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揭示:端粒缩短与心力衰竭有关

2018-08-30 浮苏 生物探索

端粒(英文名:Telomere)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在染色体末端起到保护帽的作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细胞中负责收缩的端粒异常短。这一标志性的发现或为研发相关药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关研究已于8月27日以“Telomere shortening is a hallmark of genetic cardiomyopathies”为题发表在《PNAS》杂志,这项发现与之前已被证明的杜氏(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一种遗传性肌肉萎缩疾病,患者通常到20多岁就死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中也有短端粒的事实相吻合,表明心肌细胞端粒的缩短或是遗传性心力衰竭的可靠标志。

细胞分裂与端粒缩短

在大多数细胞中,端粒会在每次细胞分裂时自然缩短。但是心肌细胞分裂并不频繁,其端粒长度在一生中保持相对稳定。

在人类中,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是由dystrophin基因突变引起的,其特征是进行性肌肉无力,最终因心脏并发症死亡。在早期的研究中,通讯作者、斯坦福血管研究所成员、Helen Blau教授及其同事观察到,尽管在dystrophin基因中有相应突变的小鼠表现出肌肉萎缩的症状,但是它们的心脏功能正常。研究人员意识到,人类和小鼠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是每个物种端粒的长度:人类端粒长度相对较短,为5-15kb;但是小鼠的端粒接近40kb。

当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引入第二个突变,使端粒长度缩短到与人类更接近时,这些动物开始表现出这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心力衰竭。

Blau实验室随后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端粒缩短引发了DNA损伤反应,损害了细胞能量发生器或线粒体的功能。结果,心肌细胞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先前研究发现,死于杜兴肌营养不良症的男孩的心肌细胞端粒比没有患病的人短50%。” Blau说,“我们想知道患有其他遗传性心脏病的人,如心肌病的人,是否也有端粒异常缩短的心肌细胞。”为此,他与第一作者Alex Chang以及斯坦福血管研究所的其他几名成员合作研究了这个问题。



端粒(白色)覆盖的人类染色体(灰色)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遗传性心肌病的标志

心肌病是一种心脏异常大、增厚或僵硬的疾病。这影响了它有效泵血的能力。全世界每500 - 2500人中就有一人受到影响,心肌疾病是心脏移植的主要原因。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在左心室扩大时,而肥厚型心肌病是由心肌增厚引起的。

Chang比较了11名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细胞端粒长度和9名与心脏病无关的死亡患者的端粒长度。他发现,心肌病患者的端粒比对照组短25% - 40%。

进一步地,Chang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产生的心肌细胞中看到了类似的结果:那些由患有心肌疾病的人产生的细胞端粒明显短于未受影响的亲属。

研究人员认为,使用iPS细胞技术产生受影响的心肌细胞的能力也意味着有可能快速、容易地测试干扰端粒缩短的化合物或药物,以期找到药物来消除人类的这种疾病。

“现在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实时研究这种现象,并开始询问因果问题。例如,我们很想知道这种缩短会如何影响DNA损伤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途径。这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调查领域。” Blau总结。

原始出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56206, encodeId=b43118562060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32014428f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NAS#</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4428, encryptionId=f32014428fc, topicName=PNAS)],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8e964, createdName=drwjr, createdTime=Thu May 02 17:30:00 CST 2019, time=2019-05-0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5-02 drwjr

相关资讯

J Biol Chem:癌症与衰老之间的新联系

随着年龄增长,癌症在老年人群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至今科学家们仍在寻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PNAS:研究确定潜在抗癌新机制

化疗是最好的治癌方法吗?来自纽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为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找到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中发表了来自于纽约理工学院生物医学科学博士的研究报告,在此次报告中,研究人员记录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全新合成的相互作用可以在间充质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间充质细胞指的是细胞发展成结缔组织,如骨头,软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

Eur Uro:端粒长度相关的遗传变异与肾细胞癌风险增加有关。

在以往的一些研究中,外周血白细胞的相对端粒长度被认为是肾细胞癌(RCC)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了确定这种关系,研究者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CIRC RES :白细胞端粒的缩短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

既往研究显示,白细胞端粒(LTL)的缩短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相关。然而,这种相关性是由于白细胞端粒先天性缩短还是后天性磨损所致尚属未知。LTL在造血系统中说明细胞处于复制活跃的状态,而骨骼肌中的端粒(MTL)出现在复制最少的组织中。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测量同一个体中的LTL和MTL,以获得影响LTL磨损的因素,并评估LTL与ASCVD的短时相关性。本研究纳入了259名平均年龄

Hepatology:肝细胞癌死亡率和复发风险的又一重要因素!

端粒可以保护染色体末端的退化,并且已有研究证明,其易受活性氧(ROS)引起的损伤而发生缩短。在早期肝细胞癌(HCC)的发展过程中伴有ROS水平的升高。一项独立研究发现,大多数肝癌组织中的端粒在癌症进展期间发生延长。已经有学者假设,活化的端粒酶在恶性HCC进展期间延长端粒酶,但是,目前仍然不清楚HCC中端粒酶活化所必需的信号传导途径。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epatology上的研究结果展示了使用源自

Bioc Bioph Res Co: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抗癌药的惊人效果!

RUDN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学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 一种名为L-天冬酰胺酶的替代机制。 L-天冬酰胺酶的一些同工酶阻断DNA分子上端粒(染色体每端重复核苷酸序列的区域)的生长,这限制了癌细胞的分裂数目。这种效应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通讯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