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临床诊治

2023-09-04 疼痛指南 疼痛指南 发表于上海

面神经走行过程中任何节段受到寒冷、感染、挤压等刺激损伤后容易出现水肿,神经鞘内的压力增高伴随骨管的局限性会加重神经血供受阻,导致水肿恶性循环,最终产生面神经麻痹。

图片

1.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

1.1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面神经走行过程中任何节段受到寒冷、感染、挤压等刺激损伤后容易出现水肿,神经鞘内的压力增高伴随骨管的局限性会加重神经血供受阻,导致水肿恶性循环,最终产生面神经麻痹。熟悉掌握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对于这一顽固疾病的明确病因和诊断治疗至关重要,已经证实的原因多达八十余种,包括感染、手术损伤、外伤、肿瘤、神经类疾病、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等,主要发生于颞骨内病变,其中包括常见的特发性面神经炎即贝尔面瘫。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贝尔面瘫是最常见类型,约占周围性面瘫的61%~76%。发病时间多在数小时或1~3d可达到高峰,将近85%的患者于3周内恢复,其余15%的患者3~5个月内开始恢复;其次是耳带状疱疹(Hunt综合征);外伤性周围性面瘫,排名第3位,发病率在8.1%左右,主要由于颌面部外伤所致;术中损伤包括面神经损伤(如腮腺肿瘤及中耳乳突手术等);感染,包括中耳炎、腮腺感染,以慢性化脓性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多见,发生率在0.16%~5.1%。其他包括肿瘤性面瘫,如面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中耳鳞癌、胆脂瘤、听神经瘤、腮腺恶性肿瘤、血管瘤等,以前三者多见;其他较少见,如先天性原因,还包括罕见的梅罗综合征。

1.2 周围性面瘫的诊断

首先,应先排除中枢性面瘫的可能,其次,判断属何种类型和不同节段。面神经各个分支受损所造成不同的临床表征,以及典型的伴随症状,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辅助,参考根据发病时间及过程,做出诊断。另外特殊情况下为了了解疾病性质及预后,明确病变部位、程度等,临床辅助进行一些定位、定性检测。

2.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对策

周围性面瘫的自愈率有限,原则是积去除病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预防后遗症,杜绝并发症。现结合既往本科治疗病例并参考国外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加上部分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给我们的一些新启发,治疗对策主要从基础药物、中医及康复等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2.1内科药物治疗

2.1.1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适用于大多数急性期病例,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用药,且现代医学主张首先给予类固醇激素治疗,临床上现在有大量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口服激素效果明显,减轻神经周围水肿和骨管内压力,促进血循环。临床常用的是2013年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协会(AA0-HNSF)指南推荐激素常规疗法。相关文献报道大剂量冲击疗法,前6d泼尼松1mg/kg口服(每日最多70mg),疗程后4d可逐渐递减。

2.1.2 抗病毒治疗

2009年“贝尔面瘫治疗指南”、2013年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协会(AA0-HNSF)指南和既往研究显示单用激素治疗组疗效明显强于单用抗病毒治疗组,然而激素联合抗病毒(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治疗(GradeB)与单用激素(GradeA)相比,更有效的减少面瘫后遗症发生率,有助于有效控制神经变性,改善贝尔面瘫患者面肌功能,同时试验中未发现抗病毒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2.1.3 维生素B族药物的应用

使用维生素B1、B12注射进行肌肉注射,或者联合穴位注射,通过促进细胞代谢,不仅对急性面瘫有神经营养、修复作用,同时对迟发型面瘫有预防治疗作用。

2.1.4 改善微循环

早期改善微循环可以促进面神经的代谢,七叶皂苷钠等神经扩张药物可以用于改善循环系统的酸中毒和缺氧。Stennart等研究证实,在病变早期进行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静脉点滴,可取得良好疗效。

2.1.5 其他治疗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等神经保护剂因其可促进神经及树突状分支及轴突生长增加。GM1采用肌注或静滴20~40mg,1次/d,可有效缓解面瘫症状。陆倩羚等通过研究证明,早期应用NGF联合GM1肌肉注射治疗,在神经功能恢复和短期预后方面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保持细胞生存状态同时其副作用相对较少。

2.3 中医治疗

中医学上辩证施治,采用祛风通络、中药外敷外治等,同时配合针灸针刺理疗、穴位推拿、埋线等从而增强神经功能。

建议针刺疗法(干针)应尽早,取穴准,手法轻,同时避免强刺激。急性期选择风池、合谷和太冲穴,稳定后转颊车、地仓和阳白穴位,留针时采用电针,2~3次/d,每次持续20min。在此基础上辅助推拿疗法,以患者患侧及后侧皮肤潮红为标准,时间同上。患者治疗方便,针灸推拿疗法费用相对廉价,更易于接受。针刺疗法的具体机制目前机理有待研究,需要规范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为进一步发展传统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提出科学化要求。

临床上其他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和药物离子导入);同时高压氧的应用可缓解神经水肿,对轴索髓鞘再生有促进作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全新:耳部CT和MRI检查及诊断专家共识发布

耳部疾病临床高发。我国听力下降发生率约为13%,听力残疾约为8%,耳鸣约为17%,明确病因并进行早期合理干预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影像检查是耳部疾病诊疗的关键技术之一。