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脑血管异常的保守疗法与较好的转归相关

2014-05-06 EurekAlert! EurekAlert!

《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罹患脑动静脉畸形(即动脉与静脉间发生异常连接)的患者中,如果他们的动静脉畸形没有发生破裂,那么与干预性治疗相比,接受保守治疗可使他们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面临较低的中风或死亡风险;这是一期有关神经科疾病的的专刊。 为了尝试消除脑动静脉畸形(bAVMs),诸如神经外科切除、血管内栓塞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干预疗法可被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s

《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罹患脑动静脉畸形(即动脉与静脉间发生异常连接)的患者中,如果他们的动静脉畸形没有发生破裂,那么与干预性治疗相比,接受保守治疗可使他们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面临较低的中风或死亡风险;这是一期有关神经科疾病的的专刊。

为了尝试消除脑动静脉畸形(bAVMs),诸如神经外科切除、血管内栓塞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干预疗法可被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s)。由于这些干预可能会有并发症,而未破裂的bAVMs的未治疗的临床过程可以是良性的,因此有些病人会选择保守治疗(不接受干预)。对未破裂的bAVMs的治疗方针同时支持用干预及保守疗法。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对未破裂的bAVMs来说,因为缺乏长期的经验,保守疗法是否比干预疗法优越还不确定。

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Rustam Al-Shahi Salman, Ph.D.及其在苏格兰颅内血管畸形合作者审计的同事对204名在1999-2003年间或在2006-2010年间被诊断罹患尚未破裂的bAVM的苏格兰居民(年龄16岁或以上)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随后的追踪。(没有做干预治疗;仅用癫痫药物治疗)的病人或某种干预(任何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血管内栓塞、神经外科切除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病人的转归进行了分析。

在204名患者中,有103人接受了某种类型的干预治疗。那些接受干预治疗的病人比保守治疗的病人更为年轻,他们更有可能会有癫痫表现,但较少可能有大型的bAVMs。在中位数(中点)为6.9年的跟踪中,在头4年的追踪中,保守疗法病人进展成持续性能力丧失或死亡的发生率较低,但该发生率在此后则相似。在为期12年的随访中,非致命性中风或死亡(由于bAVM或干预所致的死亡)发生率在保守疗法者中较低(14 vs 38次事件)。

文章的作者写道:“在这一观察研究及在ARUBA [这是一个检验这个问题的随机化的临床研究]中的相似的结果及在我们的研究中对保守疗法和干预疗法的为期12年随访间在转归上的持续性差异支持在bAVMs未破裂病人中保守疗法比干预疗法优越的结论,而这可能会阻止某些病人及医生用干预疗法进行治疗。”

“需要对这一研究及对ARUBA试验进行长期追踪,以确定保守疗法的优越性是否持续存在或会有所改变。”

原始出处

Al-Shahi Salman R1, White PM2, Counsell CE3, du Plessis J4, van Beijnum J5, Josephson CB6, Wilkinson T1, Wedderburn CJ7, Chandy Z1, St George EJ4, Sellar RJ1, Warlow CP1; Scottish Audit of Intracrani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Collaborators.Outcome after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r intervention for unruptured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AMA. 2014 Apr 23-3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11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2011)

    6月25日,2011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2011)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2011年天坛会继续在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世界

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

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pdf

JACC:MRI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是脑血管事件的强预测因子

很多证据显示,磁共振成像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事件高风险有关。尽管这一无创技术对于预测脑血管事件可能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目前的临床研究样本数据较小,且研究人群比较混杂。本篇文章对现有研究和相关数据进行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旨在评估MRI下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对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研究人员自2012年9月开始检索了PubMed, 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

不要忽视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大脑深部的小支动脉发生病变,最终形成血栓或微栓塞导致血管闭塞,形成腔隙性软化病灶。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首都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对我国北方有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为78/10万,我国腔隙性脑梗死在全部脑梗死和缺血性梗死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

Stroke:脑血管再灌注有待进一步发展

早期再灌注对急性脑缺血和急性心肌缺血都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头颈部循环床为再通的干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再灌注的历史性发展情况之前还没有出现过系统性比较。为此,美国加州大学David Geffen医学院神经科的Jeffrey L. Saver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27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发现:脑缺血相对心脏缺血的再灌注治疗发展更慢,效果也更差。需要脑血管

2012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亮点

      王拥军教授在TISC2012启动会介绍会议亮点    三大主题   2012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2012)重点突出三个主题:医疗质量控制、转化医学及临床研究,这是在延续往年经典论坛的基础上开启脑血管未来发展方向的几个重要主题。   医疗质量与临床规范息息相关,医疗质控不仅是国家“十二五”三大课题之一,也倍受卫生部的重视,脑血管病临床规范与质量控制论坛将会与全国医师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