免疫反应,这可导致胎儿皮层中IL-17a表达的增加。该团队的分析揭示,这也会导致在孕期18天时胎儿脑皮层中神经连接的紊乱,并使其后代在出生后表现出与自闭症相关的行为。然而,在接受一种能阻断IL-17a的化合物预处理的母体的后代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转录因子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已知是IL-17a通路的一个关键的调控因子,这促使Choi等人对缺乏这种蛋白的母体是否会产生有自闭症样行为的后代进行了观察。然而,这些母体不会在感染时产生IL-17a,其胎儿不会出现连接紊乱的皮层,其后代出生后的行为表现也正常。这些结果表明,RORγt 和IL-17a 或能在易感母亲的孩子中充当预防发生自闭症的良好的治疗标靶。

替换雄性小鼠的Y染色体

研究人员通过增加2个基因的表达而成功替代了小鼠的Y染色体,但这些雄性小鼠仍然保留了繁衍后代的能力。这些进展除了是一项技术壮举外,它也对Y染色体在繁殖和决定性别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雄性和雌性间的性染色体是有差异的。女性有2个X染色体,而男性则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因此,该Y染色体已知在生物学上决定了男性的特征。在这篇文章中,Yasuhiro Yamauchi和同事的工作是建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他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Y染色体只需2个基因——Sry和Eif2s3y——就能让雄性成功地繁衍后代。这使得他们对在其它染色体上过度表达其等位基因是否能替代这些Y染色体基因的功能进行了探索。尽管缺少1个Y染色体的小鼠有着异常的睾丸且其精子不能增殖,但诱导X染色体上的Sox9(它是一个SRY靶基因)和一个Eif2s3y同源基因的表达可让其精子能够增殖。该小组接着用人工授精方法对这种精子进行了测试并发现,13个缺乏Y染色体的雄性小鼠中有9个能够繁衍后代。作者们发现,在X染色体上的Eif2s3y等位基因能以一个并非1对1的比例(确实,X染色体上的该等位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来代偿Eif2s3y。Y染色体基因与其它染色体上编码相同蛋白的那些基因间的可交换性展示了哺乳动物基因组的可塑性。

用膳食使免疫细胞保持安静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小鼠小肠中的一群抑制性T细胞可阻止小鼠对固体食物出现免疫反应。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谜团,即为什么我们的免疫系统会有效地攻击外来的微生物,但却不会对我们进食的食物发动攻击;Kwang Soon Kim等人的结果对此提出了新的见解。该团队创制了一组小鼠,它们是用一种完全缺乏巨大分子的化学性膳食饲养的,这意味着这些小鼠的肠道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膳食抗原。这些无抗原(AF)小鼠与正常小鼠和没有肠道微生物的无菌(GF)小鼠进行了比较。GF小鼠的小肠中有外周Treg(pTreg)细胞,但AF小鼠则没有。这表明膳食抗原会诱发小肠中大多数pTreg细胞的发育。确实,当成年GF小鼠在进食无抗原膳食时,其小肠内pTreg细胞的比率会有大幅减少——在进食该膳食4周后会减少约40%。这些结果表明,小肠中的pTreg细胞会因应膳食抗原而持续产生并被取代。同样地,被喂食某种无抗原或某种氨基酸膳食的小鼠后来被喂食来自鸡蛋的蛋白质。在两周之内,这些小鼠的腹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都有所增加。总之,这些结果表明,小肠内的pTreg细胞在决定我们的免疫细胞如何处理我们所吃的食物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栏目文章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独家提供)

(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大众科学评出2015年更佳的12项拯救生命的科技

一种新的疫苗常常需要6~10年来完成临床试验,而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仅仅花了10个月。2014年8月,当人们意识到它在西非的爆发是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时,世界卫生组织就加快疫苗的研究过程。这种疫苗通过将埃博拉病毒的蛋白质转移到其他病毒上来

Nature: 抗体正在误导科学界,重组抗体能否颠覆单抗、多抗时代?

一大堆利用抗体标记神经递质(受体)的论文来袭,抗体正在误导科学界 1994年到2011年间,《比较神经学》(Comparative Neurology)期刊的主编Clifford Saper经常看到一大堆利用抗体标记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位置的论文。2000年前后,基因敲除小鼠在生物领域大受欢迎,但结果令人不安。这提醒了Clifford Saper一个事实:抗体正在误导科学界。

张柏春:科学是精英事业不靠“人海战术”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布的《2015中国自然指数》增刊显示,中国高质量科研对世界的总体贡献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这是国际重要科学期刊对中国科研实力的一个严肃评判。 对此,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张柏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必盲目乐观。”他指出,虽然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发表量已排世界第二,而论文引用率却没有这样高的排位。 “近三四百年,中国人对世界科技鲜有重要贡献。

Cell新子刊:癌症研究的八大科学问题!

10月,Cell出版社推出旗下新子刊《Trends in Cancer》,作为创刊号的一部分,该杂志邀请世界领先的癌症研究学者,列出了目前癌症研究领域所面临的八大问题。 1.对于致癌突变的了解,如何才能指导治疗? 科学家们花了几十年时间,来了解可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的精确基因突变。现在癌症患者可以通过自己肿瘤的基因测序,来确定他们疾病的遗传根源,我们已经靶定了其中许多遗传学改变,但我们仍然还没

中科院副院长谭铁牛:大科学时代单打独斗科研模式将落伍

大数据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局限于购物网站对用户行为的数据分析,在看似高大上的科学研究领域,也渗透着数据的力量。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研讨会上,中科院副院长谭铁牛表示,大数据已然成为科研范式变革乃至科技创新的“新亮点”,当天,他提到的“数据密集型科学”,正是基于大数据的一种最新也是最为热门的科学研究范式。谭铁牛以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所做的工作为例:化学反应极为迅速,电子在原子

《自然》:2016年科学展望

2016年马上就要到来了,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刊发了一篇新年展望——在未来的一年里,科学界有哪些动向值得期待。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DNA)编辑技术的治疗方法将开始人体试验,分析全球微生物群落的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预计将在2016年取得第一批研究成果,科学家很快便将知晓那些能使病毒变得更加致命的研究能否可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